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别找了,我爱你——这届的网友很暖心

爱里没有陌生人

文 悟恩 图 网络

01

寒潮来了。广州天气阴沉。空气似乎忽然变得很重。

办公室流感,领导前几天开会开到一半,熬不住,离席去了医院。

我也中了招。小感冒,引发多年慢性鼻炎。算不上难受。

也不过分抗拒,因为知道它产生的缘由:不过是冬季干燥,加上我本身是虚火体质,肺热,饮食又不注意,口味重,还抽烟。

所以知道应对之道:每次它到访,便冲夏桑菊,一次2包,一天2次,它就乖乖走了。

小病小痛谁都会有。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人生多艰,人有时候即使没有身体上的病痛,也得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今天中青报官微发了这么一条信息

内容是:

【太暖心[心]小姐姐微博道别欲轻生 网友留言鼓励终获救】昨日上午@我是暗器啊 发告别微博,说自己器官捐献签过了,和大家道个别,努力过了,撑不下去了。网友纷纷留言鼓励女孩不要放弃,希望可以帮她共渡难关。最终女孩被派出所找到了,深夜微博报平安。给暖心的网友点赞,也祝福女孩一切都好。

配了网友劝解的截图:

这个世界的善意,总会在不知不觉间温暖着我们。

02

知乎有个网友叫田可乐的,说过一件事。

抑郁加重,情绪落到最低点的时候,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天台,试图一跃而下。

觉得实在撑不下去了,用仅剩的力气给爸爸打了个电话,那头的一句“老爸也想你”把我捞了回来。

你相信吗,就单凭这一句话。

把心路历程发到知乎后,评论区爆炸了,清一水的体贴抚慰,私信也是。

讲自身经历的,探讨病情的,诉诸喜欢的,上千字,几百字,更多的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

“我爱你。”

我一封一封翻过去,掉了满屏幕的泪。仿佛看到一张张焦急情切的陌生的面孔。

知乎上有个提问:你遇过最温暖的瞬间是什么?

有个匿名网友给出这样的回答:

大一刚刚开学,我特别自卑,浑身都在自卑。觉得自己胖,难看,家里情况也不好。

我读的是师范大学,校园里到处是漂亮的小姐姐们,我走在路上,特别不自在。

还有就是,和周围的同学也相处不来,一个人独来独往。

我怀疑自己,讨厌自己,也恨自己。

有晚躺在床上,我在想,这一切或许是不是都是错误,如果生命能重来,或许能不能活得开心一点。

我想到了结束。我打开手机,搜索动脉的位置,得到的留言却是:别找了,我爱你。

TA在知乎的回答中写道

我或许自卑内向,也有一瞬间,就真的要告别世界。但在一个普通的夜晚,一群陌生人的爱意,让他相信:世界会好的,我会好的。谢谢你们,有爱的陌生人们。

答主和大家约定,有一天,会取消这个答案的匿名,然后以最好的样子告诉大家:我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很好,当初多亏了你们呐。

现在,答主还是匿名的状态,等待TA重新站在大家面前的样子:

这个匿名答主的回答也鼓励很多人,其中不乏即将走向绝境的:

已经在网上买了安眠药的甲:

感谢你,自己购买的安眠药已经在路上,看到你发的这个帖子,胸口的酸味在奔涌。

还在上班,不能哭我告诉我自己,还有1分钟就下班了,我会回去打电话的,谢谢你。

还有一位,对匿名答主说起了同样的经历:

你搜索的这些我在无数个夜晚也同样搜索过,巧合的是那句:别找了我爱你。

也同样感动了我,让我顿时蒙头痛哭。

后来无数个撑不下去的夜晚我都再次搜索这些关键词,让那些来自陌生人的暖意感染我。

然后蒙头痛哭到睡着,直到第二天醒来又是全新的一天。

03

其实,网络已经给这些绝望的人们,造了一张网。

如果你在360搜索自杀,你会看到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还有一句话: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治愈自己。

百度:

网络让我们获得了很多,它是我们充足的知识库,也是我们成长的便捷之路,当然,还有与他人的链接。

有熟人的,也有陌生人的。

网友A说:

2015年,有一天晚上逛帝吧。

有个帖子,描述的是和亲人道别对不起家人的意思,看着像要自杀。

于是根据他发贴的定位找到是江津的一条滨江大道,当时整个帖子估摸着约有6/700人在劝他别轻生,当时我和另外几个网友赶紧到江津吧发帖,说了情况@吧主。

凌晨三点多,江津吧主起来主开车沿着滨江大道找这人,四点多的时候真的是赶巧那人在长江边上,正往水里走!

吧主把他拉上来了,劝导几个小时,最后好好的送他回家了。后来他找到我的帖子和其他人的帖子挨个问电话号码感谢。

虽然那晚上没睡好,但是动用网友的力量挽救了一条生命也是值得的。

第一次觉得陌生的网友们也有可爱的一面。

网络,能放大善,一样也会彰显恶。

就在文首那条微博的留言里,就有这么一条:

记得14年的时候一个男生也是微博轻生,可以他等来的是网络暴力,最后真的烧炭自杀了。这届的网友很暖心

在网络里,早已没有陌生人。

04

从事文字工作以来,听过的对文字最直接的指控(大意)是:你们这些笔杆子,就是杀人于无形的枪啊!

说这句话的人是谁我忘了,只记得是一个企业家。

TA的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

文字能断章取义,也能刻意引导。作者有意为之,或无意之失,都能令受访者“蒙冤”。

其实,岂止文字,凡具备传播属性的事物或行为都具备“杀人于无形”的特质。如嘴巴,能口吐莲花,也能积毁销骨。

看了《鲁豫有约》采访李开复的几期节目,李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就是谨慎乐观,对于一些人对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甚至伤害、奴役人类的看法,他说了一段话,大意是:

人工智能发展当然是好事,它能让我们从重复的、无趣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但是它也有被恶利用的可能,所以我们担心的不应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冲击,而是人如何控制人性中的恶。

是的,很多事物属性的善恶,其实是人赋予的。

如网络,如文字(《让人触目惊心的空虚寂寞冷……》),如人工智能。

希望我们能利用它们,给他人更多的善意,而不是恶意。

让我们成为枪口上的玫瑰,而不是那个冰冷刚硬的,黑洞洞的枪口。

我是悟恩(公号kokyo98),周末愉快!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6G0C4N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