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国人每天扫码15亿次,全世界每年消耗超百亿,二维码会用完吗?

如今,支付码、名片码、校园码、乘车码等等的二维码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且还驱动着国家经济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天消耗掉的二维码已经超过了100亿个,这样计算的话,每年消耗的二维码就超过了40,000亿个,数量非常惊人。

对此很多人都十分好奇,全世界的二维码会被用完吗?如果真的用完了该怎么办呢?

二维码的前身——一维码。

一维码也就是我们平时看见的条形码,作为二维码前辈,条形码虽然没有现在二维码使用的这么频繁,但是条形码在某方面的使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条形码,从表面上看,条形码是由一系列粗细不等的黑色条纹以及空白所组成的,但是实际上,其中隐藏着一些物品信息,具体原理是这样的:

条形码利用黑白条纹之间的反射率,当扫描器的光线照射到条形码上的时候,黑色区域吸收光,白色区域反射光,这样扫描器就能通过反射光解析出条形码上的信息。

但是条形码是一维的,包含的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只能在宽度方向上储存信息,而在长度方向上是没有信息的,因此条形码储存的信息很有限。

如果物品信息较多的话,条形码使用起来还会不方便,而且条形码还很局限,只能编码字母、数字、符号之类的简单信息,像汉字这样的复杂信息就无法编码。

条形码的升级版——二维码

1994年,日本科学家原昌宏在条形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维度,发明出了二维码,比起二维码的一代条形码来说,二维码的两个方向都可以记录信息,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存功能。

除此之外,二维码还可以对汉字这类复杂的信息进行编码,因此,二维码在发明之后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如今,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二维码,比如扫码付款,还有关注公众号等等……

二维码的原理

二维码看起来就是由黑白相间图形以一定规律分布的一个几何图案,但实际上,二维码是由0和1组成的一种二进制编码,其中白色表示“0”,黑色表示“1”,而信息被编码成二进制的形式并根据某种规律分布在两个维度上,之后二维码扫描器会按照相应的规则来读取信息,这样就可以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另外,在二维码内部的数量变化是十分可怕的,因为数据是在不停地变化着的,从而形成无数个不同的编码。

从理论上说,二维码数量是有限的,但是距离使用完的那一天还非常遥远。

现在我们使用的二维码主要是21×21大小的,即441个点,再根据0和1的二进制编制来计算的话,其变化数量达到了2^441(5.6×10^132个二维码),光看21×21大小的,二维码数量都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但是目前最大二维码格式是V40,也就是177×177大小的,简单计算一下,能够形成2^(177×177)个二维码,差不多就是10的10000次方,这只是V40格式的二维码组合数量,再算上V1到V39的,数量更是惊人。

就算全世界每天消耗掉100亿个二维码,每年消耗掉3.65万亿个二维码,也是用不完的……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人类存在时间够久,二维码是有可能出现用完的一天的,但是不过有点杞人忧天。

而且以后随着科技进步,可能没过多久,二维码就要被淘汰掉了,再出现更高级的三维码、四维码等等,因此现在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二维码会不会用完这个问题。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128A0519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