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一切为了活下去!学习华为的成功之道

2018年12月1日,华为CFO孟晚舟于加拿大被扣押。

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把华为列为“实体清单”。

2020年5月15日,美国升级了对华为的芯片限制计划……

对于华为来说,2019年-2020年是生死攸关的时期。

面对这样艰难的局面,据《华为2019年年报》,华为仍以8588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1%的骄人业绩为2019年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为什么华为能取得成功?为什么中国企业掀起了向华为学习的热潮?答案能在邓斌《华为成长之路》这本书中找到。

本书以时间为轴,将华为布满荆棘的成长之路进行了系统性解构,从中梳理出支撑其发展、滋润其生命力的文化、精神和管理思想,深度还原了华为成长阶段中22个关键事件,为正在成长中的企业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和借鉴。

可以说,华为成长之路,就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进化史。而我们学习华为成长之路,“不是要学习华为的现在,而是要学习华为如何走到现在。”

华为在不同时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华为成长之路,按企业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产品定位期、市场复制期、管理规范期、生态联动期。在不同阶段,华为发展重点各不相同。

就如任正非所说“一切为了活下去”,确保生存是企业在产品定位期唯一要做的事情。因为在这个阶段,如果产品不行,那么一切归零。

因此,华为是先生存,再发展。从代理销售走向自主研发,华为有了进入电信运营商市场的第一个产品——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而这个神奇产品成为了如今华为商业帝国的奠基石。

如果说产品定位期是从0到1,那么市场复制期就是从1到N,企业上下要致力于做“大”。在这份阶段,华为最重要经营能力就是“标准化”,即建立主航道,意思是可复制、不用开辟独立的销售渠道,其关键动作是复制、复制、复制。

到了管理规范期,华为步入大型企业行列。在这个阶段,华为处于靠规则管理的状态,把在之前阶段遇到的混乱问题一一解决,从粗放型扩张进入了了精细型管理

而进入生态联动期,华为的边界开始跨出企业,建立在企业之外。因为这是一个寻求可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阶段。

任正非用“黑寡妇”这种蜘蛛来警示华为人,不能与别人合作之后就把对方吞并了或者甩了,因为这种蜘蛛在交配后,母蜘蛛就会吃掉公蜘蛛。

正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华为愿与其它企业携手共建的开放、包容的诚意,得到了竞争对手的“报之以李”:2013年5月16日,欧盟发起对华为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出人意料的是包括爱立信、诺基亚等竞争对手纷纷站出来为华为背书,称华为并非低价倾销。

《华为成长之路》写道: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4个模块并不是并驾齐驱的,而是把各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块能力最大化,用长板效应带动其他模块跟上,从而驱动企业不断向新的价值空间迁移。”

而不管在哪个阶段,华为都具备核心能力——“专”。只有做好现阶段的事,才能带动更多的,也才能有如今的华为,而这些就是华为成长之路所必经的。

华为是一家把变革常态化的公司

曾经有个学员问《华为成长之路》的作者邓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华为的变革历程是一部《水浒传》还是一部《西游记》?”

邓斌认为这是一部《西游记》。从1998年拜师IBM开始,华为开始了一场向西方公司学习管理的变革,而这场变革活动了持续了20多年。

你能想象在这20多年间,华为从1987年深圳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员工高达19.4万人、销售收入8588亿元的中国最杰出跨国公司之一吗?答案是:任正非高度重视企业管理之道。为此,华为在管理变革上的资金投入也不少。

从1998年正式拜师IBM,到2010年公开处理“马电事件”,华为在管理变革方面的投资金额站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1.4%。毕竟,管理变革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持续推进。

这就能很好地解释有些企业向华为学习却没有成功的原因,那是因为华为学习IBM,一学就学了10多年。

华为人 华为魂

如果仔细留意,你就不难发现,自2019年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制裁华为,75岁高龄的任正非频繁亲自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其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切为了活下去!”

早在产品定位期,任正非就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构建了早期的核心团队。要知道,任正非只拥有华为公司0.88%股份,华为没有机构投资者,其余99.12%的股份都与公司员工分享。

作为企业创始人,任正非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管理风格注入华为,慢慢形成了公司的“基因”,即华为文化,也才会有了华为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大事件。

1996年华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事件,是华为发展史上非常关键的事件之一。毕竟中国企业领导者,有几人能有这种魄力敢对市场体系的虎狼之师“杯酒释兵权”呢?

面对美国“实体清单”极限施压,华为人纷纷请战,有已拿到其它offer的,有准备退休的,有已退休的……他们纷纷请求“征战”,不用报酬。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试问,中国这么多企业,又有哪些能做到呢?

这就是华为人刻在骨子里的华为魂,也是华为30多年持续高速成长的原因所在。

总结

华为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地位,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离不开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而我们阅读《华为成长之路》,学习的应该是华为应对问题的思维,因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完全照搬。

《华为成长之路》,值得你花时间阅读。

@驴小驴树洞 一起读一本书,一起学以致用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213A0BYH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