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于导师来说,如果把文献发送给学生,出发点无非有三点,其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献和资料加深对于主攻方向的理解,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其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来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这虽然是辅助作用,但是效果往往也还是不错的,其三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打开更大的视野。
对于导师来说,在发完文献之后,往往会跟一些描述,学生通过这些描述可以对于这些文献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从而选择是全部阅读,或者是选读其中的一部分,再或者要仔细研读。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收到文献时,应该跟导师回复一下,这既是礼貌,也是一种尊重。如果是导师自己的文章,那么学生应该重点关注一下,而且最好在阅读之后,要给导师一个反馈,这个过程也会获得更多与导师交流的机会。
对于一部分需要仔细研读的文章,一方面要把文献中的创新点搞清楚,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文献中提到的实验和数据还应该重现一下,这个过程会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而且在完成研读的过程中,可以与导师进行详细的交流,最好能够带着实验的结果与老师探讨,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果对于一些开阔知识面的文献,在回复导师之后,并不需要一定要给导师一个阅读的结果,这个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是否阅读,或者是阅读哪些。当然,最好能够拿出一定的时间阅读一下,毕竟导师推荐的文献往往都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