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规范用语常相伴,丝丝暖流入人心

北京市地方标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近日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拟将“我不是说过了吗”“不清楚”“急什么,没看我正忙着吗”“怎么不说清楚”等有损窗口形象的用语列入政务服务禁用语。该《规范》表面上限制了少部分用语表达,但本质上是提醒工作人员增强耐心、责任心,在工作中对待服务对象保持良好态度。

出台这样的服务用语规范,该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有关部门及领导干部对窗口部门工作情况的熟悉,对群众情绪的关怀和理解,以及切实提高群众办事体验的美好愿景。但该《规范》在实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治标不治本”,禁了一句“我不是说过了吗”又可能会出现其他不当表达语句,最终仍然没能提高办事效率,也没能提高服务水平,规定也变成了“鸡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影响工作单位的形象。

由于双方身份、经历、信息等方面的不匹配,在业务办理中常会存在诉求传达不顺畅、语义曲解误解、错误情绪传达等问题,“我不是说过了吗”等频繁的反问句,会把一些显而易见的答案推给提问的人本身,不仅是关上了沟通的大门,还在门上挂了一把锁。作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人员,不应该做主动关上沟通大门的人,而应该成为主动打开沟通大门的人。想要打开沟通的大门,避免情绪上的负面,需要锻炼说话的技术,学习说话的艺术。

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说。“我不是说过了吗”本质上是对信息接收方的轻视。曾经一位教师的“把‘听清楚了吗’换为‘我说明白了吗’”文章火爆网络,本质上是将信息沟通不畅的过错方转到自己身上,从而减轻对方接受信息的压力,哪怕再讲一遍也不会造成对方情绪上的负担,反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学信息的传递。无论是窗口工作人员,还是各级干部,对待服务对象首先应从内心上尊重对方,在行动上才能关怀对方,言语上才能温暖对方,在与对方沟通的过程中都该牢记自己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者,应该以对方情绪为主,做到关怀、关心、耐心、细心。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拥有更多下基层、听群众的机会,常常是单位形象的“代言人”,要做一个“小太阳”,把微笑送给群众,把温暖传给他人,把正能量输出社会。古语有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规范工作用语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浅尝辄止”,或流于形式,工作中的言语小事经过长期坚持,也能获得巨大变化。各地各级干部都可以此《规范》征求为契机,深刻自省,规范表达,从而提升办事能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017A04CB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