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呃,其实自己介绍自己还是有点尴尬的这么一个事情,然后我跟大家去简单的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吧。呃,其实像之前华哥做第一场演讲的时候,会频繁的提到英Q的这个平台,我之前的话其实是英Q的一个主编,然后现在的话是在腾讯云开发者社区这边做主编,然后我自己的话,其实是在开发者社区的这个领域内的话,是大家从业了有八年多,然后之前的话其实也是呃,自己操盘过,或者说自己去创作过很多篇的一个技术的10万加的一个文章,然后包括我自己也是即刻时间的一个编辑训练营的一个作者的之一,我写的那个模块的话是呃,技术文章怎么样取标题,然后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其实是可以去搜一下这个编辑训练营的这个专栏,不贵几块钱,然后里面的话其实对呃做一些技术创作的话,其实还是挺有帮助的,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一下。呃,我今天分享的题目的话,大概就是分成这四块吧,然后首先会跟大家介绍一下技术创作的一些误区和相应的一些解法,然后包括是我之前做过的一些我觉得还蛮有意思,或者说是流量会比较受欢迎的一些选题,背后的一些实操的逻辑,然后再去跟AI相关的一些东西,包括我们今天可能需要去发布一个腾讯云开发者社区的这样的一个内容的一个规范。
01:24
然后首先呃,要跟大家聊到的第一个误区的话,就是很多人会觉得说只有高手才能去做一个创作,这可能是在我运到的很多的在做技术创作的过程中,很多同学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觉得我自己学的不怎么样,或者说是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在前了,就像华哥之前提到的很多的一些呃方向上的东西,其他其他的人都写过了,然后大家也都写的挺好,我自己读起来我都觉得他们写的很好,那我为什么还要去做一个创作,可能我创作出来的东西其实是没有人对这块感兴趣的,这这个应该是绝大部分同学去做,呃内容创作的时候会碰到的第一个误区,其实实际上的话并不是这样。
02:11
呃,我觉得一个相应的解法的话,就是我们可以去把这个东西去拆解成很多的一个方向,比如说你自己的天赋点到底应该是在什么样的地方,如果像像华哥这样的可能天赋点我们更多会在架构的这个领域上,然后像陈老师这边可能更多是呃,锚定在算法的这个阶段,那其实你的天赋在哪,就决定了你自己的这个平台,或者说你的定位是什么,然后解决了这个定位的问题之后的话,你其实就可以去分析一些,如果是说你是对技术创作,还有一些在为自己,而且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的诉求,比如说挣钱,或者说是获取更大的一个技术影响力的话,那可能你会需要去分析一些跟你的定位相同类型的这些账号,已经做的还不错的这些账号,他们的一些相关的一些内容,或者说一些选题上的一些逻辑,包括他们在运营上的一些手段,然后从这个点前两步做完之后。
03:11
我们可以去做自己的一个计划,这个其实是开始的一个过程,也是绝大部分同学最后放弃的一个阶段,所以我觉得怎么样前面的东西,后面的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先开始去做,这个是非常核心关键的一个事情,然后在做完之后,你可能会定期的去发布一些相关的一些内容,然后你在不同的平台上都有不同的一些数据的一个结果,这个其实这些内容的一些数据,你汇总起来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什么样的标题是受读者欢迎的,什么样的选题在什么样的不同的一个平台上是受不同的读者喜欢的这些东西,你其实你慢慢就会发现不同的平台,它所取所取得的一些数据的效果,包括不同的选题,不同的标题,他所取得的一些效果都是不一样的,然后你把这些东西都给他去分分别类的去自己去做了一些分析之后,你之后再去做一些内容的时候,你就会有意识的去往这个最受大家欢迎的方向上去。
04:11
做一些呃,倾斜这块的话,可能就是会对你的长期长期的一个运营会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帮助,然后最后一个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需要去寻找到一个正反馈的来源。这其实也是很多,前面像陈老师提到我写的一篇文章,发布出去之后,有人给我点赞,有人给我评论,我就觉得很高兴,我觉得这个其实就是呃正反馈的一个来源,就是我做这个事情呃出去之后有一个成就感,他能让我获取一个外界对我价值的一个认定的一个认可,我觉得这个事情就是我能持续的坚持做下去,如果说我发我做了很多的一些内容的东西,但是我又不敢往外面去发,我可能就自己时不时的我去看两下,我就自己欣赏一下自己,但可能呃你你会担心我发布出去会被人喷,但是如果说是你发布的东西出去没有一些评论,没有一些人跟你去交流,甚至说没有人喷你的话,我觉得这个事情你基本上是很难去坚持下去做的,所以这个其实是第一个误区和相应的一些解法。
05:13
