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Redis缓存与数据库数据一致性

技术干货,第一时间推送

方案一

写流程:

第一步先删除缓存,删除之后再更新DB,我们监听从库(资源少的话主库也ok)的binlog,通过分析binlog我们解析出需要需要刷新的数据,然后读主库把最新的数据写入缓存。

这里需要提一下:最后刷新前的读主库或者读从库,甚至不读库直接通过binlog解析出需要的数据都是ok的,这由业务决定,比如刷新的数据只是表的一行,那直接通过binlog就完全能解析出来;然而如果需要刷新的数据来自多行,多张表,甚至多个库的话,那就需要读主库或是从库才行

读流程:

第一步先读缓存,如果缓存没读到,则去读DB,之后再异步将数据刷回缓存

优点:

容灾写步骤1.4或1.5 如果失败,可以进行日志回放,再次重试。无论步骤1.1是否删除成功,后续的刷新操作是有保证的。

缺点:

只适合简单业务(每次需要刷新的数据,都来自单表单行),复杂业务容易发生并发问题。

为什么复杂业务就不行呢?我举个例子

我们假设 一个订单 = A表信息 + B表信息

由于A表先变化,经过1,2,3步后,线程1获取了A’B (A表是新数据,B表的老数据),当线程1还没来得及刷新缓存时,并发发生了:

此时,B表发生了更新,经过4,5,6,7将最新的数据A’B’写入缓存,此时此刻缓存数据是符合要求的。

但是,后来线程1进行了第8步,将A’B写入数据,使得缓存最终结果 与 DB 不一致。

缺点1的改进

针对单库多表单次更新的改进:利用事务

当AB表的更新发生在一个事务内时,不管线程1、线程2如何读取,他们都能获取两张表的最新数据,所以刷新缓存的数据都是符合要求的。

但是这种方案具有局限性:那就是只对单次更新有效,或者说更新频率低的情况下才适应,比如我们并发的单独更新C表,并发问题依然会发生。

所以这种方案只针对多表单次更新的情况。

针对多表多次更新的改进:增量更新

每张表的更新,在同步缓存时,只获取该表的字段覆盖缓存。

这样,线程1,线程2总能获取对应表最新的字段,而且Databus对于同表同行会以串行的形式通知下游,所以能保证缓存的最终一致性。

这里有一点需要提一下:更新“某张表多行记录“时,这个操作要在一个事务内,不然并发问题依然存在,正如前面分析的

依然是并发问题

即使对于缺点1我们提出了改进方案,虽然它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在极端场景下依然存在并发问题。

这个场景,就是缓存中没有数据的情况:

读的时候,缓存中的数据已失效,此时又发生了更新

数据更新的时候,缓存中的数据已失效,此时又发生了更新

这个时候,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增量更新”就不起作用了,我们需要读取所有的表来拼凑出初始数据,那这个时候又涉及到读所有表的操作了,那我们在缺点1中提到的并发问题会再次发生

适合使用的场景:业务简单,读写QPS比较低的情况。

这个方案优缺点都比较明显,binlog用来刷新缓存是一个很棒的选择,它天然的顺序性用来做同步操作很具有优势;其实它的并发问题来自于Canal 或 Databus。拿Databus来说,由于不同行、表、库的binlog的消费并不是时间串行的,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方案二

问题就来自于“读数据库” + “写缓存” 之间的交错并发,那怎么来避免呢?

有一个方法就是:串行化,我们利用MQ将所有“读数据库” + “写缓存”的步骤串行化

写流程:

第一步先删除缓存,删除之后再更新DB,我们监听从库(资源少的话主库也ok)的binlog,通过分析binlog我们解析出需要需要刷新的数据标识,然后将数据标识写入MQ,接下来就消费MQ,解析MQ消息来读库获取相应的数据刷新缓存。

关于MQ串行化,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Kafka partition 机制 ,这里就不详述了

读流程:

第一步先读缓存,如果缓存没读到,则去读DB,之后再异步将数据标识写入MQ(这里MQ与写流程的MQ是同一个),接下来就消费MQ,解析MQ消息来读库获取相应的数据刷新缓存。

优点

容灾完善

写流程容灾分析

写1.1 DEL缓存失败:没关系,后面会覆盖

写1.4 写MQ失败:没关系,Databus或Canal都会重试

消费MQ的:1.5 || 1.6 失败:没关系,重新消费即可

读流程容灾分析

读2.3 异步写MQ失败:没关系,缓存为空,是OK的,下次还读库就好了

无并发问题

这个方案让“读库 + 刷缓存”的操作串行化,这就不存在老数据覆盖新数据的并发问题了。

 方案三

在前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实现“强一致性”

强一致性,包含两种含义:

缓存和DB数据一致

缓存中没有数据(或者说:不会去读缓存中的老版本数据)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既然已经实现了“最终一致性”,那它和“强一致性”的区别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时间差”,所以:

“最终一致性方案” + “时间差” = “强一致性方案”

那我们的工作呢,就是加上时间差,实现方式:我们加一个缓存,将近期被修改的数据进行标记锁定。读的时候,标记锁定的数据强行走DB,没锁定的数据,先走缓存

写流程:

我们把修改的数据通过Cache_0标记“正在被修改”,如果标记成功,则继续往下走;那如果标记失败,则要放弃这次修改。

何为标记锁定呢?比如你可以设定一个有效期为10S的key,Key存在即为锁定。一般来说10S对于后面的同步操作来说基本是够了~

如果说,还想更严谨一点,怕DB主从延迟太久、MQ延迟太久,或Databus监听的从库挂机之类的情况,我们可以考虑增加一个监控定时任务。

比如我们增加一个时间间隔2S的worker的去对比以下两个数据:

时间1:最后修改数据库的时间

VS

时间2:最后由更新引起的’MQ刷新缓存对应数据的实际更新数据库’的时间

数据1:可由步骤1.1获得,并存储

数据2:需要由binlog中解析获得,需要透传到MQ,这样后面就能存储了

这里提一下:如果多库的情况的话,存储这两个key需要与库一一对应

如果 时间1 VS 时间2 相差超过5S,那我们就自动把相应的缓存分片读降级。

读流程:

先读Cache_0,看看要读的数据是否被标记,如果被标记,则直接读主库;如果没有被标记,去读缓存,缓存没有就读DB,具体流程看流程图。

方案分析

优点剖析

1. 容灾完善

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

写流程容灾分析

写1.1 标记失败:没关系,放弃整个更新操作

写1.3 DEL缓存失败:没关系,后面会覆盖

写1.5 写MQ失败:没关系,Databus或Canal都会重试

消费MQ的:1.6 || 1.7 失败:没关系,重新消费即可

读流程容灾分析

读2.1 读Cache_0失败:没关系,直接读主库

读2.3 异步写MQ失败:没关系,缓存为空,是OK的,下次还读库就好了

2. 无并发问题

这个方案让“读库 + 刷缓存”的操作串行化,这就不存在老数据覆盖新数据的并发问题了

缺点剖析

1. 增加Cache_0强依赖

这个其实有点没办法,你要强一致性,必然要牺牲一些的。

但是呢,你这个可以吧Cache_0设计成多机器多分片,这样的话,即使部分分片挂了,也只有小部分流量透过Cache直接打到DB上,这是完全是可接受的

2. 复杂度是比较高的

涉及到Databus、MQ、定时任务等等组件,实现起来复杂度还是有的

-深入原理-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828A0MBQ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