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大数据时代需要转变的思维

大数据时代需要转变的思维

作者头像
CSDN技术头条
发布2018-02-09 16:21:23
5580
发布2018-02-09 16:21:2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CSDN技术头条CSDN技术头条

大数据时代要转变的思维:

  • 要分析所有数据,而不是少量的数据样本
  • 要追求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是精确性
  • 要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1. 分析所有数据,而非少量数据

至今为止,人们搜集数据的能力有限,因此采用的是“随机采样分析”。

例如,要想知道中国顾客都联想笔记本的满意度,不可能对所有买了联想笔记本的人做问卷调查。通常的做法是随机找1000个人,用这1000个人的满意度来代表所有人的。

为了使结果尽可能准确,我们会设计尽可能精确的问卷,并使样本足够随机。

这就是“小数据时代”的做法,在不可能搜集全部数据的情况下,随机采样分析在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随机采样有三个问题:

  1. 依赖随机性,而随机性很难做到。例如,使用固定电话随机打给1000户人家,这样也是缺乏随机性的,因为没有考虑到年轻人都使用手机的情况。
  2. 远看不错,一旦聚焦到某一点,就模糊了。例如,我们用1000个人来代表全国,这1000个人是随机从全国选取的。但是,如果用此结果来判断西藏的满意度,却是缺乏精确的。也就是说,分析结果不能适用于局部。
  3. 采样的结果只能回答你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不能回答你突然意识到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样本=总体

如今,我们已经有能力搜集到全面而完整的数据。大数据是建立在掌握所有数据、至少是尽可能多的数据的基础上的。

2. 追求混杂性,而非精确性

在“小数据”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减少测量的错误,因为收集的信息较少,所以必须保证记录尽可能精确,否则细微的错误会被放大。为了精确,科学家必须优化测量的工具。现代科学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物理学家开尔文(温度的国际单位)说:“测量就是认知”。很多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必须要能准确收集和管理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使用所有数据变为可能,且通常是上万亿个数据,要保证每一个数据的精确性是不可想象的,混杂性不可避免。但是,当数据量足够大时,混乱不一定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并且,由于放松了容错的标准,所能搜集的数据多了起来,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做更多的事。举一个例子:

要测一个葡萄园的温度,如果只有一个温度计,那必须保证这个测量仪精确且能一直工作。但是如果每100棵葡萄树就有一个测量仪,则虽然有些测量数据是错误的,但是所有数据合起来却能得到一个更准确的结果。

因此,“大数据”通常用概率说话,而不是板着”确凿无疑“的面孔。”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精确性的优劣。由于数据量太大,我们不再期待精确经,也无法实现精确性。

在图书馆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书都被分类,例如,要找一本C语言的书籍,必须先找到”工科“分类,然后再找到”计算机“分类,再根据编号(类似于803.53x)找到需要的书籍,这是传统的方法。如果图书馆的书少,可以这么检索,如果有1亿本呢?10亿本呢?网络上的数据可远非图书馆的藏书量可比,动则数十亿,如果使用清晰的分类,那么不仅分类的人会疯,查询的人也会疯。因此,现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标签“,通过标签来检索图片、视频、音乐等。当然,有时人们会错标标签,这让习惯精确性的人很痛苦,但是,接受”混乱“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好处:

  1. 由于拥有了远比”分类”数量多得多的标签,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内容。
  2. 可以通过标签组合来过滤内容。

例如,如果我们要检索“徐长卿”。“徐长卿”至少有三种身份:是一种中草药,是命名草药的人的名字,是仙剑3的主人公之一。如果按照传统分类法,可能“徐长卿”会被分到“中草药”类里,这还取决于分类的人。那么查询的人就不会知道它还有另外两重身份,或者只想查“徐长卿”这个人的人根本就不会到”中草药“类里查询。但是,如果使用”标签“,那么输入”徐长卿“+”草药“,即可查到草药;输入”徐长卿“+”仙剑3“即可查到游戏的主人公。

因此,使用”标签“代替”分类“,虽然有很多不精确的数据,但是却得到了大量标签,使得检索更方便,得到的结果更好了。

3. 关注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有必要知道”为什么“,要让数据自己”发声“。来看一个例子:

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掌握了大量的零售数据。通过分析,沃尔玛发现,每当季节性飓风来临之前,不仅手电筒销售量增加了,而且蛋挞的销量也增加了。因此,当季节性暴风来临时,沃尔玛会把库存的蛋挞放在靠近飓风用品的位置,以方便顾客。

看到这里,马上有人问”为什么飓风一来,人们都要买蛋挞“?

你问”为什么“,说明你注重的是因果关系。而这个“因”,可能是极难分析、且复杂的,而且即便研究出来,意义真的很大吗?对沃尔玛来说,只要知道“飓风来了,快摆蛋挞,准备大赚一笔”就行了,这就是注重的相关关系。

飓风与蛋挞有关,OK,行了,还能赚钱,太好了。为什么?不管,反正有关。

这也是大数据时代需要转变的思维,即关注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通过探求”是什么“,而非”为什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但是,由于因果关系在我们的思维中根深蒂固,而且有时会臆想出一些因果关系,反而带来了错误的认知。例如:

父母经常告诉孩子,天冷时不带帽子和手套就会感冒。然而,研究表明,感冒和穿戴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在某餐馆吃饭后,晚上肚子疼,我们会想到原因是餐馆的食物有问题。实际上很可能是和某人握手,或饭前没有洗手的关系。

相关关系能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我们不需要事事去探究为什么,并且,它使我们相信,不探究”为什么“也是合理的。

但是,并不是说因果关系就应该完全摒弃,而是要灵活地以相关关系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本文总结自《大数据时代》,作者Viktor Mayer-Schonberger。

整理者:馒头华华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07-0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CSDN技术头条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