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电力行业面临国内大循环模式,通堵点、补短板、创新成为关键词

今年受疫情突袭影响,国家经济“主战场”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产生冲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电力行业也面临着国际大循环向内循环的转变。

近年来,委内瑞拉、乌克兰大停电事故,让各国对电力系统的设备安全颇为重视。全球疫情的冲击,又加剧了各国对供应链安全的焦虑。

5月,美国禁止电力系统购买和安装一些中国零部件和设备,近期,印度和澳大利亚也污蔑中国的电力设备具有“病毒威胁”,但这不会阻碍中国电力的继续前进。

电力在国内大循环体系中具有很强的带动力。以变压器为例,一台变压器的生产能够带动上下游近千家企业复工。疫情期间,山东电工电气仅在角钢、电磁线等大宗原材料和变压器、铁塔等成品的运输方面,就带动781家供应商复工复产,实现产值61亿元。

电力企业参与国内大循环,首要的是通堵点、补短板。

我们国家之前电力设备很多都要靠进口,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并且我国以特高压为首的技术已经进入“无人区”,核电主设备的国产化率超过85%,输变电设备也已实现贸易顺差,在2019年达389.71亿元。

虽然我国出海项目也很多,但我国在电力装备制造方面仍存在短板。一则电力装备向成套、高端升级仍有较大空间,二则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二次设备的核心部件也仍存在“卡脖子”风险。

中国大电网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新能源渗透率在不断提升,电力电子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强。我国电网正处于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关键时期,亟需厘清新理论、升级新技术、培育新产业,以适应能源转型需求。

我国未来科研创新非常重要,需要推动电网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实现产业升级。电力电子化理论体系、电力仿真平台都有待升级。

此外,电网还要和诸多上下游合作方共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通过1+1>2,进一步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培育产业集群。

充电桩车联网也将会是重点方向:除了大城市外,中小城市还有充电焦虑等问题,需挖掘内需,共同开发市场潜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811A0491E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