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芯视野】是时候反思“供应链”了?

“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尤其是对于在产能紧缺“冲击波”下难以“幸免”纷纷“躺枪”的产业链上下游来说。在一片“凄风苦雨”之际,处于供应链“中转站”的芯片设计厂商,或许亦该沉下“芯”来反思供应链管理了。

全面“洗牌”

不得不说,这一波缺“芯”的蝴蝶效应惊人。

从8英寸线的MCU、功率器件、驱动IC等产能紧缺为开端,很快12英寸线产能也全面吃紧。相关芯片的涨价、交货周期延长的消息此起彼伏,连带上游二手设备、材料等坐地起价,晶圆代工的“二次涨价”及竞价模式“价高者得”的剧情也不时“出演”。最终愈演愈烈的缺芯潮导致众多整车厂商“无米下炊”而停产,而手机、游戏机以及PC缺芯的局面亦在进一步加剧。

仅从汽车缺芯的影响来看,咨询公司AlixPartners估计,今年全球汽车行业收入将减少606亿美元,包含整个供应链。

毫无疑问,汽车芯片告急,再次凸显了供应链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些大陆整车厂商已经在深度思考并采取行动来着手供应链的国产化替代了。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的供需极端波动,都是行业大洗牌的“剧情”。现如今,谁能拿到产能谁就是王者,而拿不到产能的中小芯片公司只能“自求多福”。而晶圆代工厂也要思量,在资本热度不退的背景下,国内设计公司数量持续增长,如何满足国内大量中小规模设计公司的需求将是其产能规划的“X”因素。处于产业下游的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汽车厂商,能否在这波缺芯“寒潮”之际重塑“供应链”,亦决定着后续的发展态势。

供应链之“殇”?

就让我们先来聚焦于芯片设计厂商的供应链,毕竟,设计好的芯片需要到代工厂流片,之后再去封装测试,这一套供应链环环相扣。

而且,在国际大厂亦苦“产能”久矣之际,如果国内厂商能“乘虚而入”,这不能不说是逆转的机会。但显然,大陆中小芯片设计公司仍面临着产能的“生死结”,各种苦情戏虽在不时上演,但如果不是在供应链上与代工厂建立了超优先极“关系”,拿到产能改写市场版图也只堪是“水中望月”。

曾在半导体行业多年的某企业高管关清(化名)发表观点说,此次缺芯事件,对芯片设计厂商来说有两大问题需要思考:一是运营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对立;二是运营部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关清直言,大陆大部分芯片设计厂商的领导都倾向于销售为王,而不太重视运营和供应链管理,销售预估和运营产能没有alignment。因此一旦销售预估起伏较大,供应链没有足够时间反应,就会导致库存过多或严重缺货。

这背后暴露的是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上的“率性而为”。关清指出,因某些公司CEO总觉得自己是甲方,是客户,对供应链不需要培养互动与互信,因而说话不算数,能砍价就砍,说要给的量又常跳票,这造成了供应商的不信任。结果在产能紧张的时候,第一个拿不到产能的就是这种公司。

芯片在流片、封装之后将进入到测试环节,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亦锋对此或多或少也有直观感触,他透露说,国内很多芯片设计公司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习惯,热衷于砍价,生产计划做不准,需求不持续,每个单子都是十万火急……如果有得选择,这样的客户恐谁都不愿意伺候。

当然,从代工链来看,这些情况或不能一概而论。大陆一家芯片厂商负责人周睿(化名)对集微网记者表示,一般芯片厂商都是有求于代工厂的,他们能保证提供产能就觉得很给力了。对于设计大厂来说,一般不太会随意去跳票,因为这种“迁移”成本太高了,实际并不划算。有可能是有些中小企业的市场波动较大,如果下游客户突然取消其订单,芯片即使生产也“无人问津”,或会跳票。

对此,张亦锋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设计公司和晶圆厂两者的体量相对差距较大,如果能做好计划并承受成本压力,一般情况下设计公司也不愿意轻易跳票得罪晶圆厂的。“对于某些设计公司来说,之所以产能紧张阶段被率先砍刀,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单次光刻(PR)的报价相对偏低,产品数量也相对偏少,做这个客户会导致正常产能的浪费。”张亦锋分析说。

如何“着补”?

在当下产能全面告急的情形下,供应链体系的好与坏已俨然成为“生死分割线”,反思已然命系未来。

正如面对黑天鹅时需要“反脆弱”,变化或不确定性会摧毁脆弱类事物,却会使反脆弱类获益,但不会对强韧类产生影响。如何与供应链共“强韧”,这应当是时下不得不攻克的新命题。

国内某知名芯片厂商负责人对此提及,在供应链管理上,一是要和供应商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谈合作,避免假大空,要根据销售计划合理给出产能需求,供应链企业也应该对客户的市场地位有一定的了解,避免产能分配不合理;二是芯片设计公司在有一定产品销量后,最好能有备选的供应商合作企业,以降低在产能紧张时的企业风险;三是设计厂商要对市场情况有一定的预判,及时准备合理库存,并对foundry厂和封测厂提出合理的产能需求。

“设计公司最好能提前规划一两年的产能,代工厂的固定资产投入巨大,是非常希望有稳定的产能订单来保证产线正常运行的,这可形成抱团取暖的局面,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大陆设计公司要尽量考虑市场波动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通过其他方式减少或消弥,而不是殃及‘供应链’。”周睿提议说。

从测试的角度来看,张亦锋认为,专业测试工厂与设计公司更容易建立起攻守同盟关系,尤其是尝到独立第三方测试甜头的公司,更不愿意去封测一体公司了。测试工厂没有原材料涨价的压力,最主要的成本就是设备摊销和人工电力,测试工厂的设备更像是印钞机,稼动率是最最重要的考核标准,要求设备365天24小时持续生产。

因而张亦锋建议,设计公司还是应该打通供应链,寻找产业链全流程里有情怀的头部企业合作,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第一的那种,才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和得罪客户。花无百日红,从历史的角度看,当前这种史上最缺的时期并不多见,携手共克时艰才是正道。

面临产能紧缺的世纪性“难题”,周睿还提出了另一类解决之道,即设计公司可多与成熟的后端设计公司和芯片设计服务公司加强合作,因为这些厂商与代工厂的关系比较密切,如果可让渡一部分利润,将后端设计方面交付给对方,有可能争取到相应的产能。虽然这会增加其运营成本,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持续稳定的供货和技术改进对于小公司创业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他还提到在与一些厂商沟通中,一些设计厂商设计的芯片原本计划实现近30%的利润,但现在他们也愿意让出15%或者20%的利润,与有能力或有渠道优势拿到产能的厂商,相互合作背书,一起渡过难关。

回应到供应链管理,其终极目标是创造价值,而供应链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内外协同。从供应链的本质成本、效率和体验出发,芯片设计厂商在这一轮产能紧缺之战中“供应链”还有诸多功课要补、文章可做。毕竟,江湖震动、王位易主,全都命系“产能”打出回车键。(校对/清泉)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309A08B6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