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经济2.0时代已经到来,这些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你不可不知道

经济2.0时代已经到来,这些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你不可不知道

作者头像
企鹅号小编
发布2018-01-31 11:12:13
6150
发布2018-01-31 11:12:1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企鹅号快讯企鹅号快讯

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每天你身边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究竟怎么样?我们不妨来畅想一下。

过去20年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这轮技术自身的积累与进步。而未来十年,这轮技术则向零售、制造、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深入渗透。与此同时,各种新技术将层出不穷,量子计算、区块链与生物科技等将在未来获得突破性进展。伴随技术进步,经济组织也将进一步演化,数字经济2.0时代的平台经济体将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角,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

想象一:自由连接体

在网络的连接下,数字经济将为社会创造上亿的就业机会,成为促进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亿万个体将成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个自由连接体,未来社会就业将出现六个趋势:

“平台 + 个人”的“平台式就业”将成为基本的就业景观。

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式就业”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

U盘式就业、分时就业、斜杠职业等“灵活就业”将极大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基于网络、跨越地理距离的“分布式就业”将越来越普遍。

基于数字技术的产业、商业和经济模式快速创新、快速演化、快速迭代,大量高度细分、快速演化的新职业将大量涌现。

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将获得更加公平、更加可贵的就业机会。

预计未来十年到二十年:

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将创造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人类将更多地倾向于成为芭蕾舞演员、专职音乐家、数学家、运动员、服装设计师、瑜伽大师、小说作者等等,成为给机器人安排任务的“主人”,人类和机器之间将形成一种共生共存关系。

未来二十年,八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50%劳动力将通过网络实现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灵活就业成为未来人们的重要就业形态。

未来二十年,在制造业领域60%、服务业领域30%的重复、枯燥、繁重劳动,以及大量的家庭服务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力大军,形成人类特定时期的技术性失业。

想象二:人人经济

在网络的连接下,每一个个体都有权力、有机会成为数字经济活动中的活跃主体。每一个个体的创新、创业、创意、创造能力将得到极大释放,人人设计、人人制造、人人销售、人人消费、人人贸易、人人银行、人人物流等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将逐步涌现,催生人类经济活动的新范式,形成人人经济的新景象。

预计未来十年:

经济和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越制造业规模,贡献全球25%的经济总量。

众创众设将成为企业与用户改进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重要创新方式,用户和消费者通过网络参与研发设计,成为企业聚集智慧,提升研发设计能力的新渠道。

4D打印将成为满足个人化、快捷需求的重要制造模式。

自然人经营权、消费权、资源获得权,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的重要权力。人人都有利用互联网开设网店、开网约车、售卖自家农产品、交换个人闲置物品等的权力;人人都拥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权力;人人都享有通过自己的信用、无需担保平等地获得贷款等金融普惠服务的权力。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每一个个体在获得金融普惠服务、快捷高效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有权利和义务为经济社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物流快递等服务并从中获得收益和报酬。

想象三:平台经济体

技术的创新将伴随经济组织的变革,“共享平台+企业/个人”的经济组织方式在未来20年将获得突破性进展。当小企业或个体接入到“平台经济体”,他们将变得强大起来,能像大企业一样可以自由地进行创造、 创作并在全球分享、交易。个体只要有一块屋顶就能做太阳能的生意;有一辆车就可以做网约车;通过手机甚至联网的眼镜就能买卖全球。

想象四:万物在线与数据核爆

移动互联网如同一个强大吸引力的黑洞,将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到2016 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将突破3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6 。人的在线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物的在线化也正在迅猛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构建了互联互通的网络,人与机器自由穿梭在边界日益模糊的虚拟与现实之间,共同编织着生动的实时在线世界。数据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真正成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在线数据、迭代算法、实时计算匹配供需,进行市场资源配置。

预计未来十年:

超过万亿传感器将接入移动互联网,超过10%的衣服、鞋、眼镜等都能接入移动互联网,首款植入人体式手机也将上市。

无人驾驶汽车将占美国汽车保有量的10%,人们将乐于使用汽车共享计划而非使用私家车,全球范围内使用汽车共享服务的行驶里程将超过私家车。

超过10%的人拥有人工智能私人助理,帮助我们买菜、饮食搭配、健康建议、安排行程、补充知识等。

自然人机交互成为主流,人类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身体动作甚至思考意识与机器进行交流。

