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科大讯飞 vs 旷视科技双星闪耀,人工智能谁更美?

从2016年Deepmind研发的AlphaGo横扫人类围棋高手后,人工智能就隐然成了未来的代言人,在几乎所有谈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场合,都必然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戏码。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两个最受瞩目的细分领域,到底谁更有前途,谁才能戴上人工智能的皇冠呢?

8月25日晚间,随着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在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计算机视觉公司的收入、盈利状况等“秘密”也被揭开。这些“秘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过去三年国内风风火火的人工智能创业画面,以及赢得无数光环与关注的人工智能明星创业公司的生存境况。

对此,有人评价说“第一个爬上岸的人,有可能是游得快,也有可能是想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但不管怎么样,只要爬上岸就露出了底裤”,而作为语音处理领域的佼佼者,早已在A股上市的科大讯飞可能会说“兄弟,你的路才刚刚开始”。

透过科大讯飞和旷视科技的对比,也许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一窥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两个方向上的发展态势。

1.听的快VS看的远

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处理,瞄准的是听力赛道。而旷视科技代表的计算机视觉,发展的则是视觉能力。

那么到底是听的更快还是看的更远呢?

根据旷视科技招股书披露,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收入分别为6778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2016年至2018年营收增长超过20倍。对于一家2011年成立的公司而言,仅仅不到八年的时间,年营收就已超过14亿元,其成长速度不可谓不快。

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营收为9.49亿元,同比增长210.3%,经调整净利润为3270万元,从盈利的指标看,旷视科技已经成功上岸。

根据科大讯飞年度报告,同期收入分别为33.2亿、54.45亿、79.17亿元。三年超过1倍的增长,放在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算慢了,但是与旷视科技日进千里的飞跃相比,科大讯飞的成长性有些羞涩。不过考虑到科大讯飞年度营收仍超过旷视科技的5倍,这种增长速度也算很难得了。

从营收增长情况看,智能语音处理和计算机视觉行业都还处于从山脚向山峰爬坡的阶段,行业天花板还远未出现。

2.研发VS销售

对高科技公司来说,烧钱是宿命。到底是把钱砸向研发还是销售,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偏好。而旷视科技和科大讯飞恰好做了不同的选择。

旷视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其研发开支分别为7820万元、2.05亿元、6.13亿元,分别占当年总收入的115 .3%、65 .6%及43 .0%。在如此大比例的研发投入下,旷视的盈利困境也可想而知。2016年亏损9200万人民币,2017年亏损1.424亿元,但2018年扭亏为赢,实现净利3220万元。在接近半数营收都砸向研发的情况下,还能实现盈利,如果不是刻意化好扭亏为盈的浓妆,那就殊为难得了。

有必要说明的是,根据港交所规则,旷视科技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亏损为52亿元,但其主要原因是“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处理带来的亏损,简单理解就是把投资人入股后增值的部分计算成公司亏损,融资越多、估值增长越多的公司越会录得大额亏损。但此类纸面亏损并不影响旷视科技业务上的盈利能力。

与旷视科技不同,科大讯飞虽然也重视研发,但却把更多的钱却砸向了市场。

2016年至2018年,其销售费用分别是6.49亿、11.11亿和17.26亿,均接近研发费用的2倍。当然重视销售也获得了良好的回报,近三年分别实现盈利4.84亿、4.35亿及5.42亿元。从盈利绝对值看,近三年保持平稳态势,与营业收入翻倍式增长形成巨大反差。但从现金流看,科大讯飞有正入佳境之感。2018年收获经营现金流11.48亿元,达到当年净利润的2倍以上,远超2016年的2.99亿元。

有人可能会把研发当成一种信仰,认为重视研发的公司才能越走越好。但世事无绝对,如果因为旷视科技研发投入比例更高就认为其更有钱途,显然过于武断。小蚂蚁认为,屁股决定脑袋,不同的资源分配倾向可能主要受公司市场地位和发展策略的影响

