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三人三天四餐,零下28度百花山巅升级传输天网

华北空管局  徐绘然

提起一个多月前百花山雷达站更换传输设备的经历,刘云宇的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对“冷”的感受仍令他记忆犹新:“从来没有在如此低温的情况下,上山干过活儿,这种体验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百花山台站作为华北空管的重要台站,安装了二次雷达和甚高频16信道等通信设备,为北京区域管制中心、新终端管制中心、大兴空管中心等单位提供雷达和甚高频地空通信服务。

2020年12月28至30日,华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简称网络中心)刘云宇、李泽平、付驭航三人按照单位既定工作计划前往百花山更换传输设备,期间遇到了北京2020年入冬以来的最强严寒天气,各路媒体竞相以“20年以来同期最低温度”来形容这场寒潮。

百花山已于11月封山,意味着食物和水是匮乏的,上山的道路覆盖着积雪,伴着碎石,一路泥泞打滑,越到山顶路越难行,一个又一个的发卡弯,不由得令坐在车上的三人精神紧绷起来。这三人中,刘云宇和李泽平两人是2015年入职的员工,有过一、两次上山排故的经验,付驭航是2020年刚入职的大学生,平生第一次上山参与设备更换。

这次的工作任务是拆除原有雷达传输系统的两台老旧路由器和一台甚高频传输设备,再安装民航通信网和华北雷达传输网各两台路由器,现场配置雷达业务传输通道,调试信号并实现各业务之间正常互传,这样既能解决原有雷达传输信号网管监控和告警功能缺失的安全隐患,也能将雷达头的信号直传给管制用户而不再需要中转,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传输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有效释放了传输资源。虽然,这些工作用文字表达不过寥寥两行,做起来却遇到了超出预期的难度和工作量,即便前期铺垫了大量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棘手问题,为顺利完成工作,三人与时间赛跑,与现场困难较量,采用轮流交替的工作形式,平均每人每天睡眠时间3至4个小时,三天只吃了四顿饭。

冬季的台站,住宿条件更显简陋,房间漏风严重,油汀断电频繁,呼啸的狂风源源不绝从窗户灌进来,凄厉的风声仿佛贴在耳边嚎叫,三个年轻人挪柜子、搬桌子、用棉被封堵窗户,即使准备了野营用的睡袋和防潮垫,仍被冻得瑟瑟发抖。“虽然饿点,累点,冷点,鼻涕和眼泪经常不受控制的流出来,但是我们却在山顶看到了从没有看到过的月晕景象,实在是太壮观了,这是任何摄影设备都拍不到的震撼场面”。刘云宇带着一脸的兴奋说道。

经过54小时的鏖战,12月30号傍晚,三个年轻人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这不仅是雷达传输方式的更新,同时拉开了网络中心“三网融合”(三网指民航通信往、华北数据网、华北雷达传输网)业务资源整合、赋能增效的序幕,如何构建并高效使用三张网络,如何将雷达传输业务安全地分布在三张网上,如何为管制用户提供畅通牢固的基础设施网络,将是“三网”融合工作的后续研究方向,此次百花山设备更换为日后雷达传输规划和网络结构优化成功地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

下山前,刘云宇捋捋头发,搓了搓冻红的脸颊,背对着雷达站,郑重其事的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以此来纪念这难忘的经历,庆祝自己扛过了精神与体力的双重考验。

百花山位于北京和河北的交界处,属北京第三高山,京西第一高峰,最高海拔2043米,是北京见到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空管台站就矗立在山峰的顶端。有位上了岁数的老同志曾作为一名通信兵,在这个地区服役过,经常向刘云宇这些后生讲起这个地方的奇闻异事和风土人情,包括那条从山脚一直通向山顶、至今仍在使用的水泥道路和路旁的五角星。如今站在百花山台站上,俯瞰四周群山莽莽,眺望飞机划破天际,回忆起当年创业的艰辛故事,不禁令人感概万千,走在前人铺好的大道上,站在前人搭好的桥梁上,空管传输通信手段已愈发智能和现代化,年轻一辈的华北空管人必将承前启后,用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用火热青春铸就新的辉煌!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209A07HWF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