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与艺术沾边·697》人人都是程序猿

静笃君按:据未来学家库茨魏尔预言,2045年奇点降临,智能科技大爆炸,人类将实现永生。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数据生成并被数据操控着的世界,智能手机、电视机和计算机等众多电子设备充斥围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数据空间必不可少且无处不在。生活在这个数字世界中就意味着生活在一个程序化的环境中,传感器提供了有关我们现实状态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会被算法处理,也就是说,算法操控着我们时时刻刻通过数据空间,穿过整个世界。

▲《YOU:R:CODE》(2017)

德国人工智能艺术家林特曼(B. Lintermann)

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

在这样的时空之中,人工智能为我们打开了崭新的视野,这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缩写为H+或h+)视野,让我们往无限远的方向前瞻,我们会发现:如果人工智能不会给人类带来毁灭,那么它就可能使人类永生。据未来学家库茨魏尔(R. Kurzweil)预言,2045年奇点降临,智能科技大爆炸,人类将实现永生。

▲ 库茨魏尔《奇点临近》(2005)

现在我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生活在被AI技术应用统御的世界:不离手不离身不离心的智能手机就不说了,连门铃门锁和扫地机器人中都有AI科技。长期以来被视为人类创造力主权领地的艺术领域也早被AI攻陷,AI已经创作了完整的音乐专辑,剧本和绘画作品。

▲ 绘画机器人

▲ 绘画机器人创作的《自画像》

当然,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原创作者身份之类的法律问题;怎样使用AI才算是负责任地使用;以及机器人是否具有艺术创造力这一基本问题。关于这些问题,引发了全球知识精英的热烈讨论。德国青年哲学家马·加布里埃尔(M. Gabriel)在其2018年的新著《思想的意义》中特别谈及了人工智能发展可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灾难。他认为,我们不能将机器生成的画称作机器人“创作的绘画”,因为艺术的本质是不可重复性,只有极具个性的作品才可以被称为是艺术。与马·加布里埃尔持相似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大都认为,由机器人生成的绘画仅仅是对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模仿,机器本身并没有自主创造能力。

▲ 美国人工智能艺术家范阿曼(P. Van Arman)的绘画机器人在“作画”

更多参与讨论的知识精英关心的是人工智能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他们认为,AI应该向所有人开放,所有人都有权使用人工智能,这就意味着,专有技术不应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必须使所有人都学会使用AI工具,哪怕导致AI技术被滥用,也不能剥夺人们使用AI工具的权力。到2045年,无论奇点是否降临,人类是否成仙,到那时,最可能的是人都变成了程序猿,编程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和使用语言一样。未来将是一个属于程序猿的时代,只有人人都是程序猿,AI开发者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多样化。

▲ 丰田开发的类人型机器人“伙伴”

当然,最令人担心的还是“类人型机器人”的发展。不过,学者认为类人型机器人应该不会发展到接近或超越人类意识的水平,这是因为人的本质特点恰恰在于其不完美性,在于人因为蠢会犯傻,人并不会总是按照思维要求有逻辑地行动;而机器人则不会犯人类才会犯的错误,从这个角度讲,机器人即便可以“类人”,也不会超越人类意识水平。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能无序进行,现在最急需的是对如何使用AI进行规范,用马·加布里埃尔的话说就是:“数字革命”也要为“人类道德”发展服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215A01I6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