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苹果正在怎样毁掉设计之名

苹果正在怎样毁掉设计之名

作者头像
CSDN技术头条
发布2018-02-11 12:01:38
7650
发布2018-02-11 12:01:3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CSDN技术头条CSDN技术头条

【编者按】Don Norman与Bruce “Tog” Tognazzini,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两人分别担任各自项目的领导者,他们从所经历的项目中提取编纂的原则成为了新一代以用户为中心的视觉设计的基础,这种设计风格体现在Xerox Star、Apple Lisa还有Apple Macintosh电脑系统以及之后的实验性系统中。

曾几何时,苹果以设计的产品易用使用、易于理解而著名,它是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的领头羊。用户总能发现哪些操作可以执行,清楚发现如何选中操作,收到操作执行的明确反馈,并在结果不如人意时倒回或取消相关操作。

时光不再。现在的新产品尽管在美观度方面更胜于前,这种美却代价高昂。设计佳作的基本原则已经流失,苹果的产品不再拥有可发现性、反馈、恢复等特质了。取而代之,由于过度追求美感,新出的字体过于细小,再加上对比度低,对很多人来说想要正常阅读都十分困难,甚至根本办不到。而苹果的手势模糊到了连开发人员都无法记得,有些优秀功能隐蔽得让大多数人都发现不了它们的存在。

尤其是构建在iOS——苹果的移动设备OS之上的那些产品,更是不再遵循苹果几十年前所打造的著名且成功的设计原则。尽管这些原则是基于实验科学与大众常识的,并且曾为计算机开辟了几代人的市场,构建了苹果当之无愧的易懂易用性声誉,现在却已被苹果抛弃大半。的确,苹果在iOS和Mac OS X上的开发者设计指南仍受到象征性的尊重,但在苹果内部,这些原则有很多已经不再付诸实践了。苹果已经迷失方向,只关心风格与外观,而忘记了易懂性与易用性。

苹果正在摧毁设计。更糟的是,它正重回老路,唤醒旧观念:设计只是增加美观度。不,并非如此!设计是一种思考方式,用来确定人们的真实潜在需求,然后才能交付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设计结合了对人、科技、社会还有商业的理解。生产漂亮的产品只是现代设计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的设计师在设计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还有医疗保健时都在设法解决这些问题。苹果正在重拾旧式的想法,这种一度受到质疑的看法认为:设计师的唯一工作就是让东西变得美观,即便以丧失正确功用、易懂性与易用性为代价。

苹果曾是领导者,但为什么现在如此自以为是?更糟的是,为什么谷歌还盲从你那些错误的例子?

的确,很久之前苹果以易用性而著称,其电脑与应用都十分好懂且功能强大,无需任何手册便能操作。所有操作都很容易找到(菜单的力量),可以撤销或重试,有明显的反馈让你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鼓励用户进行操作,一旦准备完成,用户就会发现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苹果的设计指南与原则非常强大、非常流行也非常有影响力。

但是在苹果的第一台iPhone——这个基于手势的界面上(随后是平板电脑上),很多苹果关键性的原则被有意识甚至故意抛弃了。不再保留可发现性与恢复,只剩最低程度的反馈。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并非是因为这是一个手势界面,而是由于苹果采取了激进的措施:为了同时保持视觉的简洁与优雅,而抛弃了易学性、易用性还有效率产能。新的系统很难学习与使用,却在人们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侥幸过关——公司已经赚到钱了。即便如此,人们还在为设备的缺陷而自责:“如果我没那么笨……”

如今的iPhone和iPad是视觉简洁的典范。字体美观、外观简洁,包括外来字体、符号与菜单都不凌乱。所以,就算有很多人看不清文字又如何?美观就好。

一名女子告诉我们,她不得不使用苹果的辅助工具来放大细小的字体,并修改对比度来提高可读性。但这样一来,在很多应用页面中,这个选项会让正常字体显得过大,导致字体与屏幕不相适应。需要指出的是,她的视力并没有缺陷,只是没有17岁的少年那么优秀而已。我们怀疑在苹果调整为细小字体和修改对比度之前,她本是可以清楚地阅读这些文字的。

