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屏幕上的聪明决策》—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4306,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屏幕上的聪明决策》。

这本书两位作者,一位叫什洛莫·贝纳茨,一位叫乔纳·莱勒。什洛莫·贝纳茨,是以色列人,是一位知名的行为学家,行为经济学之父理查德·泰勒说“贝纳茨是我最好的合作伙伴”。另一位作者乔纳·莱勒,是一位知名的神经学家。

屏幕正在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让我们变得更冲动,更容易根据直觉做出反应,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什洛莫·贝纳茨教授通过引人入胜的实验及案例,揭示了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在屏幕上的决策。

并告诉我们,只要用对工具,善用字体、色彩、热点位置、淘汰分类。只需一些微小的改变,就可以轻松解决我们面对屏幕常犯的错误,创造出有助于思考的屏幕世界。屏幕上蕴含着大量商机,谁能够率先掌握设计调整屏幕引导客户做出聪明决策的方法,谁就能够抓住新零售时代的风口。

1

屏幕时代,为什么做出不理性决策

屏幕时代,我们面临的更为严峻的挑战:拥有更多选择,但总是做出错误的决策;拥有更多信息,但总是对重要的细节视而不见;能够快速行动,但总是鲁莽行事。所以作者说,我们在屏幕上做的很多决策都是不理性的。我们具体来说说为什么?

1、信息过剩,干扰做出正确决策

我们先来看两个概念,一个是物理屏,一个是心智屏。物理屏是我们每天盯着屏幕看到的那些信息;心智屏是指我们真正关注的信息。如果物理屏越接近心智屏,那么用户做出错误决策的概率就越低。但事实上,作者认为,在多屏时代,信息太过泛滥,导致了人们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心智屏与物理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

有这么一项研究,消费者在面对屏幕的时候,会有“认知负荷”。也就是当你给传播对象过多的信息、过多的选择的时候,他们会不堪重负,形成某种压力。这种负荷越严重,消费者就越容易冲动选择,他们宁可选择容易感知的东西,即使有时候这东西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的注意力被过度分散,我们就宁可选择那些容易理解的信息。

举个例子:

美国有一医院,他们装备了一套新系统,这个系统只要有病人的检测结果出了问题,就能马上给医生发警报。这个系统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医生不要忽略病人的一些异常情况。

但实际上,这种警报并没有解决漏掉检测的问题。因为医生忙不过来。据说这个医院的普通医生,一天能收到60多个警报,这么多警报医生根本忙不过来。

这就是认知负荷过重的表现。信息越多,你就越不知道如何取舍。书中提到,美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当你大声朗读一篇150字左右的文章之后,其实你能记住的词汇,也就四五个,换句话说,信息量越大,你能记住的就越少。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数字内容过多的情况呢?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学着舍弃一些信息,无论是对数字内容提供者,还是对于使用者来说,这一点都非常重要。

比如,你要去美国一个城市玩耍,第一件事,就是自己上网订酒店吧。可是当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某某城市酒店之后,会出来无数信息,你还是不知道何去何从。

后来,Booking 就诞生了。在 Booking 上你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酒店的位置、房型、价格,还能看见照片,选好了就能下单预定。像 Booking 这样的网站会向酒店收取高额的佣金,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换句话说,如果你在酒店住了四天,有一天的房费就给了 Booking。

为什么佣金如此高昂,而酒店还愿意跟他们合作呢?因为Booking这样的网站解决了信息过多的问题,它让消费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决策,换句话说,让心智屏和物理屏之间的距离最小化。换句话说,谁能抢到注意力,谁就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2、一时冲动

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那么理性,我们通常就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观印象下了定论。在一项被广泛引用的研究中,受试者观看陌生人的脸100毫秒之后,就对陌生人的性格特征形成了明确的概念,比如他们是否值得相信、是否激进。

到了多屏时代,这种凭借第一印象就做出决策的现象就越发严重,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多屏幕时代,信息传播更加视觉化,能引导我们理性思考的文字越来越少,我们更加容易凭一时冲动来决策。

书中提到,美国一家研究数字阅读习惯的公司,公布了一个调查结果,说55%的受访者阅读一篇网络文章的时间不会超过15秒,而人们浏览图片的时间也不过20秒左右,所以,人们开始追求速度,而不在意深度了。

比如,美国有一款手机交友软件,叫 Tinder,用户先通过自己的Facebook的账户登录,然后软件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和社交圈向其推荐可能的约会人选。当一个新的约会者被推荐时,其照片和简短的个人描述便会占满整个屏幕。

当一个约会者出现后,用户可以在屏幕上向左划表示不感兴趣或者向右划表示感兴趣。如果双方都向右划,这对新人就进入聊天模式。作者认为Tinder的这种方式鼓励人们快速对他人做出评价,数据统计,一位普通用户每分钟能够评价几十个陌生人。

那么既然多屏时代,人们的第一印象更加重要了,内容提供者该如何应对呢?作者在书中提到,其实很多美国大型零售商会根据消费者是用电脑,还是手机购物来决定是否调整价格和产品组合。比如说,家得宝就给手机用户提供了更多昂贵的物品选择。为什么呢?因为用户容易冲动,说不准就买了。

那么,这种冲动的判断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那就是看美丑。我们觉得美好的事物就容易选择,觉得丑的就不爱搭理。那每个人对美都有不同的感受,作为商家,或者说屏幕内容提供者,该如何了解用户的审美呢?

