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捉虫:云通信与企业服务文档专题,速来> HOT
快直播是标准直播在超低延时播放场景下的延伸,比传统直播协议延迟更低,为观众提供毫秒级的极致直播观看体验,该产品能够满足一些对延迟性能要求更高的特定场景需求,除了电商直播带货和在线教育外,还有体育直播、游戏直播等各种能融合实时互动的直播场景。快直播主要优势如下:
优势
说明
毫秒级超低延迟播放
采用 UDP 协议实现高并发场景下节点间毫秒级延迟直播能力,完善传统直播中3秒-5秒延迟的弊端,同时兼顾秒开、卡顿率等核心指标,给用户带来极致的超低延迟直播体验。
功能完善,平滑兼容
兼容了标准直播包括推流、转码、录制、截图、鉴黄、播放等全功能,支持客户从现有的标准直播业务平滑迁移。
加速节点广泛、带宽容量高
目前快直播拥有超级加速节点,节点全球分布、覆盖广泛(支持2000 + 节点,支持25个国家),且可以支持100T+的带宽。
简单易用
采用标准协议,对接简单,在 Chrome 和 Safari 浏览器中无需任何插件即可进行播放。
优异的网络抗性
在不同档位的弱网环境下(如高丢包率、高延迟),快直播依然可以保证视频流的高质量,为用户提供更稳定的直播体验。
Web 低延时支持
目前 CDN 直播在网页端只支持 HLS 格式流,但这种格式的播放延时也高达数秒。而快直播同样可以支持网页端播放,并且只有数百毫秒的延时。
多码率无缝切换
无缝衔接切换不同码率的转码流,切换过程不会出现中断或跳变,实现观感和听感的平滑过渡。
自适应码率调控
根据网络带宽自适应调节切换不同码流,保障不同网络情况变化时的流畅播放体验。
相比于标准直播,快直播在拉流过程采用了 WebRTC 协议,因此拥有比标准直播更低的播放延迟,下面将具体对比快直播与标准直播的不同之处。

实际播放对比



播放协议对比

目前标准直播使用的是常见的 RTMP、FLV、HLS 等格式的播放协议,而这些播放协议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基于 TCP 协议实现,TCP 有延迟确认和捎带应答,例如接收到数据后不会立即对每个数据响应 ACK,而是攒一定的数据量才会响应,这就会带来延迟的感知,在弱网场景下,这甚至会导致几秒钟或几十秒钟的延迟。
为了让直播拥有更低的延迟,需要响应更快更优质的播放协议,调研显示,低延时直播在业界的协议有 QUIC、SRT、WebRTC、ORTC,四种协议的底层都采用了 UDP 协议。比较而言,QUIC 的延迟比较高,因为该协议没有流媒体功能;SRT、WebRTC、ORTC 延迟都是毫秒级别的,都有流媒体特性,其中 SRT、ORTC 在业界使用较少, WebRTC 使用广泛,技术生态繁荣。n

n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快直播采用 WebRTC 进行低延时改造的重要考量。流行的 Chrome、Safari 等大部分浏览都已经支持 WebRTC 标准,还有成熟的开源 WebRTC SDK 能让我们方便地进行优化和定制。这样我们既能通过浏览器提供标准的 WebRTC 直播能力,也能通过定制 SDK 提供更完善的低延时直播能力。n



延迟对比

目前标准直播的 FLV 协议延迟一般在 2秒到10秒左右,它的延迟因素主要是 GOP 大小和 TCP 弱网传输积压。HLS 的延迟更大,一般在几秒到几十秒,它的延迟因素主要是 GOP 大小和 TS 大小,在标准直播中延迟最高。
相比而言,快直播采用的 WebRTC 播放协议以 UDP 协议为基础,实现节点间毫秒级延迟直播能力,通常快直播的延迟在 300ms到1000 ms。




弱网抗性对比

快直播比标准直播有更强的弱网抗性,从而有更加稳定的播放体验,为了进一步展现快直播的弱网优势,我们在正常网络与弱网环境下分别对快直播与标准直播进行视频卡顿率等指标的测试,具体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场景

主播端使用 RTMP 推流,观众端分别播放 FLV 和快直播流,统计卡顿率等指标。其中主播端为无损网络,观众端设置不同的弱网进行测试。测试指标主要为帧率与卡顿率

推流参数配置

参数类型
配置信息
分辨率
720 × 1080
码率
1800 kbps
帧率
15

几种弱网场景下关键指标的对比

视频帧率n


视频卡顿率n


音频卡顿率n



参数说明

指标
说明
视频卡顿率
视频渲染间隔大于500毫秒视为卡顿,所有卡顿时间的总和除以总播放时长即为卡顿率
音频卡顿率
音频播放间隔大于200毫秒视为卡顿,所有卡顿时间的总和除以总播放时长即为卡顿率
视频帧率
视频每秒钟播放帧数

自适应码率调控效果对比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