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Gartner研究副总裁:央行不希望数字货币代替现有支付系统,市场对“去中心化”很有兴趣

从“谈链色变”到全力发展,区块链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各国都在关注的重要技术之一。无论是国外像微软、亚马逊、IBM、Oracle这样的巨头,还是如阿里、腾讯和百度等国内的巨头,现在都在积极布局区块链,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作为全球颇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公司,Gartner自然也很早就关注到了区块链。近日,《区块链的真正商机》作者、Gartner杰出研究副总裁大卫 · 弗隆(David Furlonger)以及Gartner研究副总裁克里斯托夫 · 乌聚罗(Christophe Uzureau)接受了InfoQ的采访,发表了他们对区块链业务模式的一些解读和展望。

通证化是区块链商业的关键

如今的商业运作仍以上个世纪的商业范式、流程及系统为基础,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这些机制在交互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阻力,企业急需新的模式打破这一阻碍。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区块链。

在企业家们看来,区块链技术可以颠覆集中式基础设施并释放数据资产带来的全新收入流,消除旧范式带来的阻力,引入新的商机。而在这一进程中,两位Gartner的分析师认为,通证化是区块链商机最关键的引爆点。

通证是一种可以让人们安全交换价值资产的交易类型,可以代表有形资产、支持新的投资流,也可以激励并支持关于参与及治理活动。通证的出现使价值交换成为现实。

通证化对于协助中小企业掌握数据资产所有权、并通过此类资产交易产生新的商业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通证消除中介机构带来的商业运作摩擦、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应对常见的资金流动性紧张问题。

通证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新的价值形式。例如,代币可以改变数据管理、保护及交换的方式,促进交互效率。故而,大家对数据交换进行通证化升级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迫切。

随着底层基础技术的发展成熟,通证化方式正变得愈发高效。AI、自治式身份管理与物联网 / 区块链的结合,将使得全新机器经济以及可编程社会开始在货币化层面快速迈进,这不仅改善了资产体系的治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资产对于业务乃至社会环境做出贡献的能力。

据统计,2016 年至 2019 年区块链技术的累计投资中,有 49% 用于金融软件及服务。其他投资方向还包括应用软件、业务 / 生产力软件、网络管理与社交平台等。企业投资一般仍限于创新类预算范畴之内,且主要希望借此实现身份管理、供应链与贸易金融、支付与合规性等目标。

“CBDC 不希望被用来取代现有支付系统”

像 Facebook 这样的企业决定发布数字货币背后,都有一定的商业动机。

Facebook 推出 Libra 后,那些使用 Novi 并通过 WhatsApp 执行支付交易的客户,将逐渐信任由 Novi 提供的其他敏感服务,如支付、身份服务等。结果就是,新的数字货币将不仅推动现金的数字化,同时也将改变货币的流动性甚至现金的使用方式,而这一切都将增加货币流通量,并带来更多与之相关的数据流及身份服务。

不得不说,Facebook Libra 是中央银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潜力的重要催化剂。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一项调查,预计十分之一的中央银行(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将在未来三年内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

10 月 12 日 18 时到 10 月 18 日 24 时,1000 万数字人民币在深圳测试落地,5 万名中签者可在罗湖区辖内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的 3389 家商户无门槛消费。数据显示,这次测试有 47573 名中签个人使用红包交易 62788 笔,交易金额 876.4 万元。

这也引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关注。IMF 货币与资本市场部部长 Tobias Adrian 表示,中国的经济复苏领跑全球,同时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试点全球领先。

此外,巴哈马中央银行已经宣布,“Sand Dollar”作为一种国家支持的虚拟货币现在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巴哈马居民可以在任何商户使用数字货币,其方式是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上中央银行批准的电子钱包,并且交易费用可以“忽略不计”。

但据两位分析师透露,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央行都不希望央行数字货币(CBDC)取代现有支付系统与价值交易的部署,央行数字货币更多的是用来填补现有货币架构中的缺口。

