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你还保得住你的“脸”吗?

最近关于“脸”的热点刷遍了朋友圈

周末火遍朋友圈的换脸App“Zao”,虽然用户注册量过大导致其花700万租的服务器一度瘫痪,但并不能阻挡用户们“送脸”的热情。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崛起,移动支付的形式从POS机、NFC、二维码到刷脸,支付手段技术由传统的物理识别到当下的生物识别,“去手机化”已成移动支付市场下的新语境。

然而正当刷脸技术在国内被炒得火热时,BBC新闻8月27日报道了瑞典一所中学因使用AI人脸识别记录学生出勤,被罚2万美元。

这所名为Anderstorp’s的瑞典中学在征得教育部门和家长的同意后,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22名学生进行了为期3周的考勤记录,但这并不妨碍它被罚款近2万美金。瑞典的数据安全监督部门(DPA)根据欧盟的《数据保护条例》,将其刷脸考勤的xing判定为藐视隐私权、非法拥有生化数据。

无独有偶,上述热门换脸App“Zao”也因过度攫取用户肖像隐私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爱玩的用户没有去关心这张充斥专业术语的、冗长并不合理的协议里到底写了什么,但还是有用户发现自己上传的照片容易引发隐私危机,甚至会催生黑产和诈骗时,立马感受到了恐惧。

向“弱隐私”时代要隐私

2019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经召开,但不为人知的是,在大会召开前,一位欧洲科学家被邀参会却遭其拒绝,原因是他听说参会要进行人脸识别方能进场,这引发了他的不适。

西方人向来注重个人隐私,这也是为何刷脸技术在西方国家未能大规模商用的原因之一。但在各类索要个人信息的APP包围之下,“弱隐私”环境下的国人就不在意自己的隐私吗?

支付宝铂金会员赵明表示“即使刷脸支付有红包奖励,我也没开通这个功能,总觉得我们的身体特征随便都被收集了,很不安全。”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刷脸支付时指出,2018年,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时,首要担心的问题仍为个人隐私泄露和存在安全隐患,占比分别为73.8%和67.3%。

可见在“弱隐私”时代,

国人对隐私的渴求反而更高。

你的“脸”真的安全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教授、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杨超谈到,“用生物信息做验证,风险在于个人隐私的泄露。因为个人的生物信息是人固有的特征,一旦丢失被非法使用,则危害很大,而且较难纠正。”

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第四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上也表示,“人脸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盗,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像“Zao”等类似的换脸App使用的是类Deepfake技术,色情行业与政界是此类换脸应用的重灾区,2017年Deepfakes在Reddit论坛上传多段将明星换脸的色情视频后,引发剧烈争议,其后遭到全网封禁。但Deepfake却并未消失,这种换脸风险存在至今。

事故离你并不远

今年2月份,GDI基金会荷兰安全研究员Victor Gevers在推特上爆料,中国人脸识别公司深网视界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其中包含超过256万人的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发行日期、性别、国家、住址、生日、照片、雇主和过去24小时内的位置,大约有668万条记录

据深网视界官网介绍,深网视界主营业务为人脸识别、AI和安防,其人脸识别系统采用世界顶级人脸识别算法和技术,对城市重点场所过往人员进行非接触式捕捉、识别与监控。

此外,四川省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年初还抓获一个使用软件制作动态人脸图片,破解人脸识别系统,盗窃支付宝资金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查获公民个人信息数据3000余万条

技术的创新迭代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当前用户已经受够各类骚扰电话、垃圾邮件,“弱隐私”时代造成太多隐私泄露,促使用户在使用新技术时更加谨慎,这点显而易见,比如现在去让路人注册一个APP或留下手机号码,你会先发现,比前几年难太多。

此外,个人的形象和隐私也在经受这种换脸技术的挑战。这些个人形象一旦被盗用,就很有可能给他们带来不良的舆论和后果。刷脸支付的全面商用绕不过用户隐私这个坎儿,从目前来看,巨头们的路还很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5A0MFRE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