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聚焦数字权利与包容性 《全球智慧之都报告2022》在沪发布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在关注技术进步的同时,考虑数字权利、数字包容性的问题,让不同的人群能够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的红利?近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举办,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支持的“全球智慧之都2022”报告发布会线上召开。会上发布了《全球智慧之都报告2022——数字权利与包容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表示,全球智慧之都系列报告已连续发布了八年,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疫情防控的精准化要求给智慧城市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提供了一个巨大场景。智慧时代,或者人工智能时代,在关注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数字权利、数字包容性的问题,怎么让不同的人群能够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的红利。

王振表示,此外,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城市、经济完成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是城市低碳、零碳、绿色化。城市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共同推进,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凌鸿指出,从最近三年报告主题来看,2020年是“人本+可持续”,2021年是“疫情中间的智慧城市”,今年我们关注“数字权利和包容性”,从此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实践都是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个过程,研究视角是“技术+管理+运营”。在智慧城市落地即运营中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数字权利和包容性。智慧城市在实践过程中间会出现很多数字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在整个城市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慢慢的被边缘化,出现了“数字鸿沟”的问题,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个城市都有相应的一些措施,

凌鸿建议,未来,做智慧城市研究、实践过程中间要注意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数字公平,包括数字平等、数字素养、数字民主、多样性、包容性等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赵付春副研究员对《全球智慧之都报告2022》进行了解读,他提到,近些年来,从国际组织到各个城市层面都在对城市应该怎么建设,智慧城市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做出了一些展望。在疫情期间,数字技术在全球受到进一步广泛应用,数字权利与包容性的问题逐渐凸显,报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采用“5+1”评估模型对智慧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

报告采用5+1评估模型,即“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经济、智慧创新、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声誉”,课题组最终将全球智慧之都分为“引领型”“先进型”“追随型”智慧城市三种类型。

赵付春介绍,报告主要得出以下四点结论:一是,各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可持续的关系日益紧密。数字权利和包容性已经成为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二是,不同阵营的智慧城市排名相对稳定,先进型城市的不足主要是治理和创新方面;三是,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需要关注数字权利的平等和非歧视,体现在智慧服务和智慧治理两个方面。中国的智慧城市在智慧服务方面保持较为领先的地位;四是,包容性不仅意味着责任,也推动着创新。

疫情后,可持续问题变得愈加显著。智慧城市仍然需要把可持续问题,如数字权利、包容性等问题列入关键事项加以关注。智慧城市仍然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随着元宇宙等新型技术应用的持续深入,虚拟与物理空间加速融合,不同城市的位次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丁波涛副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人民的权益需要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得到充分保障,数字权利和数字包容性是未来值得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展开集中研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028A05S68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