什么样的设计理念会需要数百万用户假装自己是残疾人,才能使用这个产品?苹果本可以设计这样一款手机:大多数用户能够阅读和使用,而无需将自己当作贫困、残疾、需要帮助的人。更糟的是,这种辅助措施毁掉了苹果所追求的美感,有时甚至令文字与屏幕不再匹配。如果字体能稍微宽一点,屏幕对比度稍微高一些,仅需要抗锯齿性能下降一点,就能符合字体设计的可读性原则了。这样一来,苹果是可以同时保留美感与易读性的。

文字的可读性只是苹果众多设计失败案例中的一个。现在的苹果设备还缺乏可发现性:仅仅通过查看屏幕,用户是无法发现能够执行什么操作的。你试过用一根手指向左向右,或者向上向下进行滑动吗,甚至用上五根手指?你试过滑动、点击吗,点击的时候是单击还是双击?屏幕上的文字真的是文字,还是伪装为文本的重要按钮呢?这样一来,用户必须经常尝试触摸屏幕上的所有元素,仅为找出真正可触摸的元素。

另一个问题是,在执行了意料之外的操作后,无法执行恢复操作。解决方案之一是使用撤销功能,有了这个功能的GUI非常强大,不仅允许用户恢复大部分操作,还赋予用户尝试新操作的自由——保证他们在对结果不满意的情况下,能够恢复如初。可惜苹果在转向iOS时,最开始就抛弃了这一系统设计的基本元素,也许是因为撤销操作需要在屏幕上添加调用对象的缘故,这会损害苹果目前更看重的特质——干净优雅。与之相比,易懂性与易用性都是次要的了。

撤销功能被取消,猜一下发生了什么?所有人都开始抱怨了,所有人!于是他们又把撤销加了回去:只要用户剧烈摇晃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不过对撤销功能支持并不普遍,除了尝试摇晃之外,也没办法知道是否支持这个功能。就算试了,你还是不知道到底是摇晃的方式不对,还是在这个情况下压根不支持撤销操作。

触摸屏——尤其是相对较小的设备会让用户很容易误触链接或按钮而打开新界面。纠正误操作的标准简单办法就是添加返回键:安卓手机普遍都内置有始终可用的返回键,但苹果没有。为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他们是为了避免添加按键或菜单吗?结果苹果确实有了干净优雅的视觉外观,但简洁的外观只是表象,实际却增加了使用难度。

苹果在有些地方的确提供了“返回”箭头,但是与谷歌的安卓一直可用的返回按钮不同,苹果的撤销与返回按钮是否实现要取决于开发者的选择。包括苹果在内,并非所有人都实现了这些功能。

屏幕上没有任何标志让用户了解该向上还是向下,向左还是向右滑动,用几根手指,点击几下,长按还是短按?用户必须在被人告知后,或者“阅读手册”(什么手册)后记住这些手势,要不就等碰巧发现吧。

产品很美观,很有趣,结果就是人们遇到困难时只会责怪自己。对苹果是件好事,对消费者则是坏事。有人就这个问题写了本书(插句话,两名笔者也有一些书)。

好的设计应当具有吸引力,令人愉快,并且用着很棒。但用起来好,代表着这个设备需要具备可理解性与容错性,它必须遵从基本的心理学原则,使用户感觉能够理解它、控制它,并且感到愉悦。以上这些包含了可发现性、反馈、合适的布局、限制的适当运用,还有理所当然的操作撤销功能。这些原则都是教导互动设计专业新生的,如果苹果也去上这门课的话,肯定会拿到不及格。

更糟的是,其他公司也开始模仿苹果了,盲目将设计等同于外观,而忘记了好的设计所应有的基本原则。结果就是,程序员在不了解用户的情况下就匆忙上马开发,设计者完全着眼于提高美观度,管理者抛弃了想要帮助产品设计更为合理、确保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具备可用性的用户体验小组,结果等到制造、开发、发布阶段再来考虑可用性就太迟了。这些无知的公司高管认为:所有这些设计前的研究、原型设计与测试一定会降低开发进度的速度。其实并非如此,在合理运用的情况下,反而会因为提前(开发前)找出问题而加快开发进程。

而如果回避适当的设计方法呢?为了给用户提供帮助而在服务渠道上花费更高的成本。而最终,不满的顾客可能还是会公开赞誉苹果简洁的设计,却将钱花在其他品牌的手机上,因为那些手机更易于使用。

请不要对我们讲述那些故事了:什么从没能学会使用电脑的爷爷奶奶辈们,现在能够使用像平板电脑这样的电子设备。他们所掌握的新技术到底有多少呢?没错,手势控制设备、平板电脑还有电话在使用初期没什么障碍,但高级操作上就会有极大障碍,比如选中三张照片作为邮件附件发送,或者修改一些文字的格式,再或者将几种不同的运算结果相结合。这些,还有无数种其他操作,在传统电脑上都非常简单、非常高效。

