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12月24日电(吕欢欢) 近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2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595家,合肥共有17家企业上榜,成为全国潜在独角兽第七城,其中14家为今年新晋独角兽企业,位居全国第六位。
潜在独角兽企业是新赛道的引领者,以新技术、新模式重塑价值链,以场景创新开拓新市场、创造新业态。近年来,合肥市将培育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新动能的关键抓手,为“独角兽”等企业发展提供产业沃土和创新生态。
其中,合肥上榜的1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创新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运营、新零售、金融科技、5G通信等10个赛道。值得一提的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两个赛道集聚合肥一半的潜在独角兽企业。
成为全国潜在独角兽第七城,合肥的底气来自哪里?
人民网安徽频道了解到,近年来,合肥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颁布《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树立“科技即产业”发展理念,成立市委科创委,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从体制机制层面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首创设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加快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常态化开展科技型企业“双需”对接,积极“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可转化科技成果评价办法,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线上路演品牌—“科里科气·科创荟”;首创设立直投型、高容忍度(50%)、总规模5亿元的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深科技,用种子基金支持“种子选手”;坚持结果导向,通过分类分级、“一院一策”支持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35个;制定“三新”产品认定及推广实施方案,通过创新评定分离等政府采购方式、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率先应用、优秀场景评选等举措,打造“三新”示范应用场景。
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作用下,合肥科创成果转化效果不断显现。
今年以来,合肥获批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全市净增国家高企约1800户、平均每天诞生5户,全年有望达到6400户、两年实现倍增。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00余家、同比增长近七成。新增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6家,累计上市16家、居省会城市第2位、全国城市第6位,合肥“科创优势”正在加速转化成“发展胜势”。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