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当社交软件化身为二次元,看了国外的APP忍不住脑补国内的软件

社交网络

本来社交网络就和人挂钩了,所以如果把社交网络拟人化感觉一点儿毛病都没有。不过与其说是社交网络拟人化,也可以说是APP拟人化,毕竟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许多PC上的网络都已经转移到手机APP上面了,比如传统的脸书什么的。

毕竟如今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加习惯随手就拍一下,然后上传到网络之上,PC机即使是笔记本也没有手机携带方便,可以说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型社交类网站,如果不做手机客户端,基本上都离凉凉不远了。

不信的话你可以回想一下以前的有些很有名的互联网网站,有的就是在移动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市场,然后就一蹶不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甚至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就比如这一组当中的“myspace”,即使你一点儿也不了解它,光是从它的形象摆拍是个遗照模样,大概率就能够猜出来它已经凉凉了。而这些社交软件虽然都是国外的,相信会用的肯定不止一个人。

各有千秋

无论是油管还是脸书,对于很多人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无论是通过转载的渠道,还是直接去使用,相信很多人都有用过,那么你们觉得这些拟人化后的形象和这款软件本身的气质相符吗?

比如脸书其实已经是一个大叔形象了,这就说明可能很多新生代的年轻人就不会再使用它了。就像微信和QQ一样,很多中年人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可能也不会用QQ。

而另外两个推特和IG也是很有特点,它们的用户群体可能也不太一样,比较有力的侧面证明就是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在这两个门户都开设了账号,发布的内容都一样的情况下,其粉丝的差距可能是天壤之别。

如果说推特更像是微博一样,那么IG就像是一个图库,或许是不少人爱看图不爱看字的人的福音。虽然这些APP都是国外的,但是却和我们的很多APP很相似,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不要让线上成为交际的全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但是心灵上的距离却变得越来越远。有些人在线上表现得非常活跃,但是在线下就像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宅男形象。这样的人有时甚至会把线上当成是自己社交的全部,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个小房间,就成为了他现实生活的全部。他所向往的都在虚拟的世界当中,或者说在那广阔无垠的二次元中。

于是伴随而来有一个词叫做“社交恐惧症”,看起来好像是不擅长人际交往,可是这些人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上或许一个个都是社交能手,到了三次元就歇菜,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我们过于依赖科技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下,不要让科技和社交软件成为心灵距离的“背锅侠”。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317A0DE7H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