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企服巨头UiPath上市,中国为何缺少RPA市场独角兽?

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AI机器处理自动化技术研发商、企业级RPA软件巨头UiPath成功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PATH”。

UiPath开盘股价为65.50美元/股,较发行价56美元/股上涨约17%,午盘一度涨破70.40美元,日内涨幅扩大到近26%。截至发稿,UiPath首日收盘价为69美元/股,涨逾23%,市值达到358亿美元。

此前UiPath以56美元公开发售了2390万股,募资近13.4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绿鞋机制选择超额配售,以合计上市融资额计算,UiPath将创造美股史上第三大软件业IPO,仅次于去年9月的Snowflake和今年1月的Qualtrics。

同时,这也是继Zoom、Snowflake等企服巨头成功上市之后,又一家企业级软件独角兽进入资本市场。而且,UiPath是首家登陆美股市场且市值最高的RPA软件平台。

UiPath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主要面向企业客户帮助其建立与优化他们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平台。简单来说,RPA的作用,就是通过使用其可以最大化代替或者协助人类在计算机等数字化设备中完成重复性工作与任务,达到降本增效、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标。

比如,在发票报销场景中,正常要用人力方式对大量发票进行整理,然后汇总成表格提交到企业OA系统中,而RPA平台则直接做出一个发票收集和报销请求的产品界面,企业员工只需要通过整理文件夹方式上传,点击相关按钮,平台就会唤醒背后所谓的“AI机器人”,并以自动化方式处理报销流程,将整个报销过程通过机器方式简化。

RPA主要功能和特点(来源:艾瑞咨询)

事实上,相比云计算、半导体等赛道来说,目前RPA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截至2020年底,全球RPA市场规模仅为170亿美元左右,到2024年底有望增至300亿美元。但是,RPA平台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一家收入在200亿美元且拥有5万名员工的制造业公司,其中20%的工作流可以用RPA自动化操作完成,那么每年就可为其带来超过3000万美元的利润。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在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指出,RPA软件与服务市场是百亿美金的“无人经济”,商业价值潜力巨大。

“UiPath成功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可以对更多RPA企业予以关注和认可,也可以给各个行业的客户起到一个教育作用。”云扩科技创始人兼CEO刘春刚在接受钛媒体App独家采访时表示,尽管各行各业对于RPA有着非常强烈的应用需求,但国内RPA企业目前还处于企业服务赛道的小众圈层中,尚未真正“出圈”。如果UiPath在资本市场持续向好,这将有助于更多人了解RPA赛道技术和企业。

云扩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国内企业级智能RPA平台提供商。今年3月,云扩科技完成由Flaming Capital投资的B+轮融资。此前该公司已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金沙江创投、眀势资本、深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合计超4500万美金投资。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周天恩则对钛媒体App表示,UiPath上市对于行业来说有着积极意义。

“由于其高增长、高毛利,在SaaS企业中极为优秀。UiPath证明以授权收入、运维及技术支持为主的营收模式是可行的且商业模式存在高潜力;并且,由于中国RPA渗透率低,UiPath良好的营收增长模式,可以证明中国的RPA市场空间更待挖掘,国内RPA企业可能借机加速布局。”周天恩表示。

RPA明星股背后的高增长+高毛利+高留存率

UIPath发展的故事始于2005年。

自学成才的程序员丹尼尔·迪恩斯(Daniel Dines)在西雅图的微软公司SQL服务器代理开发部门工作了5年后选择离职。他通过组建10人的技术团队,在罗马尼亚成立了UIPath的前身DeskOver,其主要为IBM、微软、Google等公司提供技术外包咨询服务,同时研发一些自动化产品。

2013年,印度业务处理外包(BPO)公司希望DeskOver能够为其客户提供自动化任务软件。尽管迪恩斯的公司并不专注于RPA技术,但他看到了商机。很快,DeskOver受到了雅虎关注,2015年获融资,开发一款企业级RPA平台,正式改名为“UiPath”,全面转型至RPA技术研发当中。

