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作家手记:微信的“石头”特征

文丨杨德振

微信是继固定电话、手机之后的第三个即时交流沟通工具和渠道,是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使用工具;离开它,恐怕有一部分人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下去,个别人甚至会失掉神经、窒息死亡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无病呻吟。因为微信的“石头”特质与特征已渐渐显现出来,许多人还没有察觉和体悟到。

既然是“石头”,“垒”好了就是挡风的墙,当然,它的特质是冰冷的,这一点不会变;“垒”不好,就是囚人困人的屋子,或是很容易伤人的利器。因为在石头“搬来搬去”或“踢来踢去”的过程中,一来很容易自己砸到自己的脚,二来一不小心砸到脑袋,那就落下“鸡蛋”碰石头的下场,伤筋动骨、脑震荡等什么危险的结果都有可能跟着出现,所以提醒一下、防范一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微信的“吸铁石”特征: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微信出现后,这种趋势像“吸铁石”一样将分散的个体聚拢和吸纳到一定的群体中来,一夜之间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群体和朋友圈,名目繁多,各有功能区分和指向定位。有的群员惺惺相惜,互相学习和交流,没有什么不好,我看到和担心的是,“吸”到一起后,有些人便动起了“歪脑筋”,借机推销假冒伪劣产品、传销、高息诱导揽财、或直接骗钱等等,因为有“群”和“圈”作依托和掩护,很多人便放松了警惕,以为“万事大吉”,几年沟通下来,完全被蒙蔽了,最后“相吸”变成了“相害”,生活中不是没有这种上当受骗实例的,令人愤懑和揪心。

微信的“磨刀石”特征:“磨刀石”,顾名思义,就是为使刀子更加锋利的石头。大家知道,砍菜切肉的刀子只要在石头磨来磨去就会锋利无比。微信有时就像一块“磨刀石”,很多人利用圈子文化在上面“磨刀霍霍”,不露声色;有的表面上主动跟你套近乎,待慢慢热络起来后,开始“斩”你一刀,有的在金钱上“斩”你一刀,有的在情感上“斩”你一刀,有的在合作上或生意上“斩”你一刀,最后,弄得受害者欲哭无泪,只能怨自己轻信上当,但是谁能真正分辨得出分分钟在使用的微信这个“磨刀石”日积月累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呢?!有人被“宰”后选择沉默不吭声,避免丢人;其实,要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宰熟客”的套路和行径,只是花样翻新了而已。

微信的“绊脚石”特征:所谓“绊脚石”,就是容易把人绊倒的石头。微信虽说有低成本、巨大的沟通、兑付款效率和联络优势,但优势反转过来,用不好就形成了劣势,就像“绊脚石”,容易把人弄得趄趔甚至摔跤,跌得头破血流。湖南一局长随便把几十万转账款截图发错了群,被监察部门人员看到,忙纠正说“发错了”,寻着蛛丝马迹,再一细究细查,不仅“发错了”,这这一大笔钱他也完全“收错了”,最后这条小微信“绊倒”了大局长;某地一名小老板把自己在外面与别的女人鬼混的视频发给“铁杆哥们”,想“炫耀”一下,结果喝酒后发错了人,发到了亲友圈,老婆看到了,当天拿着菜刀到处找他……令人啼笑皆非;方便沟通是“方便”了,可也容易让人“不便”和绊倒。

微信的“鹅卵石”特征:所谓“鹅卵石”,大家肯定都见过,光滑、四面圆滚、放光。微信中的某些群体和个人越来越有“鹅卵石”的特征和倾向。说话世故圆滑、横竖到边。有的人见好的人和事既不赞扬和转发,见不好的东西也不抨击和反对,对那种戾气十足、负能量满满的信息更是熟视无睹,甘当“老好人”,圆滑世故,一点血性和良知也没有。尤其是对破坏国家安定团结和百姓幸福、挑起矛盾的信息置若罔闻,丧失起码的良知和正义,像一个光滑“鹅卵石”一样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没有一点棱角,任凭污水浊浪冲刷和裹挟,没有一点做人的尊严和正气,长此下去,微信上某些圈子和群体就会变成一个恶俗和藏污纳垢的地方。

微信的“垫脚石”特征:微信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人与人之间信息要素的流动,本是件好事;可是,一些群里的人和圈子里的人利用微信求人办事或通过中间人牵线搭桥,最后把事情办成后便无声无息、销声匿迹;有的甚至上楼抽梯、过河拆桥,使微信这个媒介像一个“垫脚石”一样,过了河就无人搭理和维护了,任凭风吹浪打、日晒雨淋,使人心变得飘忽不定,琢磨不透,使人性变得冷漠不堪,让人感觉“好人做不得”,常常被人利用后又被抛弃,因而心灰意冷,心地越来越冷硬,一些人甚至变得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有的人甚至弄得神经兮兮、心神不宁。

微信的“火光石”特征:现在只要与人见面,不是掏名片,而是直接加微信。刚加上时,热乎一阵子,过一段时间便无声无息了,这就好像“火光石”一样,擦出了短暂火花,很快就烟消云散,归于平静,冰冷无比,无声又无息。一些人任凭你发送多少信息和表情,他(她)都一概不予理会,也不互动,成为通讯录上的“僵尸”名单,让人觉得空有其名,莫名其妙。对于“火光石”式的僵尸名单,我的做法是半年一清:凡是半年之内没有任何互动的人,不管当初如何“火光四射”,毫不含糊地把他(她)从通讯录中删除掉,免得“火光石”看到一次,灼伤一次,不仅能灼伤双眼,还能产生心病,影响美好心情。还有一些人,以为添了微信,生活中本该沟通、本该见面的,也不沟通和见面了,以为微信是“万能”的,最后感情或友情反而越变越淡,隔膜变多,人近在咫尺,心却在千里之外;一路走来,反而慢慢生疏和失联了。

最后一点需要澄清和说明的是,微信互动中所呈现出的这些“石头”形态与特征,并非微信功能本身的缺陷,而是我们每个人在使用微信过程中自己积累和“垒”起来的“石头墙”;这些“石头”和“石头墙”本身是冰冷的,如果用人心捂热了,就是温暖的、令人畅快的;用不好,就是一堵冷漠的高墙,沉默地横亘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阻挡我们加深感情的步伐,并且容易形成了巨大沟壑,形成巨大阴影,颠覆我们的传统观念和为人处事的态度方式;如果不及时推倒填平,进而还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幸福和精神清爽,成为烦人的囚笼。

二0二0年九月二日于广州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曹昱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026A083V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