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CTO讲堂】OpenStack行业实践和发展趋势探讨

【CTO讲堂】OpenStack行业实践和发展趋势探讨

作者头像
CSDN技术头条
发布2018-02-11 09:46:52
9950
发布2018-02-11 09:46:5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CSDN技术头条CSDN技术头条

为了帮助IT从业者职业之路拥有更多收获,在诸多C粉的殷切期待下,由CTO俱乐部打造的CTO线上讲堂自登场以来获得大家好评。本期邀请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TO刘国辉带来“OpenStack行业实践和发展趋势探讨 ”的主题分享。

主讲人: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TO 刘国辉

嘉宾简介:刘国辉,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TO。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多年银行、电信领域核心系统的建设经验,长期从事大规模分布式、高可靠、高可用系统的架构设计,具有丰富的云计算架构设计与交付经验。热衷开源技术的布道和传播,Linux内核、体系结构爱好者。从2012年开始专注于OpenStack云计算领域,创业之前担任IBM Openstack开发团队技术专家,同时也是OpenStack & KVM Contributor。

公司简介:EasyStack是领先的OpenStack云平台和服务提供商,由中国最早从事OpenStack研发的IBM中国研发中心的核心团队在2014年2月创建,基于OpenStack为企业级客户提供开放、稳定可靠、高性能的云计算服务。自成立以来,服务的客户涵盖金融、电信、政府、电力、教育、制造等行业,走在中国OpenStack企业实践的最前沿。EasyStack坚持开放云计算理念,借助OpenStack的开放架构与合作伙伴培育开放、共赢的云生态系统,并秉承开源开放理念,持续参与社区核心功能开发,社区代码贡献亚洲排名前列。EasyStack致力于做亚太地区开源领域最优秀的云计算公司。

  • 行业布道者:创办中国OpenStack社区、OpenStack技术活动推动者;社区代码贡献量亚太领先;推动行业云的发展和落地。
  • 产品创新者:国内第一个基于OpenStack的混合云平台;推动OpenStack与行业应用结合;推动OpenStack与大数据、数据库、容器等技术的融合
  • 实践领先者:创始团队是国内最早做OpenStack的团队;企业案例多、规模大、支撑核心业务,深刻理解企业用户需求;强大的研发实力满足企业用户的定制需求
  • 生态推动者:OpenStack中国产业联盟发起单位之一;与主流开源技术Mesos,Hadoop,Informix,Docker等平台合作,推动技术融合;致力于推动亚太乃至全球产业合作联盟

以下是10月9日CTO讲堂现场完整速记:

主持人:今天嘉宾是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TO刘国辉在CTO,请您做个自我介绍吧。

刘国辉:大家好,我是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TO刘国辉。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多年银行、电信领域核心系统的建设经验,长期从事大规模分布式、高可靠、高可用系统的架构设计,具有丰富的云计算架构设计与交付经验。热衷开源技术的布道和传播,Linux内核、体系结构爱好者。从2012年开始专注于OpenStack云计算领域,创业之前担任IBM Openstack开发团队技术专家,同时也是OpenStack & KVM Contributor。

主持人:什么情况下您决定开始创业,创建EasyStack的?

刘国辉:我和公司的核心创业团队来自国内最早从事OpenStack的团队。我们对云计算市场和技术有执着的热爱和深刻的理解。商业闭源的云计算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以开放开源为核心的云技术路线还并没有被广泛采纳,我们认为用户在已有的私有、封闭的技术路线之外需要更多的选择,我们坚信开放开源的技术能够为更多企业客户带来益处。

技术和市场都已经ready,因此我们创办了EasyStack。

主持人:仅仅一年多,我们看到EasyStack已经创下了中国开源领域公布的单笔融资记录,创业这一路有没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分享?

刘国辉:一直以来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团队和客户同时的倾力付出与快速成长。成就客户,不是嘴上说说,而是通过毫无保留的投入,通过先付出去建立与客户的互信,通过团队的努力最终为客户带来价值。

我们早期的客户联想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通过项目的锤炼,OpenStack不但成功支持3000 core的生产环境,同时获得客户的极高认可。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目前EasyStack目前的情况以及技术团队构成。

刘国辉:好的。五月份完成第二轮融资。7月份EasyStack与工信部以及华为、联想、浪潮、IBM、HP、Intel等七家理事成员启动openstack联盟筹备工作,目前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等已经达到二十余家企业会员,EasyStack作为主要发起方做了大量工作。

8月-9月份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举办openstack+企业实践论坛,由客户和合作伙伴现身说法,分享了openstack在金融、电力、教育、制造等行业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反馈。

目前公司技术团队比重占公司70-80%,全部来自IBM、HP、华为以及BAT等公司,团队在openstack上面平均已经有三四年的经验。除此之外EasyStack也是国内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开始组建core团队的云计算公司之一,目前成员已经到位。

主持人:有实力的团队,那么您怎么看目前的云计算竞争格局?

