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比特币监管“内紧外松” 或迎监管潮

年初以来,一场针对比特币矿场的监管活动正在多地陆续推开,这显示了目前中国监管层正在以一种更加“内紧外松”的策略对待虚拟货币中的监管难题。

目前中国多个省份,特别是比特币矿场集中的四川地区已经在清查中,清查工作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领导工作小组牵头。一位四川地区的比特币矿主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该地的一些矿场已经进入停机的状态,正在等待政府的下一步监管政策。

这一政策在各地的推动步调有所区别。山东、江苏省内两城市地方金融办相关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目前,两地均未接到相关的通知。其中一位地方金融办人士表示,此次清理主要是针对中、西部一些矿场集中的区域。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对于比特币矿池的监管,早在2017年9月ICO政策落地时就已经进入了监管层的视野中。该人士同时表示,目前监管层对于比特币采取了“内紧外松”的监管策略,对于矿场的监管只是整个监管链条中的一环。

据悉,目前包括湖南、黑龙江、河北、广东等多个省均出现了对涉及虚拟货币投资、虚拟货币矿机投资银行账户的冻结,其中两地已知的冻结总金额超过6亿元。

目前,全球70%的比特币矿池算力集中在中国,对于比特币矿场监管政策的趋严,预计将会对比特币挖矿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1月12日,全球第四大比特币矿池ViaBTC发布公告,其中表示“由于政策原因,国内矿场资源十分紧张,部分与ViaBTC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比特币矿场甚至面临关闭的危机,矿池的云合约维护成本也突然骤增。因此将一款矿机的管理费由6%临时调整至50%。

一位比特币矿主表示,政策的落地还在延续之中,预计未来影响将会逐步放大,因此,一些大型矿场已经开始在海外布局。但是中小型矿场,“出海”的成本恐难以负担。“无论是资金层面,或者资源层面,‘出海’对于我们而言,并非一个可选择的道路”,该矿主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矿场迎来监管潮

2018年年初,一份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互金整治办”)牵头的文件陆续下发至各地的金融办。在这份文件中提及要积极引导辖内企业退出“挖矿”业务,并要求各地统计从事“挖矿”企业有关情况,其中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营收情况、享受优惠情况等,自此始,一些省份对于比特币矿场的监管开始日益趋严。

比特币“挖矿”实际上是对比特币交易“打包”的过程,一定量的比特币交易需要进行打包,成为一个区块,在被确认后,与此前的区块进行链接,形成所谓的“区块链”。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打包的“矿主”可以获得系统产生的比特币奖励,这也是比特币“发行”的过程。

由于有奖励的存在,会形成对于“打包权”的竞争。竞争采用了工作量证明机制,其中决定性因素是计算能力。在比特币挖矿设备趋于标准化的情况下,增加算力投入的主要渠道是投放更多的“挖矿”机器,因此动辄上千台的大型矿场不断出现。这些矿场需要大量电力,因此多部署在中国四川、内蒙、云南等电力丰富的区域。

一位比特币矿主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自2017年比特币价格开始攀升以来,矿场成为了一项高利润行业,一台矿机一天可以产生200元以上的净利润,因此比特币矿场的数量开始不断增加。

在监管政策逐渐推进的过程中,某些矿主已经感觉到了“恐慌”。一位四川地区的比特币矿主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近期已经由政府部门来了解情况,为了应对检查,一些矿主已经关停了自己的矿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16A0HQUL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