以智能设备为基础的微交易是央行数字货币的一个典型用例。目前的数字钱包、银行账户、信用卡以及自动清算机构等在产品设计上,并未考虑到资产的具体数量 / 种类以及物联网中各边缘设备间进行的微交易操作。

而在未来,智能化生态将迎来新的拓展。汽车中引入具备 AI 功能的界面、在智慧城市中管理不同建筑物间的电力传输等,当数以百万计的物联网设备能够交换数据并启动交易时,每笔交易的规模可能会低于 1 美元甚至 1 美分,而交易数量本身却会成倍增加。在这种高容量、低单位价值的环境中,必然需要一种新的货币操作形式。

此外,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提高资金流动速度,建立新的经济模式,同时避免别国政府对国内经济或货币流动性造成干扰  。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通过反洗钱(AML)与了解你的客户(KYC)要求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系统风险并改善合规性,有利于金融监管。

“市场对去中心化模式有着极大的兴趣”

Gartner 预测,在 2023 年前,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将主导着市场。这些解决方案通常用来解决公司内部或企业之间已知的数据共享和工作流程问题。区块链完备解决方案阶段将从 2025 年开始。完备解决方案的目标是让客户可以在掌握自己身份和数据的环境中获得更广泛的机会。市场对完备网络中的去中心化模式有着极大的兴趣。

Gartner 区块链趋势图,来源:Gartner

当前去中心化应用最热的是在金融领域。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简称 DeFi)成为今年金融领域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但在两位分析师看来,金融的去中心化要求大部分金融机构作出重要调整的同时,还要探索新的资产类别,而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去中心化金融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监管。去中心化金融很长时间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不停在法律灰色地带试探。国内政策仍然严打为主,美国货币审计署(OCC)等监管机构在逐渐制定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资产(包括加密货币)领域的参与规则。

这些经过监管承认的机构有望逐渐参与到数字资产的托管市场中来。

当前,除了一部分针对投资机构或少数交易所的专有项目之外,大多数数字资产项目仍由初创企业所主导,包括新数字资产的创建、建立新的交易市场等。初创企业也提供各类平台,用于创建并分配房地产、私人股权、场外衍生品以及债券等实物性资产,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形式。

有企业考虑使用数字资产加代币作为催化剂建立起全新市场生态,进而彻底颠覆原本的投资体系。比如, Swarm Fund cf. 代币发行平台,将实用程序代币与安全代币加以结合,由此打造的 SWM 币可作为实用程序令牌将 SRC-20 安全令牌标准引入网络运营。

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发展完善,但更多的还是依靠创业企业。不过,跨国且有供应链的大型企业已经加快了自己参与贸易金融联盟的脚步,希望借此推动相关流程的标准化与合理化。

“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看到 eTradeConnect 贸易联动平台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做出的相关努力。”两位分析师说道。

除了新型数字资产市场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部署区块链来优化安全结算及清算系统,来改善证券交易过程中长期被人诟病的透明度问题,为场外交易(OTC)与固定收益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KYC”凭证在不同银行之间流转,简化了以纸质材料为中心的市场运作方式。

全球区块链进展基本一致

中国与欧洲两大区块链市场都致力于开发新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全球商业活动。但在他们看来,疫情危机给全球供应链带来的实际冲击是当前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关于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两人特别提到了中国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和欧洲区块链合作伙伴关系(EBP)。

“中国基于区块链的服务网络(BSN)将是中国全面推进数字化的基础,也是政府专为区块链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发展(例如 AI 与物联网)奠定的坚实转型基础,可以改善国内基础设施以增强一切商业活动的透明度,进而对商业活动加以全面管控。同时,BSN 与数字丝绸之路的对接以及由此吸引而来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将共同为中国商业效率的全面提升提供助力。

