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技术百科首页 >后量子密码

后量子密码

修改于 2025-03-31 17:10:27
1557
概述

后量子密码是一种为应对量子计算机发展带来的安全挑战而诞生的新型密码技术。传统密码体制(如RSA、ECC等)的安全性依赖于某些在经典计算机上难以求解的数学难题,然而量子计算机凭借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能利用特定算法(如Shor算法)快速破解这些难题,使传统密码面临失效风险。后量子密码则基于一些在量子环境下仍被认为具有计算难度的数学问题构建算法,如格问题、编码问题、多变量多项式问题以及哈希函数特性等,旨在为信息通信、电子商务、金融交易等诸多领域提供在量子时代依然可靠的安全保障,目前其相关算法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后量子密码主要有哪些算法类型?

​一:基于格的密码算法

这类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格上的困难问题,像最短向量问题(SVP)和最近向量问题(CVP)。格是离散的向量空间,格上的计算问题在量子计算机下也难以高效求解。

​二: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

基于纠错码理论中的困难问题构建。例如,利用线性码的译码困难性,将其转化为密码学中的加密和解密操作,典型的如McEliece密码体制。

​三:基于多变量多项式的密码算法

以多变量二次方程组的求解难题为基础。在有限域上求解多变量二次方程组是非常困难的,这种算法通过构造合适的多变量多项式系统来实现加密和解密。

​四: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

利用哈希函数的单向性等特性。哈希函数可以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通过巧妙设计,如利用哈希函数的迭代、碰撞等特性来实现数字签名、密钥交换等功能。

​五:基于超奇异椭圆曲线同源的密码算法

这类算法基于超奇异椭圆曲线之间的同源映射的困难性。同源映射在量子计算环境下具有较高的计算复杂度,从而为密码学应用提供安全性。

后量子密码的安全性如何评估?

一、基于数学难题的复杂度分析

问题难度理论研究

  • 对于基于格的密码算法,评估最短向量问题(SVP)和最近向量问题(CVP)在量子计算环境下的复杂度。通过数学分析,确定在目前已知的量子算法下,求解这些问题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例如,虽然量子计算机对传统离散对数问题有威胁,但格问题的量子算法复杂度目前仍然是多项式时间难以解决的。
  • 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分析纠错码理论中的译码问题在量子计算下的难度。像McEliece密码体制所依赖的线性码译码问题,需要研究量子算法能否有效突破其困难性。
  • 对于多变量多项式密码算法,评估多变量二次方程组求解在量子环境中的复杂度。这涉及到复杂的代数几何和组合数学知识,以确定量子计算对其求解能力的影响。
  • 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要考虑哈希函数在量子碰撞攻击下的安全性。量子计算机可能会利用Grover算法等对哈希函数的碰撞搜索效率产生影响,需要分析这种影响是否足以破坏密码算法的安全性。

与传统密码的对比

  • 将后量子密码算法与传统公钥密码算法(如RSA、Diffie - Hellman)在相同安全强度要求下进行对比。例如,传统RSA算法基于大整数分解问题,当量子计算机出现后其安全性受到威胁。而后量子密码算法在抵抗量子计算攻击方面应具有优势,通过对比它们在抵御已知攻击手段时的表现来评估后量子密码的安全性。

二、实际攻击测试

经典攻击测试

  • 进行经典计算机环境下的攻击测试,包括各种密码分析技术,如穷举攻击、差分攻击、线性攻击等。虽然这些攻击手段在量子计算环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但在经典环境下可以先对算法的基本安全性进行评估。例如,对于基于多变量多项式的密码算法,通过差分攻击等方法看是否能找到算法的弱点。

量子模拟攻击测试

  • 利用量子模拟器来模拟量子计算机对后量子密码算法的攻击。由于目前完全实用的量子计算机还有限,量子模拟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量子计算过程,测试后量子密码算法在量子攻击下的表现。这可以帮助发现算法可能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

三、标准化与实际应用中的评估

标准化组织的评估流程

  • 像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等标准化组织,在后量子密码算法的标准化过程中有一套严格的评估流程。包括对算法的安全性、性能(如加密速度、密钥长度等)、兼容性等多方面的评估。安全性评估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广泛的安全分析等多种方式来确定算法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安全监测

  • 在后量子密码算法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如网络通信、金融交易等,持续进行安全监测。通过收集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分析是否存在异常的攻击行为或者安全漏洞。如果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算法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后量子密码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一、网络安全领域

互联网通信

  • 在互联网的日常通信中,如网页浏览(HTTPS协议)、电子邮件传输等,后量子密码可用于加密数据和保护通信的机密性与完整性。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发展,传统的加密方式可能面临被破解风险,后量子密码能够确保网络通信在量子时代的安全。