刘国辉:总体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aws、azure、gce,同时新兴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涌现,以openstack为代表的开放开源软件栈和以aws、azure、gce为代表的商业软件栈不单纯是竞争的局面,同时在很多场景下,例如hybrid,是很好的互补与合作关系。

在微观上,普适公有云难以(或无法)覆盖的领域越发突显,因此行业云加速落地,从技术层面上出发,应用容器技术,SDN/NFV,超融合存储等新兴技术的层出不穷,进一步激发和强化了云计算的生命力,同时也使得以创新与效率著称的创业公司有了绝佳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OpenStack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刘国辉:作为有网络主机服务商Rackspace和美国宇航局联合推出的一个开源项目,OpenStack在打破云计算的垄断方面,意义非凡。由于其基于社区、基金会的类似众筹的方式来运作,从诞生如今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发展迅猛且火热,全世界范围内有400-500家行业领先的IT厂商在背后支持着,1-2万工程师投入到研发,而最近最具重量级的加入者则是Google,OpenStack不仅在运行与管理更加传统的虚拟化计算任务行之有效,同样对于管理部署在裸机上的非虚拟化应用,以及崭露头角的容器技术也同样如此。

未来,企业面向互联网转型时的最佳架构是OpenStack,这里引用Google云平台产品经理 Craig McLuckie的一句话,他说“OpenStack是强大的社区,并为企业服务的IaaS开发了完整的堆栈。我们在展望未来的企业计算时发现,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解决互联网规模经营时,会认同并有兴趣尝试云原生机计算(Cloud native computing)的模式。”

这也证明了在商业化的市场中,OpenStack作为开源开放的云平台,在新的时代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在未来云计算时代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云并不能只依靠亚马逊和阿里就可以成功,已有11个财富100强企业(如百思买、宝马、Comcast、迪斯尼、沃尔玛)已正式将OpenStack用于大规模生产环境部署,从而在市场影响力上变得更有活力,企业都会运用OpenStack部署全新的工作负载,从而为企业带来革命性的转型契机。

主持人:请谈谈您理解的“云计算架构与开源”。

刘国辉:本质上云计算架构也是一套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架构,只要是分布式系统架构就需要在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复杂度等关键点上进行权衡,不同设计点上的权衡体现了针对特定问题域的设计初衷,所以并不存在能够满足所有设计要求同时不带来新的问题的架构,除非在业务上进行权衡和取舍,或计算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量子计算的推出,总体上就颠覆了现有的加解密体系,所以架构设计的过程实际体现的是对问题域与设计初衷一致与分解的过程,在这背后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高度抽象。

不同的架构风格与设计理念除了通过承载业务系统来检验其合理性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开放与开源,就像前面讲过的,OpenStack在开源的过程受到1~2万名工程师以及程序员的投入而进行进化和演进,这显然大幅超越了商业公司的研发力量。而开源中自由独立的特性,也被从财富500强的大型企业到科研机构、初创公司能够通过自身的技术实力来加以利用,从而造成更具有性价比、灵活性的解决方案,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这同时也是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

当然,开源的软件可能会出现一些理想化的问题,比如安装、部署需要一定的技术实力才能掌握。所以,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像是我们EasyStack这样的技术型的、基于开源的社区项目的创业公司的成长契机,我们希望在市场的历练过程中不断成长,在技术方面不断地前进。

主持人:EasyStack目前的产品及服务,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最初的产品路线选择方面是怎么考量的?