而建立于 2018 年的欧洲区块链合作伙伴关系(EBP),旨在推动各欧洲国家之间的政策与监管合作。欧洲区块链服务计划(EBSI)以提供跨境数字公共服务为目标,希望通过这种跨境数字服务支持公民与企业间的数字化交互。该计划将重新平衡公民、消费者、中小型企业以及商业巨头之间在市场力量方面的平衡。各方能够在无需任何一方预先定义参与规则的前提下实现新的价值交换,这将给欧洲的社会及经济结构带来巨大助益。

虽然欧洲、中东、非洲以及亚洲企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度要高于北美,但全球在区块链实施方面的进度基本一致。

在美国,区块链技术的实施因不同行业的优先判断及应用方式而异,因此在各个领域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卫和克里斯托夫将区块链在美国的应用归纳为四大类:记录管理、流程与供应链效率(包括产品跟踪)、数字化资产以及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他们特别强调了区块链在数字资产方面的应用:预计在 OCC 正式裁定美国各银行在数字资产(包括加密货币)的托管服务层面拥有权威地位之后,此类资产在美国的推广速度也将随之提升。

根据 2019 年对 CIO 群体的调查以及整理出的采用情况来看,未来两年内,将有 18% 的北美企业继续或开始采用区块链技术,亚太地区则为 32%。

“发展”一直是区块链的主旋律

在大卫和克里斯托夫看来,“发展”一直是区块链技术的主旋律。

虽然区块链的各项技术在不断完善,但信任、安全与机密性(特别是对于企业中的大规模任务关键系统而言)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挑战。“在威胁、网络与节点管理、IAM 与加密架构、风险与安全策略、业务逻辑与执行弹性、联盟管理及智能合约等领域,区块链行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当前,区块链往往被定义为用于创建共享分类账的分布式数据库,这种定义其实不够准确,会弱化实际用例的丰富程度。

有些企业只是简单的想引入区块链,便将其当作不可篡改的日志或存储记录,这虽然在企业品牌形象及公关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区块链真正的价值。也有企业一味地认为区块链可以削减成本或提高业务流程效率,没有考虑到自身的业务模式和需求,导致了错误的选择。

对于真正应用区块链的企业来说,需要在多方环境中匹配复杂的治理与运营模型,如果该模型本身存在缺陷,那企业也往往难以达到应用的目的。其中的一些企业会倾向于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价值链视图,来保证区块链与自己的业务贴合,但这会使各参与企业处于互相割裂的孤岛状态,通常会很快失败。

同时在当前监管环境下,很多企业为了满足法律要求,会使用过度简化的版本来降低区块链解决方案的复杂性,这种方式难以在规模化应用中起到应用的作用。企业需要依托于一套共识可靠的、具有可行性的区块链框架。

同时,在技术开发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在的开发者过度依赖模拟而非真实的环境,这样开发的结果只能算是实验室产物,一到实践应用就可能很快失败。在设计初始解决方案时,很多企业对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可延展性以及对客观标准等问题考虑得并不周全。

此外,不少行业中存在着难以提前描述及编码的隐式业务协议及多方规则。这类协议已经存在很多年,虽然大多都没有完整的记录,但这些协议仍然凭借着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与法律规避效果而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智能合约要求开发者要准确地表达这些隐式协议,借此实现协议自动化进而制定业务决策。将这些协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定义,并将其编译为软件代码的过程可能带来远远超过项目团队预期的工作量、时间周期及操作风险。

区块链的技术成熟路径是不可预测的。企业只能押注某一特定的区块链平台、解决方案或者部署模型,并以此为前提猜测哪种路径更适合自身长期需求并设计解决方案。

嘉宾介绍:

大卫 · 弗隆(David Furlonger),Gartner 杰出研究副总裁、《区块链的真正商机》作者

克里斯托夫 · 乌聚罗(Christophe Uzureau),Gartner 研究副总裁、《区块链的真正商机》作者

  • 发表于:
  • 本文为 InfoQ 中文站特供稿件
  • 首发地址https://www.infoq.cn/article/6WNATa6ICP3KMqw71Htk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