然后第二个误区的话,就是我们会觉得只有经典的话题才是值得去做创作的,其实这个问题的话,也是在内容选题的时候,大家会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之前去做一些跟技术相关的一些选题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觉得说呃就单独的某一个领域上的一个,就像刚刚呃李老师讲的那个red的一些分布式锁的一些具体的一些呃应用的一些场景,可能这个东西大家觉得呃很经典,但是也很普遍,就是我可能做这个东西没有什么一些新的一些点,或者说是呃,我觉得我对这些领域里面一些非常经典的话题我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我觉得我可能不太能创作这个经典的一些选题,这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误区,然后解法的时候,我其实这这个图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话,我觉得其实是在很多的场景内都是可以得到一个很。
06:10
很一个很很那个的一个体现,比如说在内容的一个受众的方向上,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你如果是你自己的盘子大了以后,你会发现发什么东西出去,你的读者可能都不满意。你如果发了一篇偏向于底层原理或者是教程相关的东西,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小白才看,我现在已经是一个资深的研发了,我看你这个东西对我产生不了任何的价值,然后如果是你会发一些呃,架构的一些设计,或者说是一些实践的一些案例的话,那小白可能觉得你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太高级了,我看不懂,我看不明白,这个东西对我没有没有价值。然后如果说是你是去发布一些跟技术趋势相关的,或者说是我预测未来的那个技术发展,还有一些商商业上的一些价值的一些点的一些成就的话,那可能更多又是一些更高级别的一些人才感兴趣,然后很很多时候往往就是我们到了一个比较高级别的这样的,或者说比较资深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鄙视那些小白的一些需求。
07:15
然后你的,但是你又会发现你的受众的这个基本盘可能都是小白。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我为了保住我的基本盘,然后我天天收到一些,呃,一些比较有影响力,或者说是一些比较优质的用户的一个灵魂的拷打,是你每天发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有什么价值吗?好像对我,对我这些人也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如果我不发这些东西,我发对他们有价值的东西,那我这个阅读上蹭的一下就掉下去,所以这其实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这个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时候,就就会发现,如果是一些基础的内容。他受众很广,但是他的评价或者说是一些转发可能会比较低,然后如果是一些中间的内容。他可能是呃,效果还会比较不错,可能往上往下的人都能去做一些呃知识的一些获取,然后如果是一些比较高阶的内容,往往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是一个曲高和寡的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其实这块的一个关键的一个解法,我觉得其实就是一个呃,你怎么样去获取一个独特的视角,加上一个反常规的一个思维,什么叫独特的视角,就是比如说如果是一些很经典的话题,就是刚刚讲到的一个分布式锁的一个问题,那可能你如果是还是说一篇文章讲清楚分布式锁的叉叉,叉叉这种东西可能就是。
08:35
我大概能知道你会要讲一些什么东西,可能我觉得对我来说就不会太有价值点,但如果我说我从这个角度上去出发,我会找到一些。从问题切入的一个这样的一个状态,但实际上我最终要讲的这个东西,可能跟呃,前面的一种方式是不呃是相同的,但是我用一种问题切入的角度,可能就是实际上我们在真正的工作的场景中,或者说这些生产状态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然后这样的问题恰恰都是很多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就是假如说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怎么样去解决,而不是说我去普遍的去学习一些相关的一些解法,或者是一些知识的一些体系的理论,这样的话,其实是对我自己来说,这个知识是没有实用的价值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是需要去找一个独特的一个视角,然后反常规的思维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呃。
09:29
好几年前区块链的这个技术特别火,就是这个概念也炒的特别火,大家都说区块链是未来的一个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或或者说是最后的一个。下一个阶段的一个终极的一个技术,然后你如果是跟着这个视角去做这个事情,大概率的话,你可能就只能蹭到一些,在前期这个热量会比较高的情况下,你能测到一些流量的资资源,但如果是随着这个流量慢慢的消退,你还是用这样的方式去做区块链的这个内容,你可能就是没有太多的人会去打开这个事情,那这个时候你反常规的思维就是什么呢?大家都在吹区块链。
10:07