刘国辉:目前我们提供基于OpenStack的企业云产品线ESCloud,即将发布为大型企业量身定制的新产品,更具有灵活性和拓展能力,敬请期待我们的产品发布会。

如前面所说,我和公司的核心创业团队来自国内最早从事OpenStack的团队。我们对云计算市场和技术有执着的热爱和深刻的理解。商业闭源的云计算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以开放开源为核心的云技术路线还并没有被广泛采纳,我们认为用户在已有的私有、封闭的技术路线之外需要更多的选择,我们坚信开放开源的技术能够为更多企业客户带来益处,简单来说我们的ESCloud有以下几个特性:

  • 计算-可靠弹性的云主机资源
  • 存储-轻松承载大数据/数据库/网盘的高性能、高可靠数据存储
  • 网络-轻点鼠标完成虚拟数据中心建设
  • 管理-全方位管理可视化
  • 计费-精确计费,节约成本

EasyStack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云计算相关的专业服务,包括:

  1. 云咨询和规划服务:EasyStack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云计算咨询团队,可提供丰富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来帮助客户评估、规划、设计、构建和优化云数据中心。
  2. 云设计和交付服务:EasyStack公司拥有成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专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可以为客户设计和交付智能、安全、功能丰富的云计算环境,既可以用于内部小规模的基础工作负载,也可扩展到运营商级大规模的云服务平台,强大的技术力量可以帮助客户快速创建和管理多样化的云计算平台。
  3. 云数据中心运营服务:EasyStack公司可以为大规模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云数据中心运营服务,包括从前端的需求分析到后端的运营维护,可以全部交由EasyStack公司的专业团队来完成。
  4. OpenStack高级定制服务:EasyStack公司作为国内最领先的OpenStack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拥有强大的专业技术力量,可以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打通最后一公里,把OpenStack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环境中,与企业自身的IT运维管理流程、与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与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深度绑定,形成具有行业和企业特征的“你的云”。

主持人:相比其他公司类似产品,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国辉:最强大的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级的基因。尽管我们在新闻上、市场上一直听到的都是”互联网+“、”颠覆“这样的字眼,但在我们看来,更需要的是我们的目标客户,也就是从中大规模的企业客户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EasyStack创业时的技术核心来自IBM的OpenStack研发团队,在之前的工作经验里,IBM全球对于OpenStack代码贡献的一半就来自这个核心团队。而在之后的公司组建与客户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级的客户需要企业级的基因才能更好的服务,而不能完全是上来就用互联网的方式,所以,我们从前端的售前、销售,到后端的技术研发,都来自企业级的公司,他们同样认可OpenStack的商业前景,深刻的理解企业级客户,也认可EasyStack的技术实力与企业基因。所以从客户的实际案例来看,应该说,EasyStack是目前国内具竞争力的OpenStack创业公司。

主持人:可否从行业案例角度来介绍一下EasyStack的产品服务应用场景?从客户案例中都得到哪些观察?

刘国辉:ESCloud企业云产品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金融领域,通过EasyStack 企业云产品在国内排名前列的国有商业银行上线并承载其核心生产系统,我们从中感受到高可靠与开放、灵活的架构在金融领域中的价值,企业上云计算尤其是银行上云计算,必须要考虑到其行业特性,可靠性即是其中之一,如果不具备极高的可靠性,云计算就无法在银行落地。

其次金融行业上云的过程是逐步演进过程而不是马上推翻与颠覆,这就需要云平台的基础架构具备开放与灵活的特性,能够适应企业总体IT架构的形态不断演进。

主持人:请谈谈您对容器等新技术的态度与实际操作。

刘国辉:其实容器技术并不是很新的一项技术,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之所以在近两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局部的创新,例如Docker对于镜像封装(应用容器)与分发,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

但是我们也看到,还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例如容器集群的控制平面如何与IaaS的控制平面很好的融合,我们想要很好的利用容器的特性但是又不想重新实现一套对基础架构进行管理的平台,毕竟,无论是网络、存储或具备硬件隔离能力的计算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想要通过容器大一统是难度超高的一个目标,比较现实的方式是与IaaS进行融合,而不是取代。

主持人:看到您简历中一直在深钻技术的第一线,请结合您的切身体会谈谈一名合格的CTO应该是怎样的?

刘国辉:首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再加上竞争等因素,我们很难用一个标准和要求来衡量一名CTO,如果非要给出一些看法,我有如下思考,中国有句古话,功夫在诗外,所以我会把具有绝佳的商业洞察能力放在第一位;同时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最后,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和求知欲;当然,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主持人:在提升EasyStack技术团队方面,您有哪些思考?

