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助听器受制于人,外资霸占90%国内市场,抬高价格​宰​中国消费者

文/球子 审核/子扬 校对/知秋

耳机听音乐、KTV等娱乐习惯,听力损伤逐渐趋于年轻化,公开数据显示,全球患有听力损失的成人高达4.32亿、3400万儿童。

根据北京市听力协会估计,现阶段我国拥有超7200万听力障碍者,听障群体不可谓不大。

在此背景下,助听器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提升,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83.3亿美元。

国产助听器市场现状

作为辅助设备,我国助听器的佩戴率却只有5%,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助听器市场存在巨大的缺口。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市面上的助听器产品大多都是低端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最关键的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企业生产的助听器产品,在市场中占有率不到10%。

而国内高端助听器市场,外资企业拥有垄断地位,公开数据显示,丹麦的瑞声达和奥迪康以及唯听、瑞士的峰力、德国的西门子、美国斯达克六家助听器巨头掌握过了我国90%以上的高端助听器市场。

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大陆地区存在的到多数助听器服务门店,基本上都是外资企业的服务点。

换言之,我国超过7200万听力障碍人士,想要通过助听器缓解听力困难,主导权却被外资企业所掌控。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外资企业在我国助听器市场垄断局面过于严重,不断提高助听器的售价, 一款在国际市场均价为2万元的助听器,在中国助听器市场却卖到5万元,甚至一款助听器能卖到近10万元。

另外,几乎所有的外资巨头,针对中国市场,故意提高价格来宰中国消费者,有业内人士称,同型号的助听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价格最高提升一倍。

为何外资企业将助听器产品卖得如此昂贵,却还能在中国市场吸金?

原因很简单,外资巨头喜欢进行品牌溢价,而国内消费者潜意识普遍认为进口的助听器产品质量更好,加上外资企业不断对助听器产品进行技术迭代升级,进口的助听器反而更受欢迎。

反观国内助听器产品杂乱无章,产业集群较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很难与外企正面竞争,这也导致,本土助听器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事实上,外企垄断国内助听器市场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掌握了核心技术。要知道,助听器最核心的技术便是芯片,因为,强大的芯片算力可以针对外界不同的环境,抑制噪音,增强助听器的语音输出能力。

而西方企业在芯片供应链方面本身就比较完善,对于峰力、西门子、斯达克等企业而言,更有利于助听器方面的发展。

相反,我国企业自主生产的助听器产品,在核心技术方面被垄断,零部件产品需要从外企手中购买,直接拉低了本土企业在助听器市场的竞争力。

国产助听器如何破局?

目前,听障人士的数量还在不断攀升,我国助听器市场长期被外资垄断,显然对这类群体并不友好,国产助听器打破垄断势在必行。

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国产助听器品牌要提升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解决办法自然是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打造更具实用性的助听器产品。

根据笔者了解,国内知名助听器企业智听科技已经针对芯片进行相关研发,以期打破西方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垄断。

另一方面,面对外企对这一市场的超强垄断,我国企业可以入局细分市场,比如单侧耳聋市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助听器主要是双侧耳聋群体的必需品,实际上,单侧耳聋患者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虽然我国并未统计关于单侧耳聋患者的数量,但有专家预测称,国内单侧耳聋和传导性助听患者累计超过5000万人。

最关键的是,面对单侧耳聋的巨大市场,市面上并未出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对于国内助听器企业而言,单侧耳聋市场将是一个不错的发力点,可以有效避开与外企正面竞争。

写到最后

总的来说,打破外企在中国助听器垄断的格局,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相关企业不懈努力,终有一天西方垄断的局面会被彻底打破。期待,国产助听器实现自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1230A07B2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