虚拟专用网络(VPN)​

  • VPN用于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私有连接。后量子密码可以为VPN提供更强大的加密保护,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网络与远程办公、跨国分支机构之间的通信场景中。

二、金融领域

银行交易

  • 银行的网上交易,包括转账、支付、账户管理等操作,涉及大量敏感的客户信息和资金信息。后量子密码可以增强这些交易的安全性,抵御量子计算机可能带来的密码破解威胁,保护客户的财产安全。

证券交易

  • 在证券交易所的电子交易系统中,后量子密码可用于保护交易指令、客户账户信息以及市场数据的安全。确保交易过程的公正性、保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恶意攻击和内幕交易等行为。

三、电子商务领域

在线购物

  •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需要输入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信用卡信息等)。后量子密码可以保障这些信息在电商平台与消费者之间传输的安全,防止信用卡信息泄露、个人隐私被侵犯等问题,提高在线购物的安全性。

供应链管理

  • 在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中,涉及到众多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互,如供应商、物流企业、零售商等。后量子密码可用于保护供应链中的订单信息、库存信息、物流跟踪信息等的安全,确保整个供应链的高效、安全运行。

四、云计算领域

数据存储与计算

  • 云服务提供商存储着大量用户的数据,包括企业的商业机密、个人隐私数据等。后量子密码可以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在云计算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任务的分配、数据共享等),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

多云环境下的安全通信

  • 在企业采用多云策略时,不同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数据交互和通信需要高度的安全保障。后量子密码可以确保在多云环境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在不同云平台之间被窃取或篡改。

五、物联网(IoT)领域

设备间通信

  • 物联网中的众多设备(如传感器、智能家电等)需要进行相互通信。由于这些设备可能计算能力有限且资源受限,后量子密码的轻量级算法可以为设备间的通信提供安全保障,防止设备被恶意控制或数据被窃取。

工业物联网(IIoT)​

  • 在工业物联网场景中,涉及到大量的工业设备、生产线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后量子密码可以保护工业生产中的关键数据,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数据等的安全,确保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商业机密不被泄露。

六、军事领域

军事通信

  • 军事通信包含大量的机密信息,如作战计划、部队部署等。后量子密码可以为军事通信提供高度安全的加密手段,防止敌方的量子计算攻击,确保军事信息的安全传输和保密。

军事指挥控制系统

  • 在军事指挥控制系统中,后量子密码可以保护系统中的各种指令、情报数据等的安全,提高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后量子密码的密钥管理是怎样的?

一、密钥生成

基于数学结构的生成

  • 对于基于格的后量子密码算法,密钥生成往往依赖于格的特定数学结构。例如,从格中选取特定的向量或基来生成公钥和私钥。公钥通常是基于格上的一些公开计算规则生成的,而私钥则与格的某些难以通过量子计算求解的数学关系相关联。
  • 在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中,密钥生成与纠错码的构造有关。公钥可能是通过对特定的纠错码进行某种变换得到的,私钥则与纠错码的内部结构以及相关的解码信息相关,这些信息在量子计算环境下难以获取。

随机性要求

  • 密钥生成过程需要高度的随机性。无论是哪种后量子密码算法,随机数生成器在密钥生成中都起着关键作用。足够的随机性可以确保密钥的不可预测性,防止攻击者通过分析密钥的生成模式来破解密码。例如,在基于多变量多项式的密码算法中,生成多变量二次方程组的系数时,需要使用高质量的随机数,以保证公钥和私钥的安全性。

二、密钥分发

安全信道需求

  • 后量子密码的密钥分发需要安全信道。与传统密码类似,在将公钥分发给通信各方时,要确保公钥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虽然后量子密码算法本身具有一定的抗量子计算攻击能力,但如果公钥在分发过程中被恶意修改,仍然会导致通信安全问题。
  • 对于一些后量子密码算法,如基于格的算法,公钥相对较大,在分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传输效率和安全性。可以采用加密传输、数字签名等技术来保护公钥分发的安全。

身份认证与密钥分发结合

  • 在后量子密码的密钥分发过程中,往往与身份认证相结合。通信各方需要在确保对方身份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密钥分发。例如,通过数字证书等方式来验证通信双方的身份,然后再分发后量子密码的公钥,这样可以防止中间人攻击等安全威胁。