刘国辉: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提升与打造我们的技术团队,我们推崇全栈的文化,当然这一点存在很大争议,所以必须要加以说明的是,其背后体现的是全栈的视野,我的理解是全栈不只是前端与后台的狭义定义,而是把生活与自然等更加博大的空间纳入其中,从中汲取精华借鉴思想,毕竟人类所有的设计都不是无中生有,皆来自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理解与抽象,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长期投入,更加需要开阔的视野。

另外,技术团队也需要能够很好的站在客户角度,站在实际业务场景的角度来思考技术问题,只有这样打造出来的技术和产品才更能接地气。

主持人:可否跟大家谈谈EasyStack的技术团队氛围是怎样的?公司招人过程中,比较看重新人的哪些特质?

刘国辉:好奇心求知欲渴望卓越拥抱创业。

这里做个广告,有兴趣的同学快投简历到hr@easystack.cn!大量职位虚位以待。

主持人:今天最后一个问题~对想在技术路线上走得更远的人,您都有什么建议和忠告吗?推荐一些您觉得非常不错的书籍吧。

刘国辉:推荐给大家的一句话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求知若渴,虚心若愚,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又充满浮躁的时代真的是使我们保持内心平静的一济良药。对于在技术路线上走得更远的人,我想推荐Ulrich Drepper的《What every programmer should know about memory》。

互动环节:我有个疑问,可能比较粗浅。云就是一些虚拟机集合呗?那在实际企业应用部署中,一台8核8g的实体机和8台1核1g的虚拟机有什么特别大区别么? 刘国辉:这是个好问题,1台8核8g和8台1核1g的运算能力并不能划等号,因为想要把8个1核1g的虚机聚合起来需要分布式技术,例如mepreduce,分布式软件本身会带来一些性能损耗,同时考虑到网络传输的开销,所以两者是有区别的。 互动环节:关于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中的应用,我在商业银行技术条线的软件开发方向工作,说实话,没有接触到过着方面的案例。是否可以把先前提到的案例说得再详细一些。 刘国辉:我们关于银行的案例在深圳做过分享,对外使用的文档还在整理,请关注微信,很快就会发出。如果您有特别感兴趣的需要现在了解,可以私信我。我推荐您阅读我们官方微信的其他案例分享,很干货的。 互动环节:如果有存储设备,我能否考虑直接把存储划分给虚拟机,而不是用cinder,glusterfs,ceph等。(不知道我的问题是否专业) 刘国辉:cinder是openstack用于管理存储的组件,就是用来provision存储空间给虚机的。 互动环节:我曾经亲自测试过ORACLE的RAC集群,可以明确,没有单机的效率高,OPENSTACK云也会类似的可能性吧,至少会有一个边界吧。 刘国辉:主要是用于同步数据的那一层会有不小的开销,因为ASM势必要锁机制来做数据同步。 互动环节:对于还没有对源码研究的企业在应用OpenStack有什么建议,目前就是官网源下载 ,官网文档部署这个层次上。 刘国辉:也不是非要对openstack代码有研究才能用openstack,主要是看您应用的场景要求,例如规模,可靠性,技术储备等。 互动环节:我以前接触的HA大多是STAND BY,主机出问题自动切换到备机的概念,OPENSTACK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刘国辉:您说的是计算部分的HA吧,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式确实是STAND BY,虽然FT技术实际由来已久,但是局限性比较大,例如最新的支持FT的商业虚拟化技术,只能做到4VCPU,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还有网络部分也是限制,我们工程师8月份在2015 KVM Forum上分享过KVM上的FT,但是还没有达到生产级的程度。 互动环节:来个非技术问题,就是平时在自己学习过程中,技术能力和其它能力如何兼顾好?技术本来就是一个大模块,感觉工作都比较忙了,这两者有点难兼顾。 刘国辉:这也是个好问题,如何平衡工作和学习确实是个挑战,第一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其次最好的老师是兴趣爱好,如果您真的是对云计算技术抱有热情,想深入下去,您会找到荣耀。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10-1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CSDN技术头条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容器服务
腾讯云容器服务(Tencent Kubernetes Engine, TKE)基于原生 kubernetes 提供以容器为核心的、高度可扩展的高性能容器管理服务,覆盖 Serverless、边缘计算、分布式云等多种业务部署场景,业内首创单个集群兼容多种计算节点的容器资源管理模式。同时产品作为云原生 Finops 领先布道者,主导开源项目Crane,全面助力客户实现资源优化、成本控制。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