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抗击新冠肺炎 机器人远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您好,我是海淀区西三旗街道疫情防控的智能机器人,请问您是不是X女士?”

“是我”。

“了解到您刚从外地回来,耽误您1分钟时间,核实几个信息。请问您从外地回来后是否一直自行居家观察,未接触他人?”

“没有今天早上出去了一趟。”

“好的,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了您和他人健康,还请您自行居家观察,并将情况反馈给所在社区居委会。再和您确认一下,您目前体温是否有高于37.3摄氏度呢?”

“没有。”

“那再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您是否有咳嗽、胸闷、乏力等感冒症状呢?”

“也没有”。

“感谢您的配合,为了对疫情进行有效防控,外地回来请自行居家观察14天。如有异常建议您第一时间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与居住地居委联系,我们会派专人给您提供帮助,再见!”

问诊机器人代替人工,效率可提升数百倍

这两天,多个城市的社区街道居民都接到一个这样的电话。这种“智能防疫机器人”可通过“全程无接触”的人工智能对话方式进行人员信息采集,协助政府单位、医疗机构、基层社区完成肺炎疫情的重点人群筛查、防控与宣教等工作。

据了解,这种“疫情防控机器人”可提供整体自动快捷呼出、全程录音备查、自动高精确度转写、自动标记重点防控对象等服务,并自动生成排查图文报告。拿到机器人提供的报表后,防疫工作人员通常只需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上门走访”系统标记过的重点防控对象,既缓解了排查的工作压力,也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风险,提升防疫工作的精度与效率。

“疫情防控机器人”由 “ 智能电话机器人”升级迭代而来,“疫情机器人的外呼能力支持快速扩容,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拨打量,增至十万、百万的量级。相对于人工排查,“智能防疫机器人”在安全性、稳定性、效率等方面具备绝对优势。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机器人可自动采集居民提供的疫情相关信息,包括个人身份确认、近期活动区域、近期接触人群、健康状况,并对说过“发热”、“咳嗽”、“去过湖北”等“敏感词”进行标记,同时进行防疫提醒,配合协助工作人员快速、高效地做好摸排、统计梳理以及入户前的防护工作。

以基层街道社区为例,工作人员每天八小时拨打电话的上限在200通左右,由于问题的重复繁杂,造成工作人员疲劳烦躁,也不能完全保障排查工作的准确性。应用“疫情防控机器人”代替人力,实现批量一对一电话呼叫,可大大减轻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负担。

护理机器人 可有效抑制传染

不久前,曾报道过美国华盛顿医疗中心使用机器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消息。这个案例在整个抗击疫情阶段起到了很强的启示和带动作用。使用机器人参与护理和治疗,最大程度的将病人“隔离”成为了一种有效抑制传染的方式。

以消毒机器人为例,这种机器人已经成为抗击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普通家庭中如果没有污染和感染病毒的风险只需做好正常清洁即可,必要时可以使用不同配比的消毒液进行家庭消毒。因为家庭环境相对封闭,没有感染人员也无需特殊消毒。但医院不同,必须在保证确诊病人得到救治的同时避免疑似患者和其他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因此,这种环境中的消毒就显得尤为重要。

使用机器人消毒能做到人机分离,保障人员安全。在疫情现场,消毒机器人除了在手术室中完成手术环境的消毒,还能重点针对患者、医护、医废的高频活动区域进行沿路经高水平消毒,重点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所处区域进行多点终末消毒。

消毒机器人已经走上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据了解,目前医疗消毒机器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灵至科技、钛米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企业都为一线医疗团队提供了消毒机器人辅助治疗。

另外,还有送药和送饭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为患者进行病房送药送饭。它们可以自动开门、关门、搭乘电梯,与医护人员将病人的药品饭菜放入机器人舱内后,机器人就会按照输入的病房和床号将药品或饭菜送到指定病人的手里。完成任务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机器人进行消毒处理,才能再次使用。

辅助治疗机器人 缓解医务人员压力

使用机器人也可以辅助治疗,美国第一例患者就是使用机器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痊愈。这名患者在华盛顿一家医院的特殊病房中通过机器人进行治疗。医疗机器人配有摄像头、麦克风、听诊器等设备,医生通过遥控操作机器人进行诊疗,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在中国,疫情发展的较为严重,采用单独隔离的方法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是难以满足的,但国内已经开始采用医疗机器人辅助治疗,希望迅速控制病毒的感染。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专家们已用移动心肺仪(ECMO)成功救治了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属于湖北省首例。不过,远程问诊机器人的使用还不普及,也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只能进行简单的诊断,更多医学上的判断还需要医护人员来解决。

此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也使用了两台智能服务机器人。这两台机器人分别负责发热病人的初步诊疗、辅助医生远程问诊和递送化验单、药物的工作。在患者还没有确诊时,机器人可以协助医生远程对患者的症状做出诊断,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

远程问诊在技术上还有尚未突破的难点,在疫情中还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护人员的部分压力,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目前机器人远不够用

随着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存在资源分配上的问题。这些机器人目前大都分布在疫情集中地区和大城市医院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的医院无法实现机器人辅助治疗。这不是医生或患者主观上对机器人的不信任,而是客观条件无法满足全国医院的需求。

由于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人传人的风险还很大,很多行业无法有序运转,物流配送也是一个难题。即使有资源也无法及时运送到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有些医院甚至不具备和机器人配合的其他医疗设备。

这些客观问题限制了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的大规模使用。此外,机器人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医疗机器人所能完成的任务和覆盖的场景都有限制,每家医院的科室分布、治疗环境都有不同,机器人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试才能有效运行。

医院的工作涉及生命,需要争分夺秒。同时,医院的人流和环境都相对复杂,对于机器人的避障、视觉、速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想安全高效的完成疫情期间的辅助治疗还需要很多技术上的提升。

机器人能做的工作还仅限于机械性的传递、数据的判断,并不能完全取代医护人员。疾病的治疗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投入使用的医疗机器人只能选择最大的优势功能配合医护人员。比如配送机器人完成送药工作,导航机器人进行24小时宣传。

疫情结束 机器人仍有用武之地

还有一个问题是,疫情过后,机器人行业能否经受更多用户更长期的检验?

这种担忧是有的。但是机器人从协助人到替代人这个大的趋势一直存在,这次疫情的发生只是把原来我们认为一两年之后才出现的需求点提前了,这属于正当的高峰时间,疫情过去之后,行业有所回落也正常,但整个大的趋势一定是随着时间推进而向前推进的。

疫情结束后,医疗场景的服务机器人会持续的得到关注。针对于消毒和药品配送,很可能会让医院新增相应的就诊、服务和业务流程,因此对于上述的消毒和医疗耗材/药品配送这类场景而言,不再是单纯的机器替代人,很可能会让机器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标准装配。医疗场景之外,“疫情结束后配送机器人的需求很有可能将持续增加,拓展新的客户渠道和使用场景。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212A0J81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