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BAT的基因是从何而来的,腾讯前副总裁吴军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 | 小昭

审核 | 黎明前线Alan

全文3080字,预计阅读需3分钟~

腾讯的基因,谁决定?

相信熟悉互联网巨头的朋友都听过这样一个段子:

百度擅长技术。阿里擅长运营,腾讯擅长产品;

也相信许多人都听过腾讯前副总裁吴军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在都抖音应该都是比较火的:

腾讯从来没有To B的基因

这就是吴军的公司基因论的观点,百度擅长技术。阿里擅长运营,腾讯擅长产品;这些都是基于互联网基因论的观点。

最早接触“企业基因论”是在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当时觉得很有新意,很有启发,当时的“企业基因论”是这样写到:

我和李开复以及许多优秀的管理者探讨过为什么一个公司进入成熟期以后,很难在新的领域获得成功。最后的结论是,一个在某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经被优化得非常适应这个市场,它的文化、做事方式、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等已经非常适应,甚至过分适应自己传统的市场。这使得该公司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会渐渐地、深深地植入该公司,可以讲是这个公司的基因。

但是这些公司或团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基因,是因为这些公司或团队原本有这些基因,才做成了这样的公司和团队;还是因为做成了这样的公司和团队,才塑造了这样的基因呢?

创始人不是公司基因,增长才是

不同人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我更倾向于后者,肯定是因为做成了这样的公司,才塑造了这样的基因,怎么可能会有一家公司创立之初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自己的基因做什么最有利,这不是虚无飘渺的吗~

百度、阿里、腾讯其实都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去打,毕竟如鱼得水是最适应发展的战略。

百度主要做搜索引擎,用户需求比较明确,其关键在于技术,而非产品与运营。因此,百度沿着这个路径发展,最终成了一个注重技术的公司。也因此,在用户体验盛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显得有些水土不服,但在「人工智能」这一关键技术上,百度又领先世界。

阿里主要做商品与金融,这两个领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自古就有,也因此有比较成熟的方法论。所以,需求也比较明确,而技术并非最关键,反而如何去运营出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才是核心,于是你会看到阿里巴巴的各种营销活动比如双十一,在各种运营领域中,都独领风骚。

腾讯主要做社交和游戏,而这两个领域属于飞速变化的领域,因此需要一线的产品经理们不断发掘用户需求,不断去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也得随着用户需求不断做改变,而这种改变一旦落后,就会导致错失良机,甚至带来毁灭性打击。正是因此,腾讯是一个更注重产品的公司。

在公司发展的路程中,正是因为BAT这些公司做成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产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打法,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惯性,原本的打法好使,肯定就不会经常换的,毕竟常用的刀顺手。这和人也一样,我们养成一个习惯之后,也很难做出改变。因此技术为王的百度至今还是技术为王,运营强大的阿里至今还是主要依赖强大的战略前瞻,而腾讯至今还是那个注重社交和游戏的腾讯。

任何一个组织在形成过程中,都会受到早期创始人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持续的时间还很长。这是必然的,就像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一样,他就是独立团的魂,他铸造了一只钢铁的部队,哪怕是他不在了,独立团依旧有这李云龙的烙印,公司和团队的发展也是同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创始人意识形态所限制的。

比如百度,李彦宏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还是计算机科学的硕士,本身他就是一名资深的工程师,这也就决定了他个人是十分重视技术了,更何况百度一直做的都是搜索引擎,这也就在百度最初的团队组建里诞生了技术为主的思想,久而久之,发展壮大的时候,这种思想已经深刻铭记在了整个团队的身上

有人会说,腾讯马化腾不也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他可是高考以73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的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呀,但是在腾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逃不过刘炽平这个人,刘炽平是现任腾讯公司的执行董事兼腾讯公司的总裁,帮助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他可不是技术出身,他可是工商管理硕士呀,技术+管理的团队和公司自然就会在乎产品本身,而不会偏重于任何一方。

对于阿里,我们就更不用说了,想象我们的“马老师”最初是怎么拉起“十八罗汉”的,我们也就清楚为什么阿里会有目前的这种大众所认为其只有运营的基因了。

小二我个人觉得许多的人把“基因”限定为创始人的意识形态,这其实是很局限的,没有人会相信“基因”来源于创始人的驱动或者某一个人的影响,事实也的确如此,早期的创始人或者公司和团队的领导者的确会影响到“基因”,但更多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外力”。

在企业运行的过程当中,外力当然可以产生新的惯性,甚至累积下来成为深层次影响因素,因此大概也染上了“基因”的色彩。所以,如果把“基因”限定为创始人的意识形态,那么“基因”与“惯性”就是两个概念。而且惯性往往是可以观测到的,但基因不能,而且公司的基因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企业基因”不能像人类基因那样,通过科学检测来得到客观结果,所以也有人说“(企业)基因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

同样,有人支持,就有人会反对,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两面性,早在2012年的时候,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就在微博上这样说:基因论有理,但什么都归基因就和找借口没什么区别。

但不管“基因论”怎么样,我们其实何难去形成一种体系去看待和分析,我们不能把某项业务的的失败原因归结于基因的决定,也不能说某项业务的成功原因在于摆脱了基因的约束。

阿里的钉钉

钉钉就是阿里驳斥“阿里没有社交的基因”的最好的证明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钉钉。之前钉钉刚出现时许多人说“阿里没有社交基因”,钉钉有起色之后又纷纷找出各种理由。结果就是许多人讽刺“企业基因论就是马后炮”,却没见几个“企业基因论”者细致分析钉钉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钉钉的典型应用场景是不是真正意义的“社交”等等问题。实际上,恰恰是这类问题,最有利于厘清我们对“企业基因论”的认识。也只有搞清楚这类问题,我们才有充分把握科学运用“企业基因论”,直面各种“不科学”的指责。

如果我们一直过分的看重阿里没有社交基因、腾讯没有To B基因,百度没有移动基因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为每一家互联网企业或者互联网团队发展道路上遭遇的失败找出很多的原因,但这个可不是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往往伤害最大。

其实大多数人觉得基因是一个生来就有的,但对于企业来说不是这样的,吴军在近期的一个 采访中这样提到:“首先你要有基因,大部分企业没有基因”。在此之前,我们一直疑问企业与生俱来就拥有某些基因,但其实不是的,大多数创始团队和创业企业是没有这个理解的,但是基因对于一个团队或企业重要吗?答案肯定是重要的,如果没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以及在这条路径上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打法,其实是很悲哀的事情。

今日留言区讨论:

你认为公司基因论真的有普遍意义的适用吗?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您的热评~

~象圈社区-科技创新者都在这!~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8A0N0M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