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两翼”共享“一主”科创资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擎 张真真 通讯员 江伟兵

10月22日,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首批7家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集中签约,正式启动建设。

7家平台集中在“一主”和“两翼”。人工智能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光电显示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等5家位于武汉,工业互联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位于宜昌高新区,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位于襄阳高新区。

翻开湖北地图,武汉、襄阳、宜昌三点连起来,差不多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占据湖北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在我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中,“一主”的科技创新资源辐射与“两翼”的承载多元对接,融合的广度、密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是生产力布局,也是科技创新布局

武汉,科技、人才资源富集。

资源所在,优势所在,也是责任所在。

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提出,城市具有“磁铁”和“容器”两大功能。“磁铁”“容器”凸显的是吸附力、集聚力,真正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需要加一个功能——辐射。

从世界城市群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心城市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各类科技要素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形成一个极,其后中心城市的科技发展又对其他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不同层次的多极。

从我国科技发展史看,不同区域的科技资源由于发展不均衡呈现差异。在资源的流动过程中,出现集中和扩散两种现象。集中现象表现为外围区域的科技资源向某个区域流入,扩散现象表现为某些地区的科技资源向外围区域流出。

发展大棋局里,科技是棋眼。就此而言,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既是生产力布局,也是科技创新布局。

在这个布局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级被摆在重要位置:无论是“一主”与“两翼”之间,还是“一主”“两翼”内部,都需要同频耦合、同向聚力,加强创新协作。

武汉被赋予特殊使命: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建好东湖科学城,并以此为核心,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襄阳、宜昌承担重要任务: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的功能是勇当科技强省建设核心承载区,突出集中度、显示度、辐射力、带动力; 南北列阵与光谷科创大走廊深度衔接呼应,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引爆点,共同推动构筑湖北科技创新“核、层、圈”。

多层次共享,让产学研方便“串门”

10月23日,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研究院将以宜都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产业为主要研究领域,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对接技术供需、提供管理服务,突破产业技术制约,构建技术交流平台,助推科技企业孵化,实现互利合作共赢。

襄阳九鼎昊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电捕焦油器生产企业之一。公司办公室主任张瑞坦言:“我们是国内第一个解决电捕焦油器放电安全问题的企业,但因为储积电荷后续放电问题没解决,产品升级换代工作一度停摆。”2019年,企业将技术需求发布在汉江科联网共享平台上。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张晓星看到信息后,通过汉江科联网联系到九鼎昊天,最终敲定技术合作事宜。“张晓星团队开发的新技术帮助我们的产品完成了升级换代,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张瑞说。

武汉以其科技集中度,为其他城市提供技术支持;其他城市培养吸收、应用科技成果并转化为经济效益——这相当于结成“创新共同体”,产学研跨地域“串门”更方便。

如今,“两翼”共享“一主”科创资源,开枝散叶,呈现多元特征。

城和城单点式共享——

在襄阳,“招校引院”计划大力实施,规划投资超百亿元,与包括武汉多所院校在内的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办学、共建创新载体,积极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产才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子。

在宜昌,仅2020年,就有139家科技型企业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6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5项,在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合作开发项目、联合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圈和城单元式共享——

今年9月,2021年湖北省产学研用合作对接暨“宜荆荆恩”城市群制造业创新发展专场活动举行,包括武汉高校在内的全国智囊团代表分别与四地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助力“宜荆荆恩”城市群制造业发展。

群内的联盟式共享——

“襄十随神”城市群内,襄阳联动十堰、随州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产业引领绿色崛起。

“宜荆荆恩”城市群围绕建成精细磷化中心的发展定位,探索化工产业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引领区域化工产业迈向高端。

共享的关键是内驱力、外驱力并重

整合省内外科技资源,在襄阳、宜昌布局建设湖北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是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

襄阳隆中实验室,由武汉理工大学牵头国内6家高校、19家企业参与共建,以先进工程材料领域重大科学发现与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重点开展材料领域原始创新,致力形成全链条关键技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宜昌三峡实验室,由兴发集团联合10家单位共同组建,定位绿色化工,以磷石膏综合利用、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等为研究方向。

宜昌突出“三区一地”战略引领:“三区”,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化工创新升级示范区、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创新应用样板区、“宜荆荆恩”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引领区。“一地”,即全省“南部列阵”产业创新策源地。确保“十四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速从2020年的7.4%提高到14%以上,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2.36%提高到3.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5.2%提高到22%,形成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襄阳聚焦“五大工程”发力:创新策源工程强化襄阳高新区“创新驱动核”功能,建设襄阳(高新)科技城、襄阳(东津)科学城、襄阳(尹集)大学城,打造“一核三城”的创新主平台;双链融合工程助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人才引领工程通过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努力形成汉江流域的人才高地;要素聚合工程通过建设科技服务产业园,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协同创新工程聚焦打造“襄十随神”科创走廊,强化汉江生态经济带创新联动,推进市域、区域协同创新。

“一主”“两翼”各个城市,伸开是“指头”,握紧成“拳头”。内驱力、外驱力并重,辐射力、承载力连通,握指成拳深耕“创新共同体”,熔铸的正是湖北创新驱动发展的竞争力。

【专家观点】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钟书华:

“共享”的本质是“共创”

“一主两翼”是湖北区域发展的骨架,也是全省科技创新的骨架。

“一主”带“两翼”,是缩小区域之间科技差距的现实需要,也是湖北构建全域科技创新新格局的发展需要,更是湖北深度推进科技强省的战略需要。

“一主”带“两翼”,就是作为中心城市的武汉,发挥科创资源优势,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辐射、带动襄阳、宜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形成创新共同体。

“共享”的本质是“共创”。发挥“一主”辐射能力,推动“两翼”共享“一主”科创资源,需要政府和市场同时发挥作用,通过政府宏观引导,形成武汉科创资源向襄阳、宜昌开放和溢出的制度安排;通过市场配置科创资源,让武汉、襄阳、宜昌各有所得,形成多赢格局。

在政府方面,可在省科技计划中设置专项,鼓励汉襄宜三地产学研合作共同申报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三地在协同创新中进行科技交流,实现知识、经验共享;可学习国内东西部地区经验,引导武汉具有专业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部委的研究机构与襄阳、宜昌的“对口单位”进行多形式的科技专业帮扶。

在市场方面,尽管市场具有自主性,但政府可通过多种科技治理工具,如揭榜挂帅、政府补助、津贴、减免税收等合同式引导工具,以及科技报告、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等互动式影响工具,向市场发出鼓励汉襄宜科创合作与交流的信息,让武汉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通过市场合理外溢到襄阳、宜昌及所在的城市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擎 整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1128A017S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