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国女工程师遭到德国嘲讽后,埋头钻研20年,造出承重4000吨起重机

今日之中国已发展成为工业之强国,中国的基建技术逐渐被世界认可,成为了有目共睹的“基建狂魔”。

中国的工程技术凭借性价比高、质量好等优势屡次斩获国际订单,彻底走出国门。

这样的成就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换来的。

建国之初,我国的工业技术严重落后于世界列强,基建工程必备的起重机更是只能从德国等老牌工业大国进口,工业制造技术处处受限制。

当时,有不少工业强国瞧不起我国,甚至对我国外出学习的工程师出言不逊。

傲慢是有代价的,在德国工程师一次口出狂言后,一位有骨气的中国女工程师埋头钻研20年,最终凭借技术让德国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她的名字叫孙丽,因为她的努力,“世界第一吊”属于中国。

起步: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发展举步维艰

1972年,孙丽出生,那个时候,新中国才成立20多年,百废待兴,拥有报国理想的孙丽在大学的时候攻读了工业技术,毕业后不久,22岁的孙丽加入了徐工集团。

徐工集团有自主研发起重机项目,当时,经过一番努力,徐工集团的研究员自主研发了一台有50吨履带的起重机。

然而把这个成就放于当年的世界制造业,已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同年,德国就制造出了800吨履带起重机。

在技术上自主研发、自我突破太难了。

那么,如果不自主研发,而是购买国外生产的起重机来用是不是就可以赶上技术落差呢?不是的。

由于不少制造业强国看不起当时技术贫弱的中国,在中国向他们购买起重机等工业器械的时候,他们会将淘汰下来的二手货当作新品卖给中国。

这就导致购买回来的工业器械使用年限短、技术落后等问题。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买得了产品,求不来核心技术,要想成就制造业强国,就不能在国之重器的制造上仰人鼻息。

要怎么办呢?当时的研究人员想到了一个办法:出国学习。

忍辱:德国工程师评价“中国人永远学不会”

孙丽一行技术人员前往德国利勃海尔学习,由于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当时已经拥有制造800吨履带起重机技术的德国利勃海尔工程师不太看得起他们。

但是孙丽没有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泄气,反而发愤图强决定超越他们。

在参观的时候,孙丽和她的同事想要用拍照记录下有关技术,于是,他们请求在场德国工程师的同意。

令他们意外的是,德国工程师不仅同意了他们的拍照要求,甚至允许中国工程师直接用摄像机摄像。

这些德国工程师真的是出于好心,想要在技术上辅导中国工程师才这么做的吗?不是。

在孙丽等人对着起重机摄像之时,傲慢的德国工程师说道:“反正拍下来也无所谓,中国人永远都学不会”。

这句话对于中国人、对于孙丽等中国工程师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

孙丽暗下决心,一定要证明给德国人看,中国会成为新时代的制造强国,中国的起重机将会是世界第一的起重机。

腾飞:世界第一吊由中国制造

孙丽回国后潜心研究起重机的制造技术,着力提高中国自主研发起重机的承重能力。

2002年,在她接到150吨履带起重机的塔臂研发任务时,她的女儿才仅有半岁。

嗷嗷待哺的小婴儿需要妈妈的照顾,但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孙丽不得已放弃了对小家庭的陪伴。

她毅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工程起重机设计、制造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绞尽脑汁。

为了寻求攻克技术难题的方法,孙丽白天前往全国各地的工地上调研搜寻数据,晚上则在办公室里加班绘图做数据分析。

2003年,由孙丽团队自主研发的徐工QUY150问世,它被称为“中国第一吊”。

研发了“中国第一吊”并不足够反驳德国人的侮辱,在这期间,孙丽也逐渐从一名职场新人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了。

她和她的团队先后完成了13种起重机臂架系统的设计,并解决了多项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产品制造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2000年初,中国起重机技术研发进度依然相对缓慢,在孙丽等人先后研发了150吨、260吨、350吨起重机。

甚至好不容易研发出500吨的起重机时,国外已成功投产了1000吨乃至2000吨的起重机,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技术差距不是几年的埋头苦干就可以填平的。

在孙丽团队的坚持与努力下,部分德企高管对中国制造有了改观,2006年,德国企业应邀参加中国上海举办的上海机械展会。

在参观完孙丽所在的徐工集团展柜后,这批德国高管感叹道:“徐工集团将是德国制造最强的竞争对手”。

但是直到2010年,大多数德国人对中国人的起重机研发技术依然不以为意,孙丽的团队依然奋进,要为中国人争气。

在进行了数轮部件优化,修改了7种配重方案,试验了超过10种臂架形式后,终于在2013年,徐工集团的孙丽团队研发出了一台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

这一年,这台起重机在山东烟台完成了首秀。

这台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问世意味着什么呢?

2013年,国外使用的都只是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中国制造后来居上,创新推出了“世界第一吊”,在制造业的舞台上拿下了世界第一!

这款起重机的研发制造包含了3项国际首创技术及3项领先技术,拥有80多项国家专利。

如此成就不仅结结实实“打了”当初说中国人永远学不会核心技术的德国工程师的“脸”,甚至抢走了他们的生意。

这台机身印有“中国制造”的“世界第一吊”报价还十分便宜,比其他国家低了20%!一款物美价廉的产品自然获得了世界上不少企业的青睐。

于是,这台起重机打破了德国在起重机市场的垄断地位,一举占领了世界约90%的起重机销售市场。

德国企业被抢了订单损失惨重,他们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小结

上一个20年,崇尚工匠精神的中国有着勤劳朴实的品质,有不少像孙丽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引领中国制造扬眉吐气走出国门。

下一个20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中国重工必将让世界刮目相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1122A09KDE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