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是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个投资专家,他的判断,主要是从科技研发角度来判断华为的价值,超过这样来比较,说华为谷歌、微软、苹果的市值,位居世界第一,也是有其合理的逻辑。
但市值不全是由一家企业的科技实力决定的。而且,华为的科技实力,也不一定就比谷歌、微软更强大。
华为比较有意思,他主要业务应该分为三块,第一个是传统的运营商业务,就是华为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一个是消费者业务,就是华为手机业务,两个品牌;还有一个就是华为旗下的海思麒麟芯片。
放在 一起估值,那么不知道以什么为主。因为估值模式不一样,运营商业务与消费者业务,这算是传统的高科技制造业,那么估值不会太高,一般是按照20倍市盈率来进行估值。这样计算的话,华为2018年营收7212亿元,利润593亿元,那么差不多也就是1万多亿人民币的样子。
但不要忽略,华为的芯片业务,这个估值可就比较难以界定。因为芯片不是单纯的高科技制造业,涉及到很多前沿科技,而且属于成长性极高的创新型企业,那么单纯的海思麒麟这一块,估值就不会太低。
华为海思,2018年收入达到了503亿元,但因为主要是内部销售,利润方面不是太准确。
2017年,华为海思利润差不多是10亿美元,假如2018年实现50%增长,那就是15亿美元。
按照100倍估值,就是1500亿美元;按照200倍,那就是3000亿美元。这个波动太大。如果华为海思放开产能,全球供应,以其技术地位,那么市盈率100倍是基础,三五百倍也是可以的。毕竟,这个市场太大了。而海思正儿八经的是一家成长性创新性高科技企业。
所以,华为总的估值很难界定,13000亿美元估值,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