我是不是可以找一找区块链的这个东西,他有没有一些什么反面的东西,就是我之前做过一篇选题,就是他他全文的文章的一个,有一句观点,我把它作为了这篇文章的一个,呃,标题就是说区块链是一个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呃,标题的这个观点发出去之后,大家会觉得跟现在吹的区块链是下一代的一个解决方案,是下一代的技术的一个终极,就就会发现完全其实是一个背道而驰的这样的一个逻辑。然后其实很多人。也特别看不惯在某一个阶段内,某一个技术被吹的最火,然后如果你是从反面的角度上去呃切入这个话题的话,你会发现你收获到的流量可能比你跟着风去吹它会更加的有有意思,有价值一点,所以这个其实是一个反常规的思维,在我们做呃技术内容选题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11:06
然后第三个误区就是干货越多越好,这其实很多同学在做呃技术内容的时候,也会经常犯到的一个错,包括是刚刚我跟华哥在下面还在还在笑,笑着看到那个陈老师的PPT里面有一个呃公式,有一些函数,还有一些公式,然后我俩就在那笑说,我说一般来说一篇技术文章里面如果公式比较多的话,他的阅读量一定会很惨。然后呃,华哥就补了一句说,呃,尤其是在那个文章开头就特别多公式的时候,所以这个其实就是一个特别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说算法的我们这个选题,大家可能都知道它的知识的一个门槛其实是非常高的,它本身这这就代表了算法的这类内容,它肯定就是非常干货,但是这个干货的内容发出去可能会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效果其实不是特别好。然后这个左边的这张图的话,其实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国外的做的一个针对呃,网站上的一个人体眼球的这样的一个移动轨迹的一个热图,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时候我们在PC端去看一些内容的时候,你的眼球移动的轨迹可能是F型的。
12:18
就是我们会在开头,还有靠近左边的这个位置,是我们眼球关注的一些重点,然后其实是在很多的其他的地方,大家的眼球可能就是说扫一眼就过去了,我们不会去注意去看它里面具有一些什么样的一个细节,所以这张图放在这里的解决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其实是在做一些内容产出的时候,是需要去合理的去安排这个知识的密度的,如果一篇内容他的知识密度很高,就代表你这个人其实很厉害,但是往往对于用户来说。他的单个的呃,单位时间内的接受的程度的话,他可能只能会看一下你的标题,你的开头,你的结尾,然后中间的一些你加粗变色展示的一些内容,所以这块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可以利用左边的这个眼球的这样的一个原理,就是你重点把你的一些核心的这篇内容的一些呃知识的密度去展,展现在这些最重要的地方。
13:18
然后其他的地方的知识的密度,甚至说大部分时候,对于现在的移动端的一些阅读体验来说的话,它其实是不重要的。然后第四个误区的话,就是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写文章应该是一个追求完美,或者或者说是一蹴而就的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个其实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在这个开发者社区里面做内容做了八年多,我极少数有文章是一下子就写出来,而且我一下子写出来那些文章基本上都是骂人的文章,所以实际上我们在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自己的内容的输出的话。除非是你有些话憋在心里很久了,你不得不去把这些东西说出来,然后说出来之后你会觉得心里很爽的这种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下,你写出来的内容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大部分情况下我可能就是呃,我今天想想了一个选题,或者说是我的客户给了我一个命题作文,我想要怎么样去吹一下他们的一些产品,那这样的时候,其实很多的时候我可能呃,时间周期都会比较长,而且我。
14:24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datalan。钱,然后才能把这个内容给提交出来。所以。我们一些相关的一个解法,其实跟之前前面两位老师的也也有很多也是很很类似的地方,第一个是搭建自己的素材库,素材库这个东西其实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你想要体系化或者说是持久的去做一些呃内容输出的情况下,比如说像我之前做呃一些选题,哪怕是说那些我一蹴而就我想写好的一些内容,它里面其实很多的一些呃素材观点、数据都是来源于我过往的一些积累,我可能会把一些我定期看到的一些技术圈相关的一些有意思的一些言论,或者是有意思的一些数据报告里面的一些数据,或者说有一些我觉得其实是跟我的常规思维认知会不一样的一些观点和认知的这些东西,把它放在我的一个素材库里面去做一个整合,然后等到我要去写相关的选题的时候,我会发现,诶,其实很多东西我。
15:27
想要说的跟他们我们之前看到的一些相关的数据是有一个match的这样的一个点,所以我这个时候其实就可以快速的把我的文章的结构给填充起来。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去记录这个灵光一闪的瞬间,我不知道大家平常生活里面有没有会遇到一些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呃,你有时候就突然觉得自己有一个点子特别妙,就你觉得这个点子出来之后,你就是自己都觉得眼前一亮,但很多时候你可能当时在坐在地铁上,或者是在上厕所,或者是在别人跟别人玩,然后因为种种样样的原因,你就忘记了把这个东西记下来,等到你。
