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这是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监制的纪录片《美国工厂》,讲述的是一家中国企业到美国办厂的历程。
这部片子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美国人看完美国人生气、中国人看完中国人生气。
纪录片以通用汽车关闭了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工厂作为开始,当地数千人失业;
恰逢此时,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福耀玻璃启动了国际化进程,刚好当时美国政府也鼓励全球制造业企业回流。
就这样,双方顺利达成合作,玻璃大王曹德旺选址代顿市原通用汽车的旧厂房进行改造,作为福耀玻璃国际化的第一站。
开头的画面,气氛是一片祥和,引进工厂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当地发展,同时州政府又有政绩,福耀玻璃到美国办厂也完成了客户的要求,以及启动了老早就想的国际化旅程。
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但随后,事态发展变成了另一个极端。
根据记录片的呈现,在美国工人眼里,中国工人不讲法律、不懂环保、企业不重视人权,不维护员工的利益;
在中国人眼里,美国人懒散、工作效率低下、不服从纪律,进工厂仅仅只是为了钱,不好好工作。
观看纪录片的美国人认为,这放大了美国人的“懒散”“喜欢被夸”“肥胖”,因此很生气!
而中国观众则看到,同样的工作却是悬殊的工资,不对等的效率和工作时长,以及有危险的工作环境,由此产生巨大的落差,同时也放大了中国人的“阴险”,因此也很生气!
整部片子没有讲,为什么美国曾经辉煌的工业大州变成了现在的“铁锈”之州,但全片都围绕着美国制造业企业的生存状况来拍摄。
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这是因为整体成本太高了,企业不赚钱甚至亏损,倒逼很多企业主动撤离美国,导致工业州的衰败。
企业比拼的是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和产出的控制,谁更有优势便能挤压对手的市场份额,而设在美国的企业是不具备优势的。
在片尾,非常明显的展示了福耀玻璃最新安装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完自动化生产线后,福耀便开除了该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
片尾还预测,到了2030年,全球将会有3.5亿人因智能化工厂的普及而丢掉工作。
机器相比于人,可以24小时工作,质量稳定、效率高,并且安装成本将会下降,因此机器人时代已不可避免。
未来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竞争力,也让工厂智能化成为了各国政府大力推动的方向。
德国是“工业4.0”,日本是“新机器人战略”,而中国则是“中国制造2025”。
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围绕着制造业打转,让本国在下一轮时代进程中占据有利先机,智能制造已成为各国的必争之地,是进入下一轮工业革命的基本。
显然,中国想在本轮工业4.0的浪潮中挤进这张强国环视的游戏牌桌。
制造业是我国发展之根基,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覆盖到行业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是21.6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19.8%。
但驱动下一轮工业革命的,是制造业+工业软件这样的双轮驱动组合,广义上这被称为“工业互联网”。
中国在制造业扎根之深、范围之广是所有人的共识,但也因为往往从事的都是低端产业而被人诟病。
当然,我们不要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一个过去发展落后的国家必然是由低端向高端进阶的过程,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中国也无法避免。
全球的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是3750亿美元,国内仅为1400亿左右,市场占比只有全球的5%。
对应接近20%的制造业占比,如果我国软件的规模占比与制造业相同的话,那么必然是机会横行。
中国被誉为“全球工厂”,同时过去都是低端企业,工业软件普及率低,未来企业普及率上升和全球发展趋势的双重影响叠加下,这个市场最受益的便是中国。
想象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
工业软件就是中国进阶为高端玩家的核心装备,目前却不能自主可控。
1
上面是一幅关于全球电子产业核心企业的分布图,这幅图的左边还能看见不少红色的小旗子,越往右就越少,在最右边,软件这个版块上就没有红色覆盖的地方。
当大家都在达成共识,芯片是电子行业这个皇冠上的明珠时,芯片的突破是如何困难之时;
提供芯片设计的软件供应商,指着我们的鼻子说,
“我断了你的软件供应,你连突破的机会都没有。”
芯片产生的全过程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计是第一步。
而中国所有的芯片设计软件,几乎都被国外垄断。
工业软件总共包含了设计类、信息管理类、生产控制类、嵌入式软件等多个大类。
我国拥有一定话语权的是信息管理类、嵌入式类。
信息管理类软件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低,且大部分企业的流程相同,差异化不会像专业类的这么大(但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比较好攻克。
国内的优秀企业,包括用友网络(600588.SH)、石基信息(002153.SZ)、东软集团(600718.SH)、浪潮软件(600756.SH)。
甚至浪潮、东软、用友,这三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达37%,每一家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均超过国外老牌厂商SAP、Orcale。
嵌入式类也基本是国内企业为主,华为最大,占据了国内33.5%的市场份额。
严重落后的那部分,刚好是我国最核心的部分——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两类。
工业软件是企业根据生产、运营、研发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代码编写然后变成软件的结果。
工业知识是工业软件的核心,将在反复应用中沉淀和积累下来。
这些知识包含了:研发、工艺、装配、业务流程、供应链、员工管理等各类知识,沉淀、汇聚了众多的机理模型和先进算法。
成千上万的企业在发展运行中总会不断遇到问题,这便需要对工业软件进行改进,每一次改进就意味着这款产品或者这个产品的公司,对行业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就这样,长达几十年的跟踪和改进,软件龙头企业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几乎已无人能比,除了行业内的从业企业。
因此,在数十年的迭代中形成的经验壁垒,是无比宽阔的。
一般的新进入者,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跟上呢?