更有吸引力,也更难用

新一代软件在吸引力和计算能力上有了巨大的飞跃,同时也更难使用。

不只苹果有这个问题,谷歌地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越来越有吸引力,却在每次迭代后更让人困惑。安卓的操作系统(OS)也有同样的问题。微软win8的设计实际上作为手势设备而言非常聪明与智能,它解决了我们刚才描述的许多问题,但没能满足更高效的台式机需求——集成不同的操作方式。(微软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win10的介绍中体现了他们打算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图:我们尚未有足够经验,来构成观点。)

问题的起因是什么?设计有很多风格,就像每个学科都有多种流派一样。在软件行业,驱动程序员无需擅长交互设计,而内核开发者也无需擅长通信编程。在设计领域,进修过心理学的交互设计师了解概念模型、清晰度还有可理解性的原则,而进修过计算机科学的交互设计师也许不会懂这些;而出身平面设计领域的那些交互设计师可能会认为交互设计代表着网站,他们常常无法理解编程细节与人机交互的问题。

这一点很重要,导致人们以为是自己的问题,因为这个界面设计地似乎很清楚(实际上并不),而他们却无法使用。导致我们的主打产品在易用性和有用性方面都退步了。

到底哪里出错了?

作者之一Tognazzini曾就职于苹果,与Steve Jobs共事。Norman在Jobs离开没多久的时候加入苹果,又在Jobs1996年回归后不久离职。中间的转变过程:从易用易懂的产品(那时候苹果可以诚实地吹嘘:使用者无需使用手册),变成今天虽然没有使用手册,但用户确实需要的情况,这之间的过程我们并未经历。但我们确实知道,在Jobs回归前苹果在产品设计方面有三管齐下的方法:从最开始到产品交付期间,用户体验、工程技术与市场销售这三者都需要涵盖。

如今的苹果已经不在产品易懂性与易用性方面下功夫了,而在产品上采用了Bauhaus的极简设计风格。

不幸的是,简洁的视觉外观并不能提高易用性,大量人机交互与人为因素方面的学术文献都证明了这一点。

苹果产品通过模糊甚至删除重要的控制功能,故意隐藏其复杂性。就像我们经常指出的那样,简洁至极的控制器就变成了单按钮,虽然够简单,却因为只有单独一个按钮,如果不是通过系统模式的话,功能非常有限。而系统模式则需要在不同时间段,令控制器代表不同的含义,结果就导致混乱与错误。再或者,只有单独的控制按钮也会造成使用的方式模糊,因此一个按钮(或者触摸屏)在点击单次、两次、三次时,或者用单个、两个、三个指头触摸时,再或者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滑动时,都会调用不同的操作。也许是使用特定数量的手指,点击特定的次数,朝特殊的方向:在Macintosh上打开苹果的“系统设置”控制面板,阅读点击鼠标或触摸手势的选择(及区别)。

简洁的外观让控制更为困难、更为随意,需要记忆手势,并忍受经常出错。事实上,在初期的苹果Lisa和Macintosh电脑上,号召“没有模式”。没有模式实现的唯一办法就是保留专门的控件,每个控件总是代表唯一一种含义。

模式原则,以及外观简洁与实际操作简洁之间的权衡在基础的交互设计课程中都有讲授。为什么苹果要摒弃这些知识呢?

苹果的人机界面指南

所有的现代化电脑公司都为自己的开发者创建了人机界面指南。苹果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它的指南出色地呈现了良好、易懂的设计原则。最早版本的苹果人机界面指南在1978年由Tognazzini撰写。到了1987年的版本(写于1985~1986年),所有现代界面的主要原则都包含在内。在1996年Steve Jobs回归时,这些原则仍在起效。

苹果的整套原则是Tognazzini在一个项目中总结出来的那些,结合了苹果从Mac界面提取的那些。在此之前,GUI的工作人员只是私下里知道这些原则。将原则写出来会让其更为明确,从而缓解了新员工的训练任务,也缓解了Macintosh产品持续增长的开发人员数量。