16:10
晚上快睡觉之前,你想去回想起来。然后你把你的头发都揪没了,你薅没了之后,你会发现我死活就是想不起来这个东西,我的这个点子是什么,这个其实就是很很很蛋疼的一个事情,所以大家如果是养成一些习惯,包括现在我们很多的像iPhone啊,或者是安卓的一些手机都有一些应用,就是你有一个idea,你不管你在哪,你先把停下来,拿出手机先把它记下来,或者是用语音的一些方式,或者说是用文本的一些形式去把它记下来,这样的话,你在后续去做一些选题的一些,呃产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其实是有非常多的一些以前就已经积累下来的一些选题了。然后最后就是改文章改多少遍,我觉得其实改三遍就差不多了,但是其实对我自己来说的话,我我我写出来的文章,我很少去改,因为我在做内容,呃,输出之前,我其实是大家自己就会想好一些相关的一些呃,比较好的一些点,还有一些观点,包括是一些文章结构的事情,所以我改的时候其实是很很慢,然后呃,但是我觉得大家的话就是可能你是多,如果是刚刚开始做创造,你可能去多去改一改你自己的内容,但是也不要改太多,可能改个三遍左右就可以了,尤其这样我们那个新媒新媒体的这个时代的话,其实你根本不需要去追求一些完美,其实完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特别低的这样的一个呃情况。
17:34
然后最后这块的话,可能就是一些传播上的一些心理学的一些思考,我们很多时候去选择去主动的去关注一个账号,不管他是呃公众号也好,还是视频号也好,不管说他是微博还是什么样,我们很多时候其实是是追求一个获得感,获得感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要么给我去提供一些知识上的价值,要么去给我提供一些情绪上的价值,如果说你能给我去,我追求就是想去学习,那我可能关注你这个账号更多就是看重你的知识价值,然后如果我是想呃,我觉得我的工作生活已经这么苦逼了,我就是想搞一些那个呃非常呃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但是就是能让我爽的一些内容,那可能这块就是给你去提供情绪价值,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么就是追求知识价值,要么是追求情绪价值,这块是对我们做关注的时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我们怎么样去关注更好,就是为了获得这些情绪或者说是知识上的价值。然后在现在。
18:34
这个新媒体的这呃时代的话,我觉得情绪价值的一个获取追求是远远大于知识价值,可能90%以上的人追求的都是情绪价值,剩下10%的人呃关注知识价值呢,他可能也不会把一篇呃知识分享的东西全部读完,他可能扔到自己的收藏夹里面,然后或者说是囫囵吞枣的看几遍,看一遍然后就没有后续了,所以其实大家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干货文章的阅读量特别低,然后一些呃挑动情绪的一些水的文章,就是它的流量会特别高,这其实就是本质上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
19:09
然后另外的话就是呃,我们可以去想一下,我们在呃,比如说在微信的这个生态内,你的公众号,或者说是一篇10万加级别的一个内容,它的绝大部分的流量的来源,并不是来源你你粉丝积累的这个阅读的量的本身,它更多的情况下是来自于这个整个微信的这个生态类的话一些,呃,靠转发,不管是转发到微信的社群也好,还是转发到朋友圈也好,这块的内容,我们为什么要去转发一篇呃这个东西放到自己的朋友圈,大家也可以去呃想一下自己的这个核心的一个逻辑,我觉得可能很多情况下就是呃,我跟你这篇内容里面的某个东西共情了。比如说前面讲到区块链的那个,我觉得这个朋友圈里面吹区块链的人太多了,我把这个呃,踩区块链的东西分享出去,然后就显得我跟你们其实不是一类人,我是非常有独特思考的一个人,这个其实就是因为我跟这个观点共情了,然后另外的话就是可能就是。
20:10
我们大家其实每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其实是有打造自己的一个人设嘛,就你可能不希望别人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小白的人,就是大家会发现,如果是很多技术教程类的内容,这个内容往往收藏量极高,但是转发率极低。因为转发到朋友圈之后,就好像显得我是一个小白,可能我对这些东西,其实我的现在的对于知识理解的一个获取的需求,我处在很初级的阶段,那如果是我去转发一些架构设计,或者说一些技术趋势,然后我再配上一些我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可能就是朋友圈的人们觉得啊,我好像很懂的样子,所以这个其实就是呃,我们在转发的时候,就是可能是需要去跟共情,然后加上我们怎么样去看待自己的这个,或者说你目标用户的他的呃这个社交人设的这样的一个打造的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只要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击中了他。
21:10
