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和一般生产要素相比有着其自身特点。比如,数据的复制成本低,几乎可无限被复制;使用没有排他性,可同时被多方使用;可再生性强,在使用过程中会随时生产出新的数据。
数据的这些特点也成为明文数据生产要素化的掣肘因素。因为明文数据一旦共享便无法控制其用途和用量,即无法阻止数据被溢用,致使各方不敢共享、不愿共享、不能共享数据。这也是导致目前各行业普遍存在“数据孤岛”的根本原因。
数据安全融合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多方计算、联邦学习、数据脱敏、差分隐私、可信执行环境等),为上述难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多方计算技术,我国在相关工程化实践方面已取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突破,能直接以密文数据进行融合计算,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且按规定用途和用量使用”。
借以数据安全融合技术,数据要素的价值可被划分为信息价值和计算价值,计算价值作为数据特定用途的使用权,将成为数据流通的主要形式。通过无边界的数据融合,数据将从“手工作坊阶段”进入“社会化大生产阶段”。
随着劳动等传统要素的成本优势变化,数据作为新兴要素,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
推动数据要素的创新使用,需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相比其它要素市场改革的复杂性,数据要素相关制度处于探索初创阶段,通过“数据可用不可见”使用方式,可不打破现有数据分配格局,利于改革快速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