全球的数据量将超过230ZB,以数据计算为基础的零人工干预的经济模式也将迅猛增加,将超过经济总量的10%。

计算量将代替耗电量成为衡量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想象五:再造经济学理论

数字经济是以交易和账户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交易效率远远超过生产效率,不同于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经济体系。从生产到消费,从柜台到平台,从 IT 到 DT,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学带来三大冲击:一是诸如市场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边际成本理论、博弈论、就业理论、产权理论、竞争理论等一些具体领域;二是资源稀缺性、理性人等基本假设;三是方法论。

经济2.0时代已经到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经济停滞不前,拼增速导致社会总债务不断增长。

掌管全球货币水龙头的美国率先加息进入货币收紧周期,中国资本外流压力日益变大。于是,中国也在2017年开始悄悄进入收紧周期。

除了减少货币供给量,逐步回收货币之外,3次变相加息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利率,影响市场利率一路走高。但是,天量债务在前,加息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看似轻微实则如泰山压顶,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债务危机。

所以,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成为是监管的底线,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攻坚战之一。

曾经无限风光的金融如今成了风险的代名词,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再继续依赖信贷增长刺激经济的模式。信贷刺激增长的模式,就是经济1.0的模式,为了高增速而撒开了借钱加杠杆。

去杠杆就变成今年经济改革的重点工作,任何有可能触发风险的地方都受到严厉的遏制。比如说,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房地产,随着楼市冻结,短时间内不可能再靠它来拉动经济了。

另一个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就是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包头地铁项目被紧急叫停,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无序增长了。

如果经济重要的拉动力受到限制,结果只能是两个,要么政策有所放松,要么放弃所谓的经济增长目标。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所以,幻想政策放松的洗洗睡吧,放弃高增速才是新常态。

也就是会议提到的,“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既然高增速是经济1.0时代的特征,那么放弃高增速也就意味着经济进入了2.0时代。

对于老百姓而言,经济降速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收入,随着经济增速降温,工资增速必然紧随其后,收入增长将越来越慢,甚至可能倒退。

与此同时,政策风向由效率转为公平,新时代着力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所以,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第二大攻坚战就是精准脱贫,这其实是资源再分配的过程。过去1.0时代强调的是先富带动后富,未来2.0时代会不会是为后富牺牲先富呢?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有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是站在哪个位置呢?在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中,你又会被划分到哪个位置呢?

而在收入和机会减少的同时,我们的生活成本是增还是减呢?

从货币政策来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随着央妈继续收紧货币,市场利率将持续走高,影响生产成本上涨,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生活成本上涨。

1.0时代的特点是拼增速、拼爆发、低成本、机会大。那么2.0时代的特点就是拼稳定、拼质量、高成本、机会少。

以前,经济还是拼增速的时候,一身蛮力也能闯天下。

未来,你不但要肯干还要能干,有想法有能力才能闯出一片天。

过去,以房子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增速就足以让你生活无忧,工作显得没那么重要。未来,资产价格趋于冻结,纸面财富不能变成饭菜填饱你的肚子。为了生计和资产负债,你不仅要回归工作,还要面对工资增速放缓生活成本上涨。

比快比狠的1.0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你没有错过了上车的机会,也不要再懊恼悔恨,那样对你的人生无益。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带着比快的1.0思维进入比稳的2.0时代,加杠杆赚快钱在2.0时代只会沦为韭菜的命运。

特别要提醒的是,失去了货币的支撑就不要再迷信资产的增值,资产会进入缓慢增值甚至冻结的时代,即使是缓慢上涨无法再创造一夜暴富的神话。

未来你更需要的是自我增值,包括知识的增值、能力的增值和体力的增值,当赚钱越来越难的时候,这些才是你安身立命最重要的依靠。

总之,未来不再是比谁胆大、心狠、跑得快,而是比谁稳重、心细、活得久。

本文来自企鹅号 - 看看钱包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来自企鹅号 - 看看钱包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