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同济大学飘出的不仅是书香“饭香”……

近日,同济大学食堂送餐服务上线了。营业时间为10:00到19:30,配送范围为3公里。环同济周边企业和居民通过相关外卖app点餐,就能体验到“吃在同济”的幸福。

不过,从同济大学的围墙里飘出的,

可不仅仅只有“饭香”,

更多的是知识、人才和创意。

一组数据显示,

环同济核心区域总产出以

每年近13%的速度稳步增长,

从上世纪80年初创时的10亿元

增至2019年的460亿元

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的兴起,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发展关键期,为进一步激发传承初心使命的澎湃动能,全力打造好环同济升级版,同济大学和四平路街道于6月7日举行环同济“四史”学习教育推进会暨同济大学-四平路街道联组学习会。

会上,12位同济大学教师受聘成为社区党校“四史”学习教育宣讲教师。他们将走下讲台,把高校的资源带进社区、园区,与党员群众和创业者们共同开展学习。

那作为社区,

是否只能单向地接受高校的“投食”呢?

近年来,四平路街道依托同济大学智力资源,先后开展了五季“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用较小的成本、创新的机制,更新了社区的老旧面貌,重新赋予社区时尚、美丽、创新的新元素。

而同济大学的设计创意学院也厚植于四平路社区这一创作土壤,创造出一批兼具艺术美感与人文关怀的设计作品。祥和楼的“红楼梯”和阜新路的“80米口袋花园”设计均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成立的短短十年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设计”学科也在世界大学排名中跃居世界第14名,亚洲第1名。正是在大学与社区的深度融合中,区校双方实现了联动和共赢。

社区到底是创新的终端还是创新的源头?这是多年来区校双方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看来,社区是城市重要的创新源头,社区居民则是社会重要的创新力量。与此同时,大学汇聚了各式各样的人才,青年人的比例占绝对优势。如果大学能够把围墙打开,和社区充分相融,那么大学和社区之间就有可能产生戏剧性的“化学反应”。

位于四平路1028弄的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就是高校与社区互融共生的一次大胆尝试。

门外是当下——盎然高校里的匆蓉岁月、温情弄堂里的律动声响、熙攘街道上的车水马龙;门内是未来——新材料的应用、未来出行方式、未来办公模式、未来众创空间、人工智能概念等未来生活形态。

许多为社区发明的创新实践,都在这个街区的实验室中诞生。

四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乔兴刚介绍,自2005年以来,四平路街道已先后四次和同济大学23个部门(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目前街校双方累计开展合作项目超过330项。尤其是近几年,区校双方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共建为切入点,在设计与社区的深度融合中,社区居民、创业者、大学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社区的烟火气与各类创新元素互融共生。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社区微更新、微改造,同济-麻省理工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等品牌项目,相继在区校双方的合作下落地。

会上,“众创赢造、筑梦四平”环同济创新创业创意大赛招募同步启动。“这次大赛旨在引入同济大学在城市规划、创意设计方面的学科优势,让更多高校人才在社区找到合适的‘用武之地’,通过设计师与居民之间的思想碰撞,打造出更多自然、开放、创想、交互的公共空间,造就‘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实践示范样板,也让居民生活品质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乔兴刚表示。

据悉,下一步,四平路街道将会同区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环同济”品牌建设:着力开展街区改造和功能提升,将赤峰路打造成“人工智能+设计”为主的人工智能现实体验之地;积极推动“三区融合”内涵提升,鼓励大学师生走进社区生活创作,推动创新创意成果在社区转化,打造社区生活新场景;以信息技术为活动媒介、以“四济人家”党建服务站等社区资源为载体,构建校区、园区、社区互动共享的“AI+”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互动平台。

记者:毛信慧

摄影:毛信慧

编辑:毛信慧 顾晓菁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611A058R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