三、密钥存储

保护私钥安全

  • 私钥的存储是后量子密码密钥管理的关键环节。私钥必须存储在安全的环境中,防止被窃取或泄露。对于基于格、编码等后量子密码算法的私钥,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需要采用专门的存储技术。
  • 可以使用硬件安全模块(HSM)来存储后量子密码的私钥。HSM提供了物理上的安全保护,如防篡改、防窃取等功能,同时也可以对私钥的访问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

密钥备份与恢复

  •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数据丢失等情况,后量子密码的密钥需要有备份和恢复机制。备份过程同样需要保证密钥的安全性,例如采用加密备份的方式。在恢复密钥时,要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操作,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能够恢复密钥。

四、密钥更新与销毁

定期更新密钥

  • 为了提高安全性,后量子密码的密钥需要定期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新的攻击手段或者计算能力的提升,定期更新密钥可以降低密钥被破解的风险。不同算法的密钥更新周期可能不同,这取决于算法的安全性、应用场景等因素。

安全销毁密钥

  • 当密钥不再使用时,需要安全地销毁密钥。对于后量子密码的私钥,安全销毁尤为重要。销毁过程要确保密钥数据被彻底清除,不能被恢复。可以采用多次覆盖写入、物理销毁存储介质等方式来安全销毁密钥。

后量子密码的算法效率如何提高?

一、算法优化

数学结构简化

  • 对于基于格的密码算法,深入研究格的数学结构,寻找更简单的表示方法或计算方式。例如,在最短向量问题(SVP)和最近向量问题(CVP)的计算中,探索新的算法来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步骤。通过简化格上向量运算的规则或者利用格的特殊性质,降低计算复杂度,从而提高算法效率。
  • 在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中,优化纠错码的构造和译码算法。例如,采用更高效的编码方式,使得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计算量减少。研究新的译码算法,能够在保证纠错能力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算法的运行速度。

算法并行化

  • 许多后量子密码算法具有适合并行计算的特点。以基于多变量多项式的密码算法为例,可以将多变量二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利用多核处理器或者分布式计算系统进行并行计算。通过合理地划分任务,提高算法在多处理器环境下的执行效率。
  • 对于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在哈希函数的迭代计算等环节也可以采用并行化技术。例如,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同时对多个数据块进行哈希计算,然后合并结果,从而提高整体的计算效率。

二、硬件加速

专用芯片设计

  • 针对后量子密码算法的特点设计专用芯片。例如,对于基于格的密码算法,由于其计算涉及到大量的向量运算和模运算,可以设计专门的格运算芯片。这种芯片可以在硬件层面优化运算电路,提高运算速度,降低功耗。
  • 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设计专门用于纠错码编码和解码的芯片。通过定制化的硬件电路,能够比通用处理器更高效地执行后量子密码算法中的特定运算。

利用现有硬件加速技术

  • 利用现代处理器中的特殊指令集来加速后量子密码算法。例如,一些处理器支持向量指令集(如AVX),可以将后量子密码算法中的一些向量化运算利用这些指令集进行加速。
  • 在图形处理单元(GPU)上实现后量子密码算法的加速。由于GPU具有大量的计算核心,适合处理并行性较强的计算任务。对于一些可以并行化的后量子密码算法,如基于多变量多项式的部分运算或者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中的哈希值计算部分,可以在GPU上进行加速计算。

三、参数优化选择

密钥长度调整

  • 合理选择后量子密码算法中的密钥长度。密钥长度过长会增加计算量和存储需求,降低算法效率;而密钥长度过短则会影响算法的安全性。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后量子密码算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安全性需求,确定合适的密钥长度。例如,在基于格的密码算法中,根据所保护数据的敏感程度和面临的安全威胁,选择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在计算上相对高效的密钥长度。

算法参数优化

  • 对于每种后量子密码算法中的特定参数进行优化。以基于超奇异椭圆曲线同源的密码算法为例,其涉及到曲线参数、同源映射参数等。通过数学分析和实验验证,找到这些参数的最优取值范围,使得算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计算效率得到提高。

后量子密码的算法优化方向有哪些?

一、基于数学原理的优化

简化计算问题

  • 对于基于格的密码算法,进一步探索格上问题(如最短向量问题SVP和最近向量问题CVP)的简化计算途径。研究格的结构特性,尝试找到更高效的算法来逼近最优解,而不是直接求解复杂的格问题。例如,通过研究格的低维子结构或者特殊格类型,开发出针对性更强的计算方法。
  • 在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方面,优化纠错码相关的计算。比如改进线性码的译码算法,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步骤。可以从编码的构造方式入手,设计出更利于计算且保持高安全性的编码方案,从而提高算法效率。