那他就有可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然后他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之后的话,可能会有更多跟他相类似的人,因为这一句话共情,然后最后引起这样的一个病毒性的一个传播。然后最后的话就是一个留存,留存的话我觉得可能就是一个陪伴感,就是给呃,给大家对未来抱有一种期待,就不管是你做知识的价值的分享,还是做情绪价值的这样的一个输出,核心的话就是你关注我以后,还有或者说是你关注我这个账号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一些福利上的一些输出,这种其实就是把这个传播上的一些从关注到转发到留存的这三三个阶段比较好的做了一个一个呃。解解答吧,然后接下来去跟大家去重点讲一下我之前做过的一些我呃觉得还不错的一些选题背后的一些实操的一个逻辑。
22:04
然后第一个话题就是,呃,这个其实是一个。呃,纯属虚构的这样的一篇文章,他其实是,呃,我大概是好几年前在那个的那个公众号上写的这篇文章的话,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的公众号的粉丝数应该还是差不多接近50万吧,然后这篇文章的话是最后是将近9万的一个阅读量,然后包括他的评论可能有大几百条,这这种的话,就是在现在的这个,呃,一些内容平台的生态里面的话,大家会觉得打开率高,评论高,然后转发略高,这些东西的话,可能会让这个推荐的算法的那个平台鉴定任认定你这个内容是一个比较优质的内容,你可能会得到平台更多的一些推荐流量的一些加持,所以这这块给大家讲一下当时怎么样去做的这个一个呃选题首先就是一个话题性,就很多时候我们去做一些选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是没有话题性的话,那你很多时候你的内容的一个呃数据都会比较惨,所以这块的话题性体现在什么。
23:09
这样的情况,一个是大厂程序员的一个职级的一个名片,尤其是呃P8这个其实是一个技术圈挺关键词的一个这样的一个词,然后另外一块就是小公司对大公司的一个呃迷信,最后就是一个百万年薪的这样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职级加上大公司加上这个钱。这几块其实就会命中你的目标用户,他们这几个关键词就像一个钩子一样,就把这个鱼给钓上来。然后故事化的话,就是我其实在前面的做的一些场景化的前提的设置,包括是写了一些有代入感的一个故事的表述,然后是可以让他去顺畅的往后去读就是。最后的话,其实一个很重要的点,我觉得是冲突,冲突感这个词。这个可能大家做以后去做一些内容的输出的时候,可以非常有意识的去关注一下冲突感这三个字,就是我们这边的一个冲突感,就是P8和水货他之间的一个呃认知,他是一个冲突。然后另外一块就是我在大厂做螺丝钉,但是我在小厂,我可能需要你是一个全站什么都行的这样的一个需求,所以这两块的话,其实也是一个本质上的一个需求的一个冲突。然后第三块就是一个光环和现实的冲突,光环就是什么大厂大,大家对大厂的认知会有一些光环,但实际上在现实中,如果是到大厂的一些程序员去到一些创业型的公司,很多时候会发现会有水土不服,然后出现一些很很常见的一些问题,所以这块的一个主要的一个,呃。
24:42
案例的一个总结就是当你把话题性结合冲突感,然后再做一些故事化的一个表述的话,这篇文章的一个完读率会特别好,然后他的点开率会特别好,然后他的分享转发会特别好,然后包括他的评论里面撕逼的情况也会非常的多,就是有有些人会占你的观点,有些人会错误的解读你的观点,有些人会回击那些喷你的观点,就是什么样的人都会在这个朋友圈里面,这个留言区出现,然后可能留言区满了之后,会把这篇内容分享到朋友圈,然后把自己本来应该是要放在留言区里面的那个内容放到自己的朋友圈,然后吸引更多人点进来这篇文章,然后可能又在朋友圈里面跟他互相对喷,所以这其实就是一个呃,非常经典的这样的一个面向流量的这样的一个选题的一个操作的一个案例。
25:33
然后第二个案例的话,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就我们怎么样去选好一个切入的一个角度,其实是非常重要,这篇有一个很多的一个d buff,首先它是一篇商单,大家可能知道如果你是一篇呃技术的文章,你想达到10万家的这样的一个数据已经是非常难了,这样华哥这么多年也就一篇对吧,那如果是我是要不仅是要达成10万家,那我这篇文章他本身是一个商业的一个客户给过来的一个需求,这个其实就是更难。然后另外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个目标的公司相对不那么的fancy,就是不那么的潮,大家对呃某手这家公司其实是有一定的呃偏见在内的,就可能想到的都是土味,然后三四线小城市,小镇青年,然后什么天天奥利给什么之类的,就大家会觉得这些人人群跟搞技术的好像不是那么匹配。
26:29
然后第三个问题就是他们的比较,呃,突出的一些技术的方向,一个是AI,一个是音视频,然后恰巧这两个方向都挺窄的,就相对如果说我们做架构的,做后端的,做前端的来讲的话,这这两个领域的话,其实是受众群体会非常窄。然后最后的话就是呃,他这个商单,当时是他们呃公司要上市之前进入了一个缄默期,我们也不能去呃做一些对相关的一些技术高配的一个采访,他们把呃就是他们的公关的团队,把这些素材给到了四家,四家还是五家那个技术媒体去做同样的事情。
27:10
