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刷脸”真的安全吗?

央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 赵聪聪)如今,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坐飞机直接“刷脸”登机……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解决。“刷脸”在方便我们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我们“刷脸”之后,图像、数据是否会被存储、是否有泄露风险?

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那么“刷脸”时代,我们的人脸信息安全吗?

在警方今年破获的两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人工智能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而后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骗过了人脸核验机制,得以实施犯罪的。

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商家的素材库里,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满个人隐私内容的照片。有的图片甚至还有身份证等关键信息。

辽宁的刘女士认为,如今各种获取个人隐私的方式层出不穷,很难保障所有的数据都被安全存储。“很多付款方式都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直接‘刷脸’支付,这个技术比较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我有时候浏览微博下面的评论,就会有‘点进去测算你的面相’等内容,实际上就是来盗取你的个人信息的,我就怕我的信息会泄露。”

云南的李先生认为,如今到处都有摄像头,一旦我们的“刷脸”大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隐私将不复存在。“它会涉及一些个人隐私的部分。比如说我和谁去了哪,各地的人脸识别系统会识别到你到了哪个地方,进入哪个酒店,这些都会录入到系统里。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到不怀好意的人手里,可能会对个人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果朋友圈、微博中的照片被不法分子复制、利用,再加上现在流行的“AI换脸”技术等,个人的数据会不会有危险?之前就有过小学生利用高清照片解锁顺丰快递柜的新闻。各大企业到底在“刷脸”上付出了多少精力?

对此,中科协“源新闻”专家库成员、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张兆翔介绍,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脸合成技术的门槛降低了,但并不代表一旦泄露就会产生危害。“人脸数据的泄露,是随时都在发生的事。但并不是说我们看到人脸数据,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我觉得也不要过于恐慌。人工智能技术在进步,尤其是在一些与人身安全相关的或者是身份敏感的场景当中,有很多方式去规避、去防止这种伪造的数据所产生的影响。比如普通视频想通过一个认证系统的时候,是有很大难度的,Deepfake这种伪造视频更多的是诈骗或者哗众取宠等,所以我觉得普通大众不要过于担心因为朋友圈几张图片的泄露就给人身安全带来太大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给我们从业者所带来的要求就是,对于伪造数据的鉴真辨伪的要求会更高。就好像一边是矛一边是盾,彼此都在推进当中。”

张兆翔告诉记者,人脸识别技术在不同应用层级上的判断标准也是不同的,比如涉及到银行财产安全等信息,识别的要求、点位就会更多,如果只是普通的程序登录或者是地铁、公交乘车,可能在要求上会有一定的降低。“只要达到某种相似度,甚至不是活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去通关。这就是比较低级的人脸识别系统,也是有用的。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如果对人的身份要求没有那么高,也是可以去部署和落实的。但真正涉及到财产、安全的时候,我觉得人脸识别的等级要很高,它容许犯错的空间就更小,对活体检测的要求应该更高,宁可拒绝识别,也不能发生错误判断。”

清华法学教授劳东燕对此颇有感触。今年3月,她所在的小区要求住户提供身份证及人脸数据,未来居民可以直接“刷脸”进出小区。看似便民的举措,背后却是巨大的风险漏洞,谁来存储居民的人脸信息?一旦被盗,则是永久的安全隐患。最终,小区虽然安装了摄像头,却没有继续推进“刷脸”门禁。

劳东燕向记者介绍,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落实知情-同意的机制上有了比较切实的举措,但在个人如何维权方面,个人的证明责任太高,加大了维权成本和难度。“如果企业未经我同意收集了我的数据,或者说在后续环节当中,违反了相应的规定,那么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有没有权利对对方提出主张?这就等于说你在法律当中告诉大家有很多权利,但是对方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其实你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去追究对方责任的。因为法律责任条款中它规定得很明白,也就是说对方侵害了你的权利,而且还必须要因为侵犯你的权利而造成了损失,而且还要求你得证明是对方的侵害行为导致了你的损失,还要证明损失是由企业或者收集人造成的,这就更难了。”劳东燕说。

那么,如何通过立法的角度来督促企业加大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劳东燕建议,未来,如果个人面对信息收集单位,能够更容易维护自身权益、惩罚性赔偿力度更大,则可以倒逼相关单位严格执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你只要证明对方违规,比如说不经同意就收集,或者在后续处理环节当中它违反规范了,普通个人就可以去主张权利。这样肯定就容易多了。如果说在特定的情况之下,要是给你们某些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当然对方承担的责任肯定会更大,赔偿的就更多。其实,我们用法律根本不需要去考虑算法应该怎么弄,我们需要传递给他压力。如果有惩罚性赔偿,一旦违规就会有巨额的赔偿,企业自然就会考虑怎么来提升安保水平。”劳东燕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029A084C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