没有办法的,欲速则不达。
下游的客户,就像躺在软件企业提供的温床中,他们早已形成了使用习惯,对适用性、工作效率、稳定性等细节非常挑剔与敏感。
没有哪个客户,会贸然使用替代者的产品。
举例来说,不同软件的功能总有差异,且功能的位置也会不一样,导致更换新的替代品会大幅降低工作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即使有不错的EDA(芯片设计软件),如华大九天。
但市场占有率却只有个位数,这块市场几乎完全被国外垄断。
想要拥有更好的EDA,则国内的芯片必须达到世界顶级水平,这样国内的软件企业才能根据顶尖工艺下的知识进行代码化。
因此本质上来说,EDA软件的攻克难度甚至是大于芯片的。
EDA、CAE、CAD、PLM均是属于设计类软件,这些工具是用于提升工程师开发产品的能力和效率的。
在众多的设计类软件中,PLM和CAD的市场占比最高,分别为 29.7%和 27.0%。
CAD是通过PC端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通过各项参数(物理数值)设计出适合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在电脑上进行产品设计,只不过要严格遵从现实中的物理数值。
PLM总称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这个系统包含了从设计——分析——仿真以及过程中的数据协同,是产品研发的综合解决方案。
以上述四个主流设计(EDA、CAE、CAD、PLM)软件来说,国内企业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仅有部分细分子领域还有看头。
目前在CAD、CAE领域,西门子、达索、PTC、Autodesk和Ansys等公司在细分市场的份额接近100%。
出现这种现象,固然有我们前面所说的长期经验性壁垒的问题,在国内,还有人才、回报缓慢、盗版盛行等多重问题叠加。
1)人才
工业软件开发人员需要同时满足较强的编码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极度了解,因为智能制造的目的是制造,软件仅仅只是基础,工业制造的原理才是核心。
专业知识往往涉及物理、化学、数学以及工程机械等多种知识的融合,然后以代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国内这种双重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
即便有这样的人才,往往对薪资水平要求也很高,造成本土企业的高昂运营成本。
2)盗版盛行
盗版指的不是国内软件被盗版,而是国内大部分的下游企业都使用国外的盗版软件,国外企业对盗版软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搅乱国内市场。
国外的软件好用又不用钱,而国内企业根本没有应对的办法,别说卖不上价格,甚至连卖都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意味着得不到用户的反馈,从而促使产品的更新迭代,这样的产品将与竞争优势脱钩,很容易被淘汰。
又因为卖不上价格,导致企业无法盈利,纷纷退出。
3)回报缓慢
一款能够达标的工业软件,往往需要经过反复试错、迭代,这个研发周期至少需要3-5年。
从研发,到被市场接受,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
如此一来,初创企业很难有庞大的资金来扛过成长的空窗期,场地租金、人员工资等两座大山能够把企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尤其是民营初创企业,资金有限,通常很难熬过去。
银行不敢提供信贷,因为轻资产型企业没有资产抵押作为保障,而且信誉不够;
股权投资企业也不想参与,因为一般的股权投资公司设立的产品是3+2年(最长5年赎回),到期了就该把钱还给投资者了。
工业软件的研发周期就需要3-5年,哪个股权机构敢投?
