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新数据时代下的冷数据存储策略

近年来,为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和市场需求,许多公司正在将更为丰富、多样的技术应用到工作之中,从而使得“数字化转型”一词被大众所熟知。随着企业运营方式的转变,数据生成的规模也开始大幅增长:非结构化数据的数量,正在以每年高达60%的速度攀升,预计到2025年,将占到所有数据总量的80%到90%——且没有迹象表明这样的趋势会放缓。

从更为细化的角度来看,一家半导体制造商,每周会产生超过10亿张图像扫描,记录4000片晶圆的制造过程,这些扫描产生的数据必须存储数年之久;而一辆正在进行自动驾驶研究的汽车,每使用一小时就会产生高达2TB的数据量,这些数据也必须保存数年之久,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安全分析、或行驶模型重构工作打好基础。

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存储预算和数据存储容量都很难实现同步的增长速度。而如何更好地解决存储非结构化和非活动数据的问题——这也是冷数据存储概念形成的主要源头之一。

冷数据存储的意义何在?

就像是经典的三段论一样,数据的生命周期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始,中端和结尾。数据对项目的重要性和访问频率,决定了数据的分类方式——“热”、“温”或“冷”数据。“随需而变”,且每天都在为项目所使用的数据,被称为“热”数据。需要定期访问,但频次达不到以天为单位的数据,可被称为“温”数据。最后,但绝不是不重要的,那就是“冷”数据,它们也许较少,或不太会频繁被组织或项目所需要。但这样的数据,占所有存储数据量的60%以上。

许多公司不得不保存冷数据,不是出于选择,而是必须遵守关于数据存储的严格规定或内部政策。然而,近年来,人们对冷数据的态度开始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保存冷数据,是因为其所蕴含的长期战略价值、数据在未来项目中进行再次使用的潜力、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可以与新数据配合使用,呈现更高价值的机会。

冷数据存储一直是一种持久、安全、性价比较高的数据长期存储办法。然而,随着全新的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计算能力的大幅增强,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进程,都意味着用户对数据存储的总量,以及其随时在线的可用性需求,变得更高了。当然,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同时,人们依然会期望冷数据存储办法,始终保持原有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存储成本标准。

我是否需要冷数据存储策略?

据估计,人类在未来3年内所产生的数据,将超过过去30年来的数据量的总和。随着企业逐渐意识到了冷数据的价值,加上日渐增长的冷数据量,建立冷数据存储策略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某一企业想要在数据曲线上保持领先,就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实施相关的冷数据存储策略。同时,企业还必须优先构建有意义的、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以更有效地收获那些由数据驱动的创新机会,并减少那些由于大规模的数据积累,或是持续数据增长相关所带来的相关负面影响。

建立冷数据存储策略的好处有哪些?

冷数据存储产品层面的创新,提高了总体层面的性能、持久性和存储效率表现。因为对于所有组织来说,存储大量数据的成本都是很高的,然而,最新的冷数据存储产品,比起那些用于热数据高性能访问的NVMe和固态硬盘技术,要便宜得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冷数据可以存储在性能较低、成本较低的存储基础设施之上,既可以在本地部署,也可以存储在云端。这意味着组织可以一种成本效益更高的方式,存储更多所需要的数据集。

大多数现代化的冷数据存储体系,都是由一些世界上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所开发的,但随着新的架构和服务类型的出现,冷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现在完全可以在组织的数据中心、托管设施或托管IT环境中进行部署,以满足数据主权和数据驻留层面的相关需求。从而使得数据变得更为容易访问,且无需支付访问/下载方面的费用,检索时间可以减少到仅需要几分钟之久。此外,出现了针对冷数据存储进行了专门优化的全新纠删码算法,与传统的存储多副本的方法相比,可大幅减少存储层面的开销。

解锁更多数据的更多价值

冷数据存储体系,能够使组织对数据进行更为安全的存储,保持对这些宝贵资产的内部控制,并可以让那些面向未来的项目,完成对这些数据的轻松检索。在这个新的数据时代,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在于,即便你手中的数据不能在短期内无法满足任何直接的目的,组织也不能忽视它们。数据存储的意义,既是为了其的历史意义,也是为了挖掘其对未来项目的价值。冷数据存储技术的进步,意味着企业不必为了活跃数据而牺牲非活跃数据。无论您的组织是期望降低存储成本还是提高数据的价值回报,冷数据存储体系,可以为海量数据的积累问题,提供一套真正的解决方案。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0412A07DQ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