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陈妮希 通讯员 张珊妮
9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九届年会首次在汉召开。
本届大会以“推进北斗应用、壮大新兴产业”为主题,以贯彻“新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以“科创中国”为抓手,促进导航、遥感、通信等卫星系统的技术和应用领域进行深入交流,推动卫星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利用,以及卫星应用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拓展北斗融合应用新领域,培育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北斗特色,营造开放、自主、兼容、渐进的北斗应用发展环境。
当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述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等,北斗领域11名知名院士、专家及企业家,带来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特别是北斗系统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域的前沿科技、创新应用、趋势分析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7年总体产值增长4倍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在致辞中介绍,2019年,以北斗应用发展为核心的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3450亿元,与2012年北斗正式提供服务时相比,总体产值增长了4倍。其中,随着“北斗+”和“+北斗”发展的不断深化,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就高达2284亿元,显示了我国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的融合生态已初步形成。
例如,我国自然资源部一方面大力推广北斗在自然资源部管辖的测绘工作、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滑坡监测、自然灾害预防等业务工作方面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做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在开幕式上表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是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促进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系统已完成建设超过3000余座基准站,覆盖了我国陆地国土和沿海区域,有力支持自然资源部业务工作,也为其它行业提供了精确位置服务。
于贤成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斗已进入全球服务的新时代,协会将继续大力推进北斗在航空航天、航海、遥感、卫星通讯、海洋开发、精准农业、智能交通、燃气安全、老年关爱、应急救援、建筑安全、地质灾害、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北斗+”或“+北斗”的融合创新示范,尤其是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中的作为,促进北斗服务世界的进程。
未来,北斗技术应用和时空服务将更加普及,并将与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速融合,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行业和大众生活之中,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光谷已形成北斗产业集群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武汉作为我国北斗系统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重阵,早已与北斗系统紧密相连。
在疫情防控中,北斗系统更是发挥了极其特殊的作用。从火神山、雷神山两山一院的建设应用到方舱医院的建设改造,从医疗物资的调配到生活物资的保供,从流行病学的调查到武汉健康码的应用都有北斗人和北斗系统的身影。
武汉光谷作为国内最早的北斗产业基地之一,全国北斗领域14位两院院士,有9位在武汉。2008年,科技部批复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2013年,东湖高新区成为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全国唯一对接地;2013年6月,东湖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之一。
在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方面,光谷已成为核心技术的高地、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已形成了包括上游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中游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下游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集群;现有梦芯科技、依迅北斗、湖北地信等相关企业500余家,集群核心企业总收入约310亿元,企业总收入年增长率超15%。
“武汉市抢抓北斗服务全球的新机遇,把北斗产业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把武汉打造成为北斗产业的新高地。”武汉市委副书记、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在开幕式上表示,湖北省武汉市要加快应用的步伐,加快产业化的步伐,实施院士专家引领行动,依托院士专家整合打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大力推动北斗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的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努力在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大力实施北斗+的战略,进一步开放北斗+的应用场景,拓展北斗在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以及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的示范应用,助力北斗系统在应用市场上开拓新空间,加快把武汉打造成为北斗应用的示范城市。此外,还将实施营商环境提升也行动,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着力解决北斗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全力提供服务。
会上,蔚来新能源设备制造与电池服务项目、天耀宏图第二总部项目、4G 北斗物联网终端项目等10个项目现场签约,涉及空间信息、光电子、新能源、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视觉中国图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