然后大家拿到的素材都是那个2万字的PDF里面的所有的素材,所以你几乎能想象到其他几家。做这个选题的出发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绝大部分都是从AI和音视频的这个角度上去出发,但如果从我的角度上去解读的话,因为我们的目标数据要求还挺高的,这个时候,呃,这篇文章的KPI,我的KPI是5万以上的阅读。然后我觉得按照我们的对我账号的用户的了解程度,我觉得从AI和音视频这两个角度上去出发的话,我可能我的阅读量最多是1万出头。那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去。做这个内容的一个选题的一个结果,然后还还比较蛋疼的就是呃,那几家账号的,就是其他几家友商,他们特别快的就把文章发出去,然后就发现果不其然,我想到的那些角度他们都用了。
28:06
然后也果不其然,他们的数据效果都不是特别高,那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样去保证我这块的一个数据的结果,然后我读了他的2万多的一个,呃,PDF的里面的文字的内容,我找到了111个关键的数据就是。他们的CEO写下了70万行的代码,然后这家公司马上要上市了,这个比较关键的切入的角度就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呃研发同学可能有一个叫工程是原教旨主义的这样的一种追求,就是我会觉得技术价值是最崇高最至上的,我觉得很多时候,包括是之前很多的经典的话题,就是讨论,讨论了很多年还在讨论,就CTO应不应该写代码。或者说是架构师应不应该写代码,或者说是我当上技术管理者之后,我应不应该写代码,这个问题就是对于很多的技术同学来说,包括这么多年都一直在,呃,持续不断的去。
29:00
呃,讨论这个问题,那从从我的角度上去看的话,我觉得这个其实就是我的切入点,这家公司不仅CTO写过代码,他们的CEO把写了70万行代码,70万行代码这个数据已经是很很令人咋舌的这样一个数据了。如果是一个。我不知道大家自己研发同学有没有统计过自己一年写代码的行数的数量,70万行代码如果让你写的话,你可能在工作中需要写多久?多长的一个时间才能写下70万行代码,而70万行代码还是业务上的一些代码,所以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呃有意思的一个切入的角度,那这篇呃,找到这个切入角度之后,里面文章的所有的话都不重要了,这篇文章的10万家的来源就就是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发出去之后,一个小时就达到了9万多的阅读,我们没有花一分钱额外的那个输出,然后去达到了10万加的这样的一个成果,然后包括是我们的客户非常的满意,然后包括评论区的评论都非常的正向,因为大家觉得我之前对这家公司其实是有一些偏见的,但是我这个东西发出去之后,大家会觉得他们的公司会特别的极可反。
30:11
然后最后大家可以猜一下我这边商单拿到了多少钱的奖金。可以猜一下。1000块钱这么保守吗?嗯。呃,其实那个同学1000块钱是非常接近了,我拿到了1200块钱的一个奖金,就如果是呃。然后大家可以算一下,我是1%的奖金,可以算一下这篇商单是多少钱啊,我就不把具体的数字摆出来,但是这个其实是好几年前的这样的一个情况,实际上现在的话会比当年会更贵很多。然后。一篇10万加的文章,我就也就拿到了1200块钱的奖金,还要合并个税扣税,其实是非常非常蛋疼的一个事情。
31:05
然后第三个的话,就是刚刚其实有同学提问到我们怎么样去做一些热点事件的一个。呃,操作这块的话,其实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热点事件的结合的一种方式,其实对我自己总结的话,其实是热点事件的话,你可以有很多种的一个切入的一个角度,首先我们其实最常想到,也经常去做,包括效果也最好的一种可能就是。我能把这个速度给抢抢下来。那这个时候我可以拿到第一手的时效性,拿到第一手的时效性的话,我这边内容发出去肯定就是效果会非常好,我举一个举一个非常可能。看起来会非常觉得大家会觉得离谱,甚至觉得有点呃那什么的,但是效果的确非常好,就是有一次某一个公众号。在准备去吃饭之前。刷到一条评论说霍金去世,去世了。
32:03
然后本来要去吃饭的那个编辑回到自己电脑上打了几十行字,刚刚霍金去世了,然后把这个东西发到了呃公众号上,然后发布出去,那个号平常一篇文章可能也就是好的情况下,能到呃不到1万的一个阅读上,然后那篇发布出去之后,他们居然是全网第一个发布这条消息的中文媒体,然后他们发布出去之后,那篇文章成了他们那个账号唯一的一篇10万家。就是这个,还有一些更更扯淡的更那个。跟不到的一些做法,有些公众号可能已经把某一些的,呃,技术圈内的上了年纪的泰山北斗的讣告已经写好了。这个这个大家就自己理解一下,然后第二种的话,我们是做深度就是。
33:00
热点的事件,我们如果能把第一手抢到了,然后我可以更近一步,我怎么样去借这些流量的热点去做一些分析的相关的一些内容,如果说我能把第一手的速度抢到了,然后第二手的这个深度我也抢到了,我这个热点我是不是一翻两吃了,对吧?然后这块的话就是我们怎么样去借热点去做一些分析,然后第三种角度就是这个案例里面,我们找到热点中的另外一点。什么叫另外一点就是苹果开那个,呃,就是WWDC,还是什么大会的时候,就他们发布了第一款自研的那个M1芯片。然后呢,我们这个账号他是关注前端开发的这样的一个方向,可能从我自己的理解概念里面来讲的话,我觉得前端人群可能对于芯片这个可能不是那么的care。然后包括是全网所有的媒体,中文媒体也好,英文媒体也好,大家都在说苹果发布了刚刚的M1芯片,然后对比之前的英特尔的一些芯片来讲的话,它的呃性能提升有多少多少,那这样的情况下,我如果跟着他们一起再去发这个东西。
34:09
那我的流量是不是非常的就是受到限制了。然后更加离谱的就是他们的发布会不是都是凌晨开的嘛,然后我那天那天那天睡睡过头了,然后直接就没有看他们的那个发布会,然后第二天第二天早上去赶地铁的时候,发现朋友圈里面全是刚刚苹果发布了,发布会上发布了一个M1芯片,那这种情况下我怎么样去做,我看了一下我前端的人群。呃,苹果的那发布会里面有一个他们自己发布了一个非常类似于小程序的这样的一个技术的一个点,那从这个角度上去看,他是其他的媒体没有重点去说的,然后他跟我的这个用户的结合也是非常高的,因为很多前端人群可能对小程序的这个点技术其实都是会感兴趣的,所以我从这个节点去做了一个结合,这样的话其实是我避开了大家都在去抢的那个热点的关键词,然后我拿到了这个事件的热点里面的另外一些没有人跟我抢的这块的流量,然后这块的一个阅读量是2.4万,这这个公众号之前的一个。