如今,UiPath已成为RPA领域的领导者。根据Gartner发布的《2019年RPA魔力象限研究报告》显示,全球RPA赛道TOP5分别是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NICE和Pegasystems。

相较于其他同类企业,UiPath成功的秘诀在于其独特的产品服务能力。UiPath依托旗下三种智能自动化平台,从发现、构建、管理、运行、参与共五大部分十八个产品,实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自动化服务解决方案。UiPath的业务模式是,通过平台帮助客户部署更多的无人值守、有人值守、测试和AI机器人,以此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和创造业务价值。

招股书显示,UiPath在截至1月31日的2019财年、2020财年、2021财年营收分别为1.48亿美元、3.36亿美元、6.08亿美元;毛利分别为1亿美元、2.76亿美元、5.4亿美元;运营亏损分别为2.57亿美元、5.17亿美元、1.1亿美元;净亏损分别为2.62亿美元、5.2亿美元、9239万美元。

导致UiPath亏损的原因,主要是UiPath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比较高。在截至1月31日的2019财年、2020财年、2021财年,UiPath销售与市场费用分别达到1.9亿美元、4.83亿美元、3.8亿美元;研发开支分别为6692万美元、1.31亿美元、1.01亿美元。

具体盈利模式方面,UiPath通过提供自动化平台向客户收取订阅费用产生收入。通常从单个项目开始,逐步拓展至部门及公司整体,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目前该公司营收来源分为授权收入(Licenses)和维护支持(Maintenance and support)两部分,占比约为6:4,客户留存率高达96%。

招股书显示,在截至1月31日的2019财年、2020财年、2021财年,UiPath授权收入分别为9491万美元、2亿美元、3.46亿美元;维护支持业务收入分别为4728.7万美元、1.2亿美元、2.32亿美元。

目前,UiPath的客户有近8000家。美国银行,丰田汽车,通用电气,Adobe等著名《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有61%是UiPath客户,《财富》 10强企业中有80%是客户。

UiPath的客户信息(来源:IPO路演PPT)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8个季度中,UiPath的季度营收同比增速稳定在80%上下,同时毛利率不断攀升,目前已高达惊人的90%。并且,由于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截至2021年1月31日止的财年内,UiPath曾两度实现盈利。

总的来说,UiPath利用其在RPA领域的领先地位,在5年内营收从100万美元的收入增长到6亿美元,且实现了高毛利、高留存率,是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SaaS公司之一。

强大的营收能力和盈利改善推动UiPath估值的水涨船高,该公司在今年2月F轮(Pre-IPO轮)融资后的估值已经高达350亿美元。

UiPath融资历史(来源:TechCrunch)

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在IPO之前,UiPath已通过27家投资者、8轮融资总共筹集了20亿美元。其中,A轮、B轮由Accel资本,谷歌的CapitalG领投。腾讯投资,红杉资本等明星机构投资者参与了后续的轮次。

低代码技术是否会冲击RPA市场?

相对于不足10亿规模的中国RPA市场来说,低代码应用开发技术(LCAP)则更被外界看好,阿里、腾讯等巨头甚至炒的火热。

2021年1月14日,阿里旗下钉钉正式发布6.0版本,并推出钉钉宜搭等低代码开发工具,企业的应用开发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即可完成部署。基于云钉一体的“低代码开发”模式,让不懂代码的用户,也能快速开发新应用。

所谓的低代码开发,是指无需编码(0代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式。

根据今年1月海比研究院等发布的《2021年中国低代码/无代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低代码应用开发技术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9亿,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9.5%,这意味着到2025年,低代码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60亿元。

流程技术供应商Celonis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林克(Alexander Rinke)在接受VentureBeat采访中直言,将流程技术和低代码自动化相结合,可以取代RPA+AI之类的自动化技术,甚至比传统RPA更有效和可扩展。他认为,低代码技术运动正不断冲击全球RPA市场的发展。