作者援引了美国两位学者做的测试结果。这俩学者收集了将近40000名参与者对430个网站的评分,发现,年龄、性别、国籍的不同,审美也有不同。

比如,年长的人更喜欢设计复杂的网站,年轻人则喜欢色彩饱满、图片较多的网站;男性喜欢灰白黑的网站配色,女性偏爱均匀的色系和柔和的色彩;在国籍上,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有类似的偏爱,比如马其顿、塞尔维亚、波斯尼亚人更喜欢色彩丰富的网站。

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审美偏好,就能给我们做网站设计、App应用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

如何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我们应该如何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实现我们的价值呢?首先,你给用户的反馈不宜太多;然后,有的时候,不那么流畅的设计更有效;最后,你要实现个性化,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1、提供少一点的反馈

如果你希望反馈是有效的,你应该帮用户理出头绪,而不是简单地反馈信息。比如,运动手环。可以每天检测心跳、走了多少步、提醒做瑜伽等等。但作者认为,这种反馈只是给你提供了干巴巴的信息,如果智能手环的目的是让用户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他还应该把反馈转换为另一种形式,说服用户离开书桌出去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我们并不是说反馈不重要,反馈的数量不够达不到目的,但如果反馈信息的数量太多,我们也就烦了。所以,作者下了一个断言,反馈过多比没有反馈更可怕。作者提到了一个概念,叫“短视损失厌恶”。说的是人们在频繁决策时,会出现短视,也就是目光短浅。

那么作为内容提供者,我们到底该如何有效的地、不让人反感地给用户反馈信息呢?作者提及了能帮助用户做决策的反馈,应该遵循七个原则。

原则一,要找准时机,比如关于手机游戏的反馈信息可以在我们闲暇时间出现;

原则二,个性化,比如天气预报的应用能根据你所处的位置提供有用的信息,你一定不会反感;

原则三,避免过多反馈,信息过多会让人产生烦躁感,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分析什么信息有用,所以信息越少越好;

原则四,触发一种情感,无数研究表明,人脑会被任何附带情绪的信息所吸引。这甚至跟情绪本身好坏无关,我们关注的是这种情绪是否会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原则五,跟行动协调起来,比如,用滴滴打不到车,如果滴滴反馈给我们一个信息,说旁边有好几辆共享单车,路途不远,这样就是很好的反馈;

原则六,平衡正负反馈。这两种反馈都需要,但要平衡好,不能偏向于一方,这样消费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原则七,尊重证据。要看重数据统计,来判断用户的行为。

2、运用不流畅的设计

在多屏时代,很多人认为,你提供的信息越简单,用户越容易接受,其实不是这样的,适度的难度会让用户慢下来,更加谨慎的思考,获得更好的体验。

比如,1985年,在计算机时代伊始,心理学家苏珊·贝尔莫尔邀请肯塔基大学的20名本科生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她希望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一下屏幕阅读和纸质阅读到底有什么区别。

她找了20个本科学生,每个人在电脑上阅读4段文字,在纸上阅读4段文字,阅读每段文字之后都要回答一些问题,就类似于咱们小时候做的那种阅读理解。

结果这位心理学家发现,屏幕阅读的速度更快,但理解能力下降了47%,换句话说,通过电脑屏幕阅读,你只能理解文字中不到一半的内容,而通过纸张阅读的段落,理解力基本上是90%左右。在此之后,还有无数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差别不大,纸质阅读的理解程度要比屏幕阅读更深入、更全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贝尔莫尔将其归因于这些人缺乏屏幕使用经验。因为人们不习惯在计算机上阅读,所以注意力无法集中到文字上。相较于思考文本内容,他们更关注闪烁的屏幕和像素化的字体。作者说,不流畅的感觉不是一种不便或者烦扰,它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心理信号,告诉我们应该慢下来,变得专注一些,从而提醒我们要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难度,或者不流畅的正确剂量,简单说不流畅得恰到好处才行。

3、个性化设计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提供的内容足够个性化,能让用户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有责任感。

比如,加州大学的学者做了一个研究,发现路边的关于环保的标语只有三分之一时间是能起到作用的,这些学者认为这个标语可以拆除了,因为太少人关注他。他们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比标语更有效,那就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这几个学者在一些酒店的洗手间贴了标语:在您之前有20个人为了环保,重复使用毛巾,你打算怎么做。结果发现,提供了这些信息之后,重复使用毛巾的人增加了30%以上。学者们发现,越是个性化的信息,让用户越有亲近感,也就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

作者说如果你用个性化的方式提示他们,他们就会做出决策。因为,人类的大脑其实很容易忽视信息,个性化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注意到我们本应该知道的事情。

比如,作者经常坐美联航的航班,按理说美联航掌握了他的个人信息,原本可以在他生日的时候送他一束花,或者发个邮件也行,但是作者从来没收到过,但是土耳其航空公司就记住了他的生日,让他感动不已。

最后的话:

数字时代,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拥有更多的选择,但总是做出错误的决策;拥有更多的信息,但总是对重要的信息视而不见;能够快速行动,但总是鲁莽行事。只有了解了自己是如何犯错的,才会知道如何去修正!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011A0B1F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