利用数学关系简化算法流程

  • 在多变量多项式密码算法中,深入分析多变量二次方程组之间的数学关系。尝试通过代数变换等手段,将复杂的方程组转化为更易于计算的形式。例如,寻找方程组中的对称关系或者可约简的部分,以减少求解过程中的计算量。
  • 对于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利用哈希函数的性质来优化算法流程。比如研究哈希函数的碰撞特性,通过合理设计算法,减少为避免碰撞而进行的多余计算,提高哈希运算的效率。

二、计算资源利用优化

内存访问优化

  • 后量子密码算法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优化内存访问模式至关重要。例如,在基于格的密码算法中,合理安排数据的存储结构,使得在计算过程中能够更快速地访问所需数据。可以采用缓存友好的数据存储方式,减少内存访问延迟,提高算法的整体运行速度。
  • 对于多变量多项式密码算法,优化中间结果的存储和调用方式。避免重复计算和不必要的内存占用,通过有效的内存管理策略,提高算法在有限内存资源下的执行效率。

并行计算优化

  • 许多后量子密码算法具有并行性潜力。以基于格的密码算法为例,其向量运算等部分可以并行处理。进一步优化并行计算的调度策略,合理分配计算任务到多个计算单元(如多核处理器或分布式计算节点),减少任务之间的等待时间,提高并行计算的效率。
  • 在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中,当处理大量数据时,可将数据分块并行进行哈希计算。优化并行计算中的同步和通信机制,确保各个并行任务能够高效协同工作,提高算法的总体性能。

三、算法结构优化

混合算法结构

  • 探索将不同类型的后量子密码算法进行混合。例如,结合基于格和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的优点,构建一种混合的加密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利用一种算法的优势来弥补另一种算法的不足,同时优化整体的计算流程,提高算法的安全性和效率。
  • 考虑将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与其他后量子密码算法相结合,如在密钥交换过程中,先利用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进行初步的身份验证和密钥协商,再结合基于格的密码算法进行更深入的加密操作,通过这种混合结构优化算法的整体性能。

精简算法步骤

  • 对后量子密码算法的步骤进行详细分析,去除冗余步骤。以基于多变量多项式的密码算法为例,检查算法中的计算步骤是否存在可以合并或者省略的部分,在不影响算法安全性的前提下,简化算法流程,从而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

后量子密码的算法可扩展性如何?

一、基于格的密码算法

参数调整与扩展

  • 基于格的密码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例如,对于格上的最短向量问题(SVP)和最近向量问题(CVP)相关的算法,可以通过调整格的维度等参数来适应不同的安全需求。增加格的维度通常会提高安全性,但也会增加计算复杂度。这种参数调整的特性使得基于格的密码算法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如不同的安全级别要求、计算资源限制等)进行扩展。
  • 在格密码算法用于密钥交换或加密等不同功能时,也可以通过调整算法结构来扩展其功能。例如,从简单的基于格的密钥交换协议扩展为支持多方参与的密钥交换协议,通过合理设计格上的运算规则和交互流程,实现功能的扩展。

与其他技术结合的扩展性

  • 基于格的密码算法可以与其他新兴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扩展。例如,与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结合,在量子安全通信的框架下,格密码算法可以提供额外的加密和认证功能。这种结合可以拓展其在量子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范围,从单纯的后量子密码功能扩展到量子安全体系中的综合安全保障功能。

二、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

编码类型扩展

  • 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主要体现在编码类型的扩展上。不同的纠错码(如线性码、循环码等)可以用于构建密码算法。随着新的纠错码理论的发展,新的编码类型可以被引入到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中。例如,从传统的线性分组码扩展到更复杂的非线性码或者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等,通过改变编码方式来调整算法的安全性、效率和功能特性。
  • 在密码算法的功能扩展方面,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可以从简单的加密功能扩展到数字签名等功能。通过利用纠错码的特性,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安全需求的密码算法结构,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安全保障扩展。

适应不同网络环境的扩展

  • 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进行扩展。在无线网络环境中,由于信道噪声等因素,对纠错能力要求较高。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可以利用纠错码的纠错特性,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适应无线网络的不稳定信道环境。在物联网(IoT)环境中,对于资源受限的设备,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和简化算法结构,将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扩展到低功耗、低计算能力的设备上,实现从传统网络到新兴网络环境的扩展。

三、基于多变量多项式的密码算法

方程组规模与复杂度调整

  • 基于多变量多项式的密码算法的可扩展性与多变量二次方程组的规模和复杂度调整有关。通过增加方程组中的变量数量和方程数量,可以提高算法的安全性。然而,这也会增加计算复杂度。这种可调整的特性使得算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安全需求进行扩展。例如,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下,可以适当增加方程组的规模,而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规模以满足计算效率的要求。
  • 在功能扩展方面,基于多变量多项式的密码算法可以从加密功能扩展到密钥交换功能。通过重新设计多变量多项式方程组的构造和运算规则,实现不同安全功能的扩展,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