在提取原则时,团队很大程度上依赖刚刚成型的人机交互(HCI)社区所做的研究,特别是Norman和他的学生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所做的工作——以论文形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表在HCI会议上,并由Norman与Draper编辑成书《User Centered System Design》。(Macintosh电脑的几名早期开发者,还有从事苹果原则提取工作的人员都是Norman的学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原则反映了人类的需求、愿望和能力,而不是他们所使用的机器。20世纪80年代的那些原则对于今天的界面一样适用,而且在人类进化前(有漫长的过程)也会一直适用。

目前苹果为开发者所准备的iOS人机交互指南中确实提出了大量相关的设计原则,不过着重点明显在外观简洁方面,还有用户的愉快与享受方面。这些都是重要的属性,但远远不够。

指南还特别告诫开发者(不少于14次)要确保视觉传达的巧妙性。的确,设计应当保持尽可能干净简单,但不能通过丧失必要的标识。设计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些标识是否必要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用户测试。指南中关于可用性测试有什么说法呢?

这真是个好办法。

不,这是个强制性的需求。需要通过产品的目标用户代表来完成,而不是像苹果建议的那样通过几名同事来配合测试 。

苹果在追求视觉简单化的同时,也丢掉了良好的品质

最初的苹果设计原则强调的是系统的易懂性,无手册易上手性还有功能性的重要性。在某个环节,苹果丢掉了曾经遵循的关键原则。图一显示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由工业设计师Michael Meyer准备,他在阅读了这篇论文的早期版本后制作了这份图表,并授权我们使用)。Meyer的图追溯了苹果指南的核心原则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这幅图表显示了人机界面指南从1995年到2015年的进化史。手势设备运用了iOS操作系统,它的左边正是更为传统的OS X系统2015年指南。

在2008年之后的某个时段,感知稳定性与无模式(Perceived Stability and Modelessness)特质都消失了。

在转到iOS时,容错性(Forgiveness)、心智模型(Mental-Model),还有明确与隐含操作(Explicit and Implied Actions)全都不见了。

2010年后期转到iOS4系统时,iOS指南中移除了即看即点(See and Point)功能。

也许从人工改变列表顺序就能发现(之前的列表隐含了各原则的等级顺序),而2015年的iOS列表暗示着美学完整性(Aesthetic Integrity)跃居首位,而隐喻与用户控制(Metaphors and User Control)则降到末位。

消失的原则

在iOS中最大程度或者完全消失的重要原则包括:可发现性、反馈、恢复、一致性还有对成长的鼓励。

可发现性

可发现性指的是,用户通过查看系统,立即发现所有可能操作的能力,这个功能一直是苹果设计成功的重要元素。早期这一原则被称为“即看即点”(见图一)原则,由于所有可能的操作都会由诸如按钮、图标或菜单列表项之类的对象呈现,对用户是可见的:查看你想要执行的操作,移动鼠标点击执行。简单来说,可发现性就是让操作能够被发现(看得见),而无需被记忆。在传统电脑中,菜单和标有标签的图标很好地发挥了这一作用。没有标签的图标经常无法发挥作用,但缺少提示才是罪魁祸首。注意:可发现性在苹果的指南中不再出现。

反馈

反馈让用户了解在操作执行后发生了什么事,而前馈让用户了解在操作选中后会发生什么。

人们依靠源源不断地反馈了解他们的操作是否有效,效果如何。在物理世界中,反馈是自动发生的。在软件世界中,只有在设计师想到的时候,才会出现反馈。没有反馈,人们不能确定当前的状态:既不能控制,也感觉不到控制。

恢复

错误总会出现,恢复确保撤销操作比执行操作更容易实现。(在指南和图一中被称为“容错率”,在现在的指南中也消失了。)恢复以“撤销”命令执行,撤销起源于1974年Xerox公司的施乐帕克研究中心(PARC),发明者很可能是Warren Teitelman。著名的Apple Lisa和Macintosh电脑的基本架构来自早期在PARC的开发工作(苹果从Xerox购买了授权)。撤销命令自身也能撤销,通过“恢复(Redo)”命令来执行。撤销与恢复提供了强大错误恢复能力,由于测试操作总是可以被撤销与恢复,用户可以尽管实验与尝试。

撤销允许用户恢复内容。返回是一个类似的命令,允许用户在导航系统中恢复到用户之前的位置。原本的GUI通过取消导航,消除了用户返回的需求。相反将文档与工具带给用户。浏览器和iOS倒回了早前的导航界面,用户徜徉在迷宫般的通路中,最终通往屏幕模式。

