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对塑料回收行业的影响!

2021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行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文件中提到了与化学循环再生企业密切相关的——个词“鼓励废塑料化学回收利用”和“推进低值废塑料热分解”。

为了了解这份发展文件对塑料回收行业的真正影响,塑联网小编为此寻找和收集上下游的真实想法,一起听听不同的声音吧。

CPRRA塑料回收协会:业界首次得到认可,开辟了化学循环的新途径

协会认为,该文件是塑料化学循环政策层面的重要指导文件,同时在国家层面确定了塑料化学循环这个行业的存在,从而判断化学循环将进入新阶段。

知名环保企业甲方:政策的好坏带动项目的落地

这对化学循环企业来说不仅效益好,也是第一次国家级的政策支持和肯定。 本来化学循环企业在国内落地项目就非常困难,如果有政策支持肯定,包括后期废旧塑料再生利用技术规范的出台,相信会极大地促进国内化学循环企业的发展,未来几年一定是爆发期。

对公司来说,一方面致力于推动国内化学循环的发展,另一方面化学循环相关技术积累还很深,技术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但原本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在国内落地,大多在国外开花。 海外项目的案例也已经执行多年,在下一次国内接触政策壁垒后,要想把我们先进环保的技术装备在国内推广应用,优秀的技术也必须更好地服务于国内需求

高端智能排序企业乙方:行业混乱不堪,问题必须解决

首先工信部提出的文件,对化学循环行业给予肯定的态度,是有利的,另外环境部还没有明确的态度,还需要观察。

其次,国内对化学循环和化学回收的定义不明确,英语的化学循环( recycling  )和化学回收) recovery有所区别,优先级不同。 目前,在塑料回收行业、石化行业等领域经常混用,行业玉石混乱、劣币驱逐良币。 另外,目标对化学循环的定位不明确,还存在需要什么样的原料、能否维持稳定的原料资源等问题。

民间化学回收环境保护企业:需要解决员工的生存问题

作为一家地方从事化学循环这一新兴行业的民营企业,公司在废塑料资源利用方面拥有行业内先进技术,可实现70%以上的油品转换,在废塑料催化裂化技术方面已经超过了国际水平。但是,由于前期化工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和供给不稳定,加上近年来难以吸引资本投入,国家级发文尚未落实地方细则,使得民营企业难以生存。

塑联观察君:回答者由于各个领域的知识水平不同,无法形成整体的理论认知。 在CPRRA最近召开的化学循环工作组会议上,协会技术负责人分析了国内化学回收面临的三大难题:

1、国内整个化学循环中,关键的缺失环节是收集。

许多高值化塑料进入物理循环,物理循环的资源利用率很高,因此化学循环不会与物理循环竞争。 而且,对于物理循环无法解决的低价值、难以回收的废弃塑料,为化学循环提供了可能性,如何回收这些低价值、难以回收的废弃塑料是第一大挑战。

2、第二个挑战是技术方面。 国际上现有的分解技术很少满足石油化工精制的要求。

现在一般的塑料分解物变成油品后,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燃烧着。 如何解决燃烧后的碳排放是一个技术课题,而且该方法不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资源最大化利用是指使碳分子持续残留在塑料制品中,从塑料到塑料,或者从塑料到化学制品,实现真正高质量的循环。

3、抛开技术,化学循环还有一大挑战。 就是所谓的商业模式。 如何保证在循环过程中生产的塑料产品畅销,如何建立合适的商业模式让自己运转,以利润维持整个循环的进行。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要紧密合作,整个产业链要协同协调,共同创造新的多赢的商业模式。 如果没有闭环业务的推进,就不能进行化学循环利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1217A03IO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