与其他密码技术融合扩展

  • 基于多变量多项式的密码算法可以与其他密码技术融合以实现扩展。例如,与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结合,在身份认证过程中,利用多变量多项式密码算法进行密钥生成和加密,同时利用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进行消息认证码的计算,从而扩展其在身份认证和数据完整性保护方面的功能。

四、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

哈希函数组合与迭代扩展

  • 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可以通过组合多个不同的哈希函数或者增加哈希函数的迭代次数来扩展算法。增加哈希函数的迭代次数可以提高算法的安全性,但也会增加计算时间。这种可调整的特性使得算法能够根据安全需求进行扩展。例如,在数字签名应用中,通过多次迭代哈希函数来增强签名的安全性。
  • 在功能扩展方面,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可以从简单的消息认证功能扩展到密钥派生功能。通过设计合适的哈希函数组合和迭代方式,将哈希值转换为满足特定要求的密钥,从而扩展其在密钥管理方面的功能。

适应不同数据类型的扩展

  • 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可以适应不同数据类型的扩展。无论是处理文本数据、图像数据还是二进制数据,都可以通过适当的预处理和哈希函数的应用来实现安全保障。例如,在物联网环境中,对于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温度、湿度等数值数据和设备状态等二进制数据),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可以通过调整数据的表示方式和哈希计算方法,扩展其对不同数据类型的安全处理能力。

后量子密码如何应对量子计算机的威胁?

一、基于新型数学难题

格密码学

  • 后量子密码中的格密码算法基于格上的数学难题,如最短向量问题(SVP)和最近向量问题(CVP)。量子计算机虽然强大,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量子算法能以多项式时间解决这些格上的难题。格密码算法利用格的几何结构,通过构造公钥和私钥,使得在量子计算环境下,攻击者难以通过计算找到对应的密钥或者破解加密信息。

编码密码学

  • 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依赖于纠错码理论中的困难问题。例如,McEliece密码体制利用线性码的译码难题。量子计算机难以利用其计算优势来破解这种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因为纠错码的译码问题在量子计算环境下仍然具有很高的计算复杂度,从而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

多变量多项式密码学

  • 这类密码算法基于多变量二次方程组的求解难题。量子计算机在处理多变量二次方程组时,没有有效的快速算法。后量子密码中的多变量多项式密码算法通过构造合适的多变量多项式系统,使得量子计算机难以对其进行求解,进而保护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哈希密码学

  • 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利用哈希函数的单向性等特性。哈希函数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量子计算机虽然有Grover算法等可加速搜索,但对于足够长的哈希值,仍然难以通过量子计算来找到碰撞或者逆向推导出原始数据,从而保障了基于哈希的后量子密码算法的安全性。

二、增加计算复杂度

参数选择

  • 后量子密码算法在设计时会精心选择参数,以增加计算复杂度。例如,在基于格的密码算法中,通过选择合适维度的格,使得量子计算机在计算格上的问题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对于其他类型的后量子密码算法,如多变量多项式密码算法中的方程组规模、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中的码长等参数的选择,都旨在提高量子计算机破解的难度。

多层加密结构

  • 采用多层加密结构也是应对量子计算机威胁的一种方式。通过将多种后量子密码算法组合或者在一个加密过程中多次应用同一种算法,增加整体的计算复杂度。例如,先使用基于格的密码算法进行一次加密,再使用基于哈希的密码算法对结果进行二次加密,这样量子计算机要破解就需要依次解决两种不同类型的高复杂度问题。

三、持续研究与改进

算法优化

  • 后量子密码领域不断进行算法优化。研究人员通过对现有算法的数学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更高效的计算方式或者改进算法中的薄弱环节。例如,优化基于格的密码算法中的格运算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步骤,提高算法在应对量子计算机潜在攻击时的安全性。

新算法探索

  • 持续探索新的后量子密码算法。随着量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攻击手段。因此,不断探索基于新的数学理论或者概念的后量子密码算法,如基于拓扑学的密码学等新兴领域的研究,为应对量子计算机的威胁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关文章
  • 后量子密码学的真正价值:超越量子威胁的密码革新
    218
  • 后量子密码学的未来准备
    181
  • .NET 10 引入 后量子密码学 (PQC)
    205
  • 美国CISA 宣布建立后量子密码学计划
    633
  • 避免量子密码陷阱:为量子密码安全做准备
    457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