浏览器支持被称为网络的导航系统,提供后退按钮以便用户能够在浏览时选择后退操作。iOS并未提供这样的通用工具,因此如果不小心在一个应用中点开某个链接的话,将会打开Safari、YouTube或者其他什么的,没有直接的恢复方式。后退与前进是iOS的标配按钮,这样在出现误导航时能够恢复。

一致性

大多技术用户都有超过一台设备,然而不同设备的操作通常相抵触。甚至在同一台设备上,苹果也有违反一致性的地方:旋转手机时键盘会改变朝向;旋转iPad时主屏幕图标会重新排序,无法简单预测到一个图标会停在哪里。

一致性还列在指南上,不过却没有被遵守。苹果的Magic Mouse鼠标比触控板还要不同,与iPhone和平板的手势又不相同。为什么呢?(这种不一致一般可以追根溯源,设计师在工作时彼此孤立,没有互相讨论过。像Conway一样,一个公司的产品反映了一个公司的组织架构。)

鼓励成长性

好的设计鼓励用户学习成长,一旦学会基础内容后便能执行更多新的复杂任务。拍摄快照的人成长为摄影师,个人日记作家成为博主,尝试编程的孩子最终在计算机科学行业找到了工作。几十年来,鼓励学习和成长一直是苹果公司的生命线,这个原则如此重要,受到了普遍的内化与理解。

Dieter Rams和极简主义的合理化

只要声称遵循了著名的德国设计师Dieter Rams的教诲,违背这些原则的行为就会被原谅,苹果消失最严重的很多原则都是如此。Dieter Rams多年来为德国公司Braun设计美观易懂的产品。他们还特别引用了Rams的第10原则:“好的设计是尽可能的无设计”。但是注意,这是他的第十条原则,而不是第一条。也许可以写作:“如果你遵守了前九条的话,那么是时候停下来了。别开始过头了。”但是苹果已经违反了很多早些时候的原则,这里是好的设计所拥有的10条原则:

  1. 创新性
  2. 让产品有用
  3. 有美感
  4. 让产品可理解
  5. 低调的
  6. 诚实的
  7. 持久的
  8. 关注每一个细节
  9. 关心环境因素
  10. 尽可能无设计

看一下Dieter Rams对其中一些规则的描述很有帮助:

2. 让产品有用

产品是买来使用的。至少要满足某些标准,不仅是功能上的,还包括心理上和美学上的。好的设计强调产品的功用,但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

实用是Rams至关重要的原则。模糊控制功能,取消像撤销与返回这样的重要功能并不能让产品变得有用,事实恰恰相反。

3. 有美感

产品的美感是实用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每天使用的产品一直对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幸福产生影响。不过,只有优秀的东西才能有美感。

在著作与谈话中,Rams表示美感不拘于外观:物品必须在设计的各方面都很优秀,才能称得上美观。正如他第二条原则所描述的那样,可能包含功用和心理学因素(比如可理解性与可用性)。

4. 让产品能够被理解。

好的设计让产品的结构清晰明了,更强大的是,它能让产品自己说话。最好的是一切能够不解自明。

虽然苹果的设计原则仍在讨论可理解性的重要性,但其产品已经反映不出这个特质了。苹果的界面包含无形的按钮和控制功能,一般来说欠缺对可理解性的辅助功能。

想一下iPhone和iPad的屏幕键盘。苹果的键盘以大写格式显示字母,无论实际打出来的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唯一能够分辨键盘所输出的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的办法,就是通过查看键盘上的向上箭头是黑色还是白色。这很奇怪:首先这代表着人们必须认识到向上的箭头就是大小写的控制开关。其次,这代表着他们必须了解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格式。快速(不要查看你的苹果手机或iPad)说出哪种颜色代表小写?