35:16
平均阅读可能也就是5000~6000左右,所以这个其实是一个翻了好几倍的这样的一个数据的一个结果,然后第四种的话就是更更加明显的就是没关系,没没关系,也没有关系,我就直接硬硬扯关系嘛,就是哪怕是我标题上跟他扯一下,然后前面开开头跟他稍微这扯扯吧扯吧,然后最后我就是为了去蹭他的这个热点的一个流量,然后最后一种终极的话,就是我搞事情,我成为这个热点的制制造者,然后热点的制造者是什么意思,之前有一些,呃。做一些技术的直播,就讲MYSQL跟PG谁是现在最好最受欢迎的一些,呃,那个。一些那个数据库,然后在某一次MYSQL和PG的两边的技术的资深的一些研发同学。
36:07
就直接约了一个直播,然后在那个直播上就开始吵起来,就吵的还还挺凶挺狠的,然后场场面一度不可开交,这个事情就会出现,就是我我把这个事情炒热了,它本身就成为一种热点。然后热点这个事情的话,它其实也分突发性的热点和可预期的热点,突发性的热点的话,我们可以按照这边的一些呃方式去做,如果是可预期的热点呢,就比如说我确定知道之前呃JAVA9要发布,JAVA9之前跳票,其实跳票了非常多次,然后我确定的预期他这次一定会发布的时候,我在这个呃节点之前,我找人约了一篇稿,就是解读JAVA9正式发布以后他的一些新特性,然后结合他的这个新闻热点,然后这个东西在呃。那天凌晨,呃,JAVA9发JDK9已经发布了之后,我们在当天早上立马就把这篇文章发过去,然后这边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就是你解读技术上的一些纯粹的一些技术细节的内容,但是这篇文章达到了10万家,就是因为我吃到了这块的第一手的热点,然后第二手的深度,这两块其实我都吃到了,所以如果是可预期的热点的话,你这前面的两种方式你都是可以去找到一些结合点的。
37:19
然后最后去跟大家聊一些AI相关的一些呃事情吧,首先这这个内容的话,不知道之前大家有没有读过,就是冯大辉写过的一些,呃,公众号的文章,说所有的产品文案都值得用chat g PT重写一遍,然后他说chat g PT这样的应用的话,特别适合发散式的一些内容的生成,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去用叉GBD的时候,就希望去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然后这个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我们的使用的方式的不对嘛,包括前面几面,呃两位老师也提到了,很多时候他只能做你的辅助,他不能代替你去做一些很多的一些内容上的一些角色相关的一些事情。所以其实我觉得在这个我们很多时候,前面提到说程序员可能会被呃AI去取代,其实从我自己的角度上去看的话,我觉得AI首先要取代的可能更多是跟做内容相关的人,比如说像同声传译,现在大家去看很多的一些技术的大会,或者说是一些商业性的大会,还有没有去做实时的同声传译的人,基本上没有,他都是会直接是实时的AI的能力在那个上面去做一个这块的一个输出,然后另外的话就是翻译,翻译这个事情其实是悲哀,能力取代是非常明显的一个,我举一个例子,就是之前的时候,呃,我们公职的info克的话,他其实是养了一个特别庞大的一个社区编辑的这样的一个团队。
38:43
然后社区编辑主要做什么事情呢?就我们在外网去发布了,发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线索,我们需要去社区编辑把它翻译成中文,然后编辑呃编辑团,内容编辑的团队,再把这个呃他们翻译的版本结合你自己的选题去重新把它改写成一篇技术上的文章,一般来说这个翻译的时间周期的话,至少在一到三天以上。
39:06
然后很多时候的话,一天呃,我们如果要的急的话,一天也能出来,但是可能结果不会特别好,包括是很多时候有一些呃,编辑他会社区编辑他会糊弄你,他会直接拿谷歌翻译去击翻,然后你就会发现一些很离谱的翻译,比如说library这个词在英文里面,如果说在实际的大家学习的一些场景中,可能你你觉得把它翻译成图书馆是一个没有什么问题的一个点,但是如果说我我一篇文章里面说呃。我给你们推荐一个get up图书馆。你们就会觉得这个东西特别的扯淡,关键这这这种事情是之前发生过很多次,然后如果是审价的边界不严谨,或者说压根就没怎么看的话,就会发出现这样的东西,然后发布出去,发布出去被我们的呃用户吊锤,你们这个专业度也太差了,所以很多时候。
40:00
翻译它不仅是慢,而且他给的那个内容很。不是特别好,很多时候就直接是用机翻的,但如果大家用一下叉的gpt,包括是像用腾讯出的一些会员的大模型,你去做一些英文内容的翻译,你会发现它其实。首先它的时效的结果上,如果是同类型的内容之前的话,人力需要三天,然后下PPT给你30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可以给你搞出来。然后这这个提效的可能性,只是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效率是什么样的,一个翻天覆地的这样的一个变化,包括是文案。我在工作这么多年,我也发现很多做运营的人,尤其是做内容运营的人,他不会写文案。他写的文案还不如一些研发同学自己写的一些内容,所以这这其实是很很很有一个意思,就是就很多做内容或者是跟内容相关的内容生产者,尤其是低端内容的生产者,将被AI的颠覆。
41:02