3.终端VS核心

巧合的是,旷视科技和科大讯飞似乎选择了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

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姚班” 的印奇、唐文斌和杨沐创立了旷视科技。最初,旷视确定了AI算法与物联网硬件结合的路线,覆盖金融安全、城市安防、手机 AR、商业物联、以及工业机器人五个核心行业的业务布局。

2019年1月16日,旷视科技更新未来战略,目标是以AI算法为核心技术力,以IoT OS为核心产品力,建立AIoT时代的操作系统。同时,旷视宣布投入20亿元启动河图合作伙伴计划,与行业上下游玩家一起打造完整的机器人行业解决方案。

不过无论怎么调整,旷视都是将AI算法技术作为公司的立身之本,终端产品并不是旷视的重点,在人脸识别等技术领域为终端产品提供AI算法支撑才是他们的阵地。

对此,旷视创始人印奇有清晰的解读,“生成一种具体的算法并不难,但要创建几乎能自动生成众多算法的引擎绝非易事。我们希望成为各行各业的‘大脑’创建者,为物联网上下游企业提供核心技术。”

而科大讯飞则走了一条不同的路,或者说科大的野心显然更大。其采取了平台及赛道同时下注的策略,在To B 及 To C两个领域同时发力。

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人工智能技术积累,在教育、政法、医疗、汽车等领域开疆拓土,为智慧教育、智慧医院、AI+政法等行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服务B端用户。

另一方面打造讯飞开放平台,发布IFLYOS、人机交互界面、AI服务市场等170多项AI能力和场景方案,用自身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技术赋能数十万开发者,助力开发者向智能家居等下游领域渗透,打造万物互联生态圈。同时还直接推出翻译机、智能录音笔、学习机、智能办公本等硬件产品,直接面向C端用户抢占市场。

很显然,科大讯飞比旷视科技更接近终端用户。旷视科技可以将重金砸向研发,以不断强化自身核心技术的领先,提升自己赋能下游客户的能力。但科大讯飞要开拓复杂的终端市场,将资源向销售倾向也不足为奇。

4.技术VS用户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著名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剩下的则是来自嗅觉、触觉和味觉。做一个简单类推,计算机视觉的市场规模显然远大于智能语音处理。换句话说,旷视科技的市场空间将数倍于科大讯飞。

不过,硬币有两面,旷视面临的竞争压力同样更大。

旷视以深度学习和物联传感技术为核心,立足于自有原创深度学习算法引擎 Brain++,致力于为金融安全,城市安防,手机 AR,商业物联,工业机器人等行业用户提供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其Face++的人脸识别是其核心技术,曾被美国科技评论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定为 2017 全球十大前沿科技。

但计算机视觉领域强者众多,除了旷视科技,还有同样出色的初创公司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与云从科技,此外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传统安防巨头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旷视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远远未到一览众山小的地位。

而早在2008年即已上市的科大讯飞面临的则是另一个烦恼。十多年持续深耕语音处理,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已经站在全球顶尖层面,一度拥有傲视他人的技术优势。

从2010年到2014年,科大讯飞净利润复合增长达30%以上。彼时科大讯飞声称,其在行业中文语音市场占有七成份额。但从2015年起,鉴于语音智能技术的重要性,BAT开始入场,这些曾经作为科大讯飞大客户的公司,一夜之间成为竞争对手。

理论上讲,语音识别技术遵循马太效应,声音数据越多,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越快,识别能力越强。对BAT来说,大量稳固的C端用户为其沉淀语音数据提供了天然宝藏,在海量数据喂养下,BAT发展自己的智能语音技术并非难事。此时,一直专注B端市场的科大讯飞猛然惊醒,没有终端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养分,任何技术优势都是浮云。

痛定思痛,科大讯飞才放弃对专注技术积累的迷思,开始大力拓展C端用户,在数据层面补足自己的短板。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大讯飞作为老一辈人工智能公司,为旷视的未来提供了借鉴。

攀登人工智能高峰,以旷视为代表的计算机视觉四小龙要走的路还很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9A009Q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