就这样,人才稀缺且昂贵、国外软件盗版盛行、投资回报缓慢,三座大山持续压制着国内民营企业的成长。
如此一来,国内能够抗衡外国软件势力的企业,只剩下两种:
第一种,工业企业自行设立的子公司开发本行业专业产品;
第二种,国家提供资金给科研所、大学进行研发。
后一种的投入,杯水车薪,过去国家不重视工业软件,几个五年计划投入的资金不如一个国外企业投入的多,导致研发能力很弱,且产品难以市场化,逐渐的便难以为继了。
前一种相对靠谱,但企业经营范围有限和体量有限,基本上也很难跟国外竞争对手抗衡。
国内目前做的还不错的有宝信软件(600845.SH),属于宝钢的子公司;
石化盈科,是中国石化的子公司,二者主打产品都是MES(生产控制类软件)。
研发类的企业有航天神软、金航数码,都是以航天航空为主,前者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子公司,后者是航空工业集团的子公司。
而广联达(002410.SZ)属于少有的民营企业中,能够在研发类软件中走出来的,可谓弥足珍贵。
当然,这也跟其从事的领域有关,其下游的建筑、房地产行业,我国是全世界最成熟与庞大的,成长的土壤足够肥沃。
除此以外,目前国内做得好的企业(研发、生产控制类)都是国内大型工业企业的子公司,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型央企旗下。
这意味着,只有石化、航天、钢铁等少数领域,由于我国产业的生态特点,尚能带来一定的自主可控,其他产业的转型之路还得依靠国外的软件。
我们的高端制造之梦任重道远!
2
全球工业软件销售额约为3750亿美元,销售增速保持稳定,基本都在5%以上。
市场结构中,信息管理类软件占比最大,达51%,然后是研发类的24%,生产控制和嵌入式占比为25%。
国内与此则大为不同。
信息管理、研发、生产控制及嵌入式分别是15.5%、8.3%、76.2%。
这是由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差异所带来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工业化早已完成,工厂大量搬迁到海外,因此需要的主要是信息管理和研发类环节的应用。
我国的价值链还在低端,以代工厂为主,自然在生产控制类软件上有着更庞大的需求。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结构的升级,需求将会慢慢趋近发达国家。
前面我们分析过,国内企业在研发、生产控制领域几乎是被垄断的状态,但有部分细分领域是有优势的;
而在信息管理类,我国企业则已在本土市场占据优势,下面我们挑些公司点评一下。
ERP领域(信息管理)
用友网络(600588.SH),成立于 1988 年,于 2001 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国内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及云服务提供商,在国内是一家资历较老的企业级软件服务商。
截至 2017 年,公司累计服务大型客户总数超过 2.5 万,覆盖国内 58%的千亿级企业,56%的 500 强企业,以及 51%的制造业 500 强企业。
根据赛迪顾问的资料显示,用友在公有云 SaaS 及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占率均位列第一。
石基信息(002153.SZ),公司是国内消费行业信息化领先企业,成立于 1998 年,成立二十多年来,从酒店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商,发展成为横跨酒店、餐饮、零售等消费行业的国内领先的软件供应商。
公司在国内星级酒店业信息管理系统市场和规模化零售业信息管理系统市场的客户占有率为 60-70%,在国内餐饮信息管理系统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CAD领域(研发类)
广联达(002410):公司专注建筑信息化行业超二十年,业务领域已由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招投标阶段拓展至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为二十余万家企业用户、百万专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应用软件。
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管理体系,主要产品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创新的软件架构,图形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MES领域(生产控制类)
宝信软件(600845.SH):公司为钢铁信息化龙头,为下游企业提供无人化数字料场、无人化行车、仓库,已准备投入产区内的无人驾驶框架车,每年软件开发收入超过30亿元。
综合类
能科股份(603859.SH):公司在2017年转型向智能制造,2018年、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暴增。
能科股份并不推出自主的软件,而是通过代理西门子的通用型工业软件,根据公司对专业领域的理解进行二次开发,公司下游都是高端客户,涵盖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国防电子等 领域大客户市场,在中小企业的市占率不高。
能科在2018年11月收购了联宏科技,其专注于汽车、机车、通用机械、消费电子、航空航天、船舶等机械制造领域,有 2000 多家的既有客户,对大量中小企业有较大布局,与能科在技术上、客户上形成互补。
大国崛起之路离不开大国智造,大国智造依赖的则是工业软件,这在我国是稀缺品,也是关键的核心资产。
在君临幸福版中,我们精心挑选了几家优秀公司进行长期跟踪和分析,自2018年纳入至今回报率惊人,欢迎关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