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直播管理规定》:与时俱进,还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制定行业标准,保护网络安全。其中,直播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方式,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种种问题,需要制定标准对其进行约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治理互联网直播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微党课笔记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形式,互联网直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娱乐互动、新闻报道等领域,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NO.1 治理直播平台是社会治理的必然需求

不可否认,有部分直播平台违规从事新闻信息直播,扰乱正常传播秩序,还有部分平台打监管擦边球,通过低级趣味的内容博取公众注意力,更有部分平台甚至传播色情、暴力、谣言、诈骗等信息,严重污染网络空间,给社会特别是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要求整治网络直播乱象的社会呼声非常强烈。

对此,国家网信办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出了及时、积极的回应,先后于2016年11月4日发布、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直播管理规定》)。

NO.2《直播管理规定》划定行为“红线”

《直播管理规定》首先从正面宣示互联网直播服务过程中应当坚持的价值立场: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同时,《直播管理规定》也从反面为各相关利益方划定了明确的行为“红线”: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以及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此外,在直播平台的主体责任层面上,《直播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要落实四项工作,包括: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值班巡查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技术保障水平。

NO.3 引入互联网信用机制,创新网络治理模式

在革新网络直播治理制度层面,《直播管理规定》首次将互联网信用机制引入模式设计之中:一方面,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提供“与信用等级挂钩”的管理和服务,并且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禁止重新注册账号,并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另一方面,鼓励支持相关行业组织制定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和服务评议制度,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直播管理规定》的时代意义在于再次告知世人: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需要与时俱进的理念更新,与时俱进的机制更新以及与时俱进的规范更新。

【每课一词】:网络直播

本期关键词你get到了吗?

作为最新的一种互联网传播方式,直播在这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直播管理规定》的颁布和实施,有助于规范直播行为,让直播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

(来源:光明网)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8B0P4Z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