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捉虫:办公协同&微信生态&物联网文档专题 HOT
以下视频将为您介绍 CMQ 在海量数据处理中的使用案例:

大数据入门的第一步,就是将海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炼有价值的结果,引导未来的商业模型,如大众点评、滴滴打车在腾讯云已有深度的实践。例如:将微信、手机 QQ 上用户的热门分享的餐馆,实时反映到大众点评 App 的手机客户端上,推荐给消费者。
抽象出数据分析系统的特性,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数据采集、数据接入、流式计算、离线计算、数据持久化。
数据采集 负责从各节点上实时采集数据,选用开源的 flume 来实现。所有的业务服务器的日志等数据以漏斗形式的数据流入到 CMQ 管道。
数据接入 由于采集数据的速度和数据处理的速度不一定同步,为了保证日志写入、分析的稳定可靠,添加一个 CMQ 消息中间件来作为缓冲。
流式计算、离线数据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选用 Apache 的 Storm;离线数据分析基于 Spark 做长久的数据挖掘。
数据输出 对分析后的结果持久化,可用腾讯云数据库 MySQL 等方案。



在数据处理场景中,消息生产者是海量的日志数据的输入,在线分析的 Storm 集群是消息消费者。从经验来看, 消息消费端 Storm 处理消息的业务逻辑可能很复杂(涉及到实时计算、数据流式处理、Topology 的数据处理)。另一个问题则是消息消费端 Storm 出现故障的概率较高,导致短暂时间内无法消费或消费不畅。总而言之,消息生产者的效率是远高于消息消费者的。
Push 方式由于无法得知当前消息消费者的状态,所以只要有数据产生,便会不断地进行推送。在 Storm 集群处于高负载时,使用 Push 的方式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负载进一步加重,甚至崩溃。除非消息消费者有合适的反馈机制能够让服务端知道自己的状况。而采取 Pull 的方式问题就简单了许多,由于消息消费者是主动到服务端拉取数据,此时只需要降低访问频率。
腾讯云 CMQ 后续将推出 topic 主题模式,提供 Pull/Push 两种数据获取方式,CMQ 作为生产者数据和消费者数据之间的缓冲区。它允许消费者可用并且准备好的时候才读取数据。缓解消息生产者与消息消费者之间不同步问题,从而在两者之间加了一层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