对此,刘春刚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指出,RPA是AI技术下面的一个应用分支领域,而低代码是一种图形化编程技术,RPA和低代码技术相辅相成,两种技术并非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尽管有一些共性需求,但我认为低代码和RPA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RPA解决的在已有的软件系统中重复性操作的问题,而低代码解决的是轻量化应用的开发成本与效率的问题。我相信RPA和低代码两个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更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刘春刚对钛媒体App表示。

据悉,云扩科技在Encoo RPA平台的基础上,发布了全新的低代码产品Encoo ViCode,能够与云扩RPA产品无缝结合,借助RPA非侵入式和灵活配置的特性,构建跨多系统、多数据源的完整闭环应用,并完成该公司在RPA+LCAP的完整产品线布局。

(图片来源:云扩科技)

周天恩则认为,从应用角度分析,低代码技术为RPA市场增加了更多想象空间。以往RPA更适用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应用RPA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低代码技术可以降低用户使用难度。

”首先,基于图形化操作方式设计RPA流程可减少代码编写量,增强非IT技术人员的应用体验,提升RPA开发速度;第二,低代码有助于快速设计工作流,加快业务应用程序交付,降低开发门槛以及培训和部署的初始成本。RPA+低代码平台可以应用于比以往更小规模的企业中,因此RPA总体的市场空间提升。”周天恩对钛媒体App表示,低代码是RPA的发展趋势及潜在商业模式,未来将有更多RPA厂商推出低代码或无代码编辑器。

周天恩强调,低代码和RPA不算存在矛盾,各自的特色不同,RPA应用于不同系统的操作界面,帮助员工应对重复性高、规律性强的工作;低代码开发平台帮助企业通过减少代码量以降低开发成本并灵活更新、迭代。

中国版UiPath为何还没有诞生?

疫情加速了无人办公、数字化建设进程,更让RPA不断“出圈”。根据Forrester针对企业的调研显示,2019年末,RPA技术在所有企业自动化系统部署中排名最低;而到2020年,RPA技术的排名则上升到了第一位。

在我们走访中发现,无论是云扩科技,还是在UiPath上市前几小时内宣布融资的RPA+AI服务商来也科技,又或是弘玑Cyclone、达观数据等,无人敢声称自己就是“中国版UiPath”。不管是公司规模,还是全球市场占有率,中国本土RPA企业与UiPath、Blue Prism相差甚远。

中国RPA产业链(来源:头豹研究院)

周天恩对钛媒体App表示,出现这一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RPA是根据企业端应用需求而诞生的产业。中国大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较美国晚,RPA的需求量少,所以,云扩、来也等企业创立的时间较UiPath晚一些,规模较国际头部企业小是正常的; 2、中国RPA市场渗透率依然低于美国、欧洲这些人力成本大的国家和地区,本土RPA企业的业务量也会少一些,步伐缓慢; 3、本土RPA供应商都难以触碰到竞争跨国企业的市场中,这些企业的RPA需求都是由UiPath所占领。对于中国RPA供应商,与UiPath去竞争的难度较大。

不过,周天恩也强调,中国许多本土企业RPA的需求尚待开发。如果云扩、来也赢得了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企业的体量将十分可观,保守估计将非常有可能达到UiPath的规模。

在接受钛媒体App的独家采访中,刘春刚表示,人力成本的相对廉价性和劳动力的充足性,导致中国企业通过自动化软件系统来提高运营效率、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迫切性相对国外企业而言较低。

“如今,在国家加速各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倡导以及企业自身需要更敏捷的工具面对内外挑战的需求不断增长下,企业高管开始关注到RPA技术,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改变信号。”刘春刚认为,好的企业从来不缺投资,中国RPA企业一定会继续高速成长。

一个事实是,企业关注重点开始从整合外部资源要素向挖掘内部管理进行转变,积极寻找提升内部管理效率的工具,是企业优化流程、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因此,RPA软件正处于全面爆发的前夜。

刘春刚强调,随着中国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需求不断加强,未来中国RPA赛道中一定会出现一个UiPath这样的巨头。这是他深信不疑的。

不过,他没有提到,谁会最终成为中国版的UiPath。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盖虹达)

(头图片来源:UiPath)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www.tmtpost.com/5215629.html?rss=qcloud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