那我们怎么样去用好AI呢?我觉得一个核心的原则就是你不要把它用成一个观点输出的一个工具,你不要妄想从他那里去得到一些呃价值的一个输出,他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替代你在内容创作中重复性而且非常低效的一些部分,比如说。你想要去写一个岛屿?你跟你跟下,你跟那个大模型说,我这边呃文章大概讲了什么东西,然后你帮我去生成一个导语,他帮你生成个导语,然后这个导语是基本上就能用了,或者说呃,你帮我去呃总结一下,呃这个我网上搜到的一篇文章,它里面有哪些核心的观点,或者说是呃一些呃大概的一些大纲的一些东西,因为他不能给你非常细节的一些内容的输入,所以其实你需要的其实更多时候是这块的一些内容,然后另外的话,它的一些适用的场景的话,我觉得是刚刚前面提到的内容翻译,包括是语句的优化,包括是图片的生成,图片生成这个事情特别有意思,因为AI的现在对于AI生成的内容有没有版权这个事情,大家还在一个呃,激烈的讨论的过程中,然后现在大家绝大部分的一个国家和那个法律体系下,我们认认定AI生手内容它是没有版权的。
42:18
然后我们如果去做一些图片生成的话,你就不会被。是什么中什么的那个四个字的厂商去给你发律师函,我之前真被他们发过律师函。对,然后还特别特别搞笑的是那篇,呃,他们发布律师函的那个内容是我在一个呃。无版权的这样的一个分享了一个图片的网站上下载的,然后他们是遵循了那个版权开放的这样的一个协议,最后他们也认为说我这是从他们的图库里面拿的图。所以其实如果你用图片生成,首先它很好玩,然后有意思,然后会与众不同,然后他也没有版权上的风险,然后最后的话就是素材的搜集,就很多时候我有一些看到一些文章里面,我觉得有一些,呃。
43:08
观点,或者说一些名词我不太理解,我就丢给大模型,我让他给我解释一下这个东西是什么,然后他就大概能把这个前因背景,然后一些大概的一些,包括是一些相关的一些事件,比如说我之前看到一个跟开源相关的一个事件,他就是直接被定义成一个名词,就是说。呃,一个开源的作者把自己的开源的那个框架给开源了之后,他会觉得呃,那个业界的那些人用他的开源的框架又不去贡献,然后怎么怎么样,他就把那个东西改了一些什么样的相关的协议,或者是做了一些什么样的一些限制,然后这个导致后来引发了其实还蛮大的一些呃风波,最后这个事情被总结为一个呃名词,我具体忘了他叫叫什么了,就是一个事件去解释这个事情,然后很多外网的时候,他就会去用这个,直接用这个事件去代指这种可能出现的一些卡源上的一些呃风波,但是我其实对这个不了解,所以我让大模型给我解释了,然后他给我解释的特别清楚,所以这个其实也是一些呃比较好用的一些方式。
44:12
然后最后的话就是给大家去发布一下我们腾讯云开发者社区的一些内容的规范。然后首先我们的内容价值观的话,肯定就是鼓励一个原创的技术的创作,然后提供一些可信赖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去挖掘技术里面的一些价值,就哪怕说你去我们前面讲的提到的一个知识价值和一个情绪价值,其实我们更多核心还是想去鼓励大家去做更多知识价值的一个分享,毕竟是呃,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嘛,但是呃也去,所以我们会去更鼓励这一块的一个内容的一个输出,然后包括说我们会去给大家去培育一个分享的一个土壤,刚刚华哥还有那个李老师都提了很多的平台,就是没有提腾讯云开发者社区,这个回去自我反省一下,我这里也跟大家强调一下,我们腾讯云开发者社区一定是会非常的坚持去给大家去做这样的一个呃,分享培育的一个土壤,然后我们会去通过特别多的这种类似的活动,还有一些我们的一些呃,技术上的一些创作的一些前辈,包括是我们的一些奖品,就是不管是现金还是。
45:18
说我们的食物,包括是一些流量上的一些扶持这块,所以大家可以后续可以去期待一下。然后社区鼓励的内容的话就是呃,传递技术的知识,实践的经验,然后技术观点,包括是我们可以去获取一些知识,产生一些思考,然后引发进一步的一个相关的一个技术内容,然后文章结构相关,这个其实是都是非常常规性的一些内容,然后社区不鼓励的内容,这方面的前面几块的话,其实也不去具体去多说,然后重点讲一下今天跟主题相关,就我们之前其实没有把第五条放到我们的内容规范里面。然后后来发现有很多还有一些小部分呃,脑子比较灵光的用户啊,就直接拿AI的去生成了很多内容,然后往我们社区去做投稿,这个其实是我们首先如果是全部由AI生成的,这肯定是我们不会去,就是零容忍,但如果是很多内容里面你是AI生成,但是你只是把它稍微改了改,就我觉得我们这个其实也是不鼓励,然后我们不鼓励的内容的话,就会有一些具体的一些,呃。
46:22
就是对应的操作的一些措施。然后林容忍这块的话,大家也可以去稍微看一看,就不去具体去多说了,然后最后是内容选题方向的话,我其实给大家一些相关的一些参考,然后这块的话,其实也是是分成了这样的四块的一个方向,反正技术实践型,包括原理解析型,然后架构设计型,还有一些间接思考型,这个可能就是呃,非常经典的一些内容技术内容选题的一些方向,包括是他怎么样去解读,然后他在社区里面相关的一些标题的一些对应的文章,大家都可以去搜索,然后去看一下,这其实还都是蛮有价值的一些内容的一个输出,包括是我们讲到的第一篇像election曼著称为什么桌面QQ选择它做架构升级这个标题,它本身也是我们前面讲到的一个冲突感啊,然后一些反常规啊,这些内容的一个非常体现的一个呃核心的一个方式,所以这这块其实是我们呃社区鼓励的这些东西,包括我们今天讲的一些呃见解和一些方法都是可以去跟。
47:25
大家去结合去做一些尝试和一些应用,然后最后这个就是我自己的一个个人微信,然后大家如果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加我的微信,然后我们后续可以去在微信上去做进一步的一些交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