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没用的知识增加一点:如何区分百兆网线和千兆网线?

最近有很多粉丝在问“我买的细网线能不能跑满千兆”、“怎么判断网线是不是合格”、“家里网络速度慢了是不是网线的问题”、“用什么样的网线才能榨干宽带速率”……

其实……如果凭良心说,整个IT行业的速度指标大部分都是“坟头烧报纸——糊弄鬼呢”,但是一旦和大家真正的说专业领域的技术和数据,就总会有小白站出来说“你这不专业”……没办法,小白们信自己得永生吧,但求念头通达心无所碍就好。

说回今天的主题“如何区分百兆网线和千兆网线”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时候又会有人说:不对呀!六类网线接了四根线就只能跑百兆——这就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言论了,我们在讨论的是网线,你在说的是水晶头的做法,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说下IT行业为啥在糊弄鬼,大部分IT行业的数据都是在实验室中的理想环境内测试出来的。例如我们告诉你我们的网卡是1000兆比特/秒。这是一个理论值,仅仅是网卡上的晶振配合系统时钟速率相乘得到的一个计算值。

也就是这个金属封装的小芯片,当然了还有其他不同形状的封装形式。理论上提高这个芯片的频率是可以让网卡超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卡速度的。

但是,尴尬的是——计算机CPU的超频是一个单点超频,网卡的超频是有对端的。只给自己网卡超频,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还保持着原始频率,除了增加丢包率之外没有任何收益。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网络的物理层是有既定频率的。这一点对理解网线相当重要。

说回网线:

网线是什么?所谓的网线就是成对缠绕在一起的一组导体。先说个乌龙的事情吧——在1995年制定100BASE-T标准(IEEE802.3u)的时候IEEE也对cat5网线提出了要求。符合标准的五类线是可以跑100兆比特/秒的网络信号的。这也就是咱们说的百兆网络。时隔三年IEEE又提出了基于现有的百兆网络跑千兆数据的IEEE 802.3ab,到网线和网卡上就是咱们说的1000Base-T了,这个信号还是在5类线上跑。只不过用到了五类线的全部四对线。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师傅给你结了四根线(两对)你只能跑百兆的原因了,问题在于接线的方法而不在于线。在5类线的基础上为了安全起见IEEE给出了新的5类线测试认证规范也就是“超五类线”。但令人尴尬的是——大部分原来设计的五类线都可以通过新的测试,这样一来厂商就高兴死了。

不加成本、不改设备、只需要换个包装就可以以更高的售价来卖掉自己手中的线缆。所以在超五类线的时代,厂商的宣传就更起劲了,于是——“超五类线”就深入人心了,这是乌龙的插曲。

又过了十几年,2016年IEEE又搞了一个叫做IEEE 802.3bz的标准,在IEEE的叫法叫做“下一代网络”,计划是在网线上跑2.5G和5G数据。

尴尬的事情就又出来了,IEEE测试的结果是所有的满足超五类线标准的网线都可以跑2.5G速率。

只有网络需要跑到5Gb/s的时候,你才需要6类线。而且这个标准是实验室测试的结果。说的是在100米的距离上(90米固定链路,两段各5米跳线)跑出2.5Gb/s或者5Gb/s的成绩。

如果网线更短,那么速率还是可以继续往上以几何倍数的方式增加。例如超五类网线的极限是在37米的长度上跑出10Gb/s的速率。

所以结合IEEE自己测试市面上大多数五类线都能满足超五类的说法,30年前的线现在在短距离上跑万兆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是通讯领域的一个大乌龙,几十年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去研究线,最终发现……老线就可以完美使用。

当然了这是实验室数据。回到咱们开头的话题,为啥你的线跑不满区区千兆呢?咱们这是在说网线,速率牵扯的东西包括接口制作的质量、网络设备本身的性能、网络拥塞情况等多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区区一根网线可以解决的。

另外,既然已经说了,实验室数据糊弄鬼,在真实的使用环境中,也别太计较一两成的速度损失。在我们做的项目中80-90%的速率其实都是可以通过验收的。在家庭环境中一两成的速度损失其实并不会给你的网络体验造成任何实质性的降低。当然了有人就得100%,甚至得125%,这事情吧,你如果去饭馆吃饭,非得把碟子舔干净了,想想也不是特别体面吧?

最终给大家一个结论——别计较太多,你只要买根线,就基本上跑千兆没啥问题。没必要去付智商税。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0928A03TWH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