谷歌的安卓屏幕键盘在输出字母为大写时显示为大写,在输出字母为小写时显示为小写。瞧瞧,这并不困难。只要想想人们一般如何使用系统。

但即便在指南尝试加强理解的地方,他们还在尝试尽可能少的使用信息符号(这些东西被Norman称为“标记”。Norman称之为标记,展示了他对这些符号沟通功能的侧重;而苹果称之为“装饰”,显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

为了提供交互符号,内置应用运用了种种提示,包括色彩、位置、背景、有意义的图标和标签。使用者很少需要额外的装饰,以展示出屏幕上的某个元素是可以交互的,或者暗示它的作用。

最新的人机交互指南确实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苹果现在提供了工具以确保遵从原则。例如,我们抱怨过字体的易读性问题,这个问题正在被解决。首先,指南现在声明:文字首要就是保证可读性。如果用户无法在应用上看清文字,不管排版多美观都没用。

其次,苹果提供了一个工具“动态字体”,无需开发者花费精力,便可自动将字体调整到合适。指南解释道,动态字体会自动调整字符的间距与行高,并对用户设置文字大小“作出合适的回应(包括可访问性的文字大小)。”在我们能够判断这些变化是否有帮助之前,还需要一阵子。不幸的是,一旦文化形成就很难改变,而苹果刻意强调视觉外观,忽视可理解性与可用性。

iOS 9

在产品周期快速迭代的高科技公司,传达批评是一种挑战。事实上,在苹果最新发布的移动操作系统iOS 9中,有很多我们讨论过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还有两个问题:

为什么花了那么久?

例如,在大写时显示为大写键盘,在小写时显示为小写键盘的设计决策如此明显,这么简单的反馈居然做不到,真叫人难以置信。好吧,并不是曾经的苹果了:尽管最终在iOS9中改过来了,但为什么花了那么久?

然而,苹果采用的解决方案让可怜的用户耗费更多的内存负载。

一篇福布斯文章的标题道出了全部:“苹果iOS9有25条优秀的秘密功能。”秘密功能?如果这些优秀功能存在的话,为什么要保持秘密?为什么如此难以接触?有新的滑动方式:从右侧、左侧、上面、下面。从中间。一根、两根或者更多手指,在我们的经验中,用同样数量的手指进行相同的滑动操作,在不同的地方似乎有不同的结果。

苹果:请学习符号的力量,可视化标识能够帮助一头雾水的可怜用户。让这些操作清晰起来。下面是应当禁止的范例:“屏幕旋转锁定”的图标要么是灰色,要么不是。但是,到底是锁定为灰色,还是没锁定是灰色?原来苹果使用文字来说明,但是字体小的要命,而且与图标分离。我们花了5分钟来查看如何解锁,结果发现了说明文字——为什么要花5分钟时间才能了解这样一个频繁操作该如何执行?

问题与解决办法

好的用户体验只存在于这样的系统:销售、平面与工业设计、工程技术和可用性都协同作用,让苹果的消费者生活更美好、更愉快、更有效率。

设计是复杂的领域,有很多独立的分支学科。工业设计主要关注的是材料与形式,这是苹果所擅长的。平面设计应该是关于美学与沟通的,但苹果公司过于强调外观,导致了对通讯功能的损害。

交互设计应当强调可发现性、反馈与人类感觉到产品受控的能力。可惜,当前的交互强调的是情感的愉悦,这点确实重要,但却以至少同样重要的可理解性为代价,导致人们无法对系统运作建立良好的心理模型。

苹果的设计过程失衡。人机交互指南解决了不平衡性,但是将目标指向开发者,而开发者并不是问题所在,苹果才是。

如今,人们被迫记忆随意的手势还有摆放位置。我们没办法知道某项操作是否允许。如果不小心碰到屏幕,就会被系统带到新的页面,没办法返回之前的位置。我们一般只能从头开始。现在的设计似乎已经放弃了科学性与苹果自身在交互设计方面的经验,而苹果曾是这方面的领导者。

平面与交互设计师必须以平等的关系进行合作(与工业设计师、工程师还有程序员一起)。所有的设计需要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测试,排除bug与易用性问题,找出有帮助或者有损害的变更。

最后,我们对苹果目前的指南进行总结,找出正确、合适的语句,和传达恰当设计理念的语句。

遵从用户界面(UI)协助人们理解内容,与内容交互,但永远不会抢过风头。

清楚任何尺寸的文字都是清晰的,图标精确而清晰易懂,装饰巧妙合适,在功能上加大偏重力度,促进设计。

深度视觉层面与实际动作赋予了生命力,提升了人们的喜悦与理解。

最终:尽管脆弱美丽的UI还有流体动作是iOS体验的亮点,用户内容才是核心——确保设计提升功能,并且遵从用户的内容。

棒极了。苹果,请遵循自己指南中的精神与文字。

(翻译/孙薇 审校/唐小引)

文章来源:How Apple Is Giving Design A Bad Name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11-2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CSDN技术头条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小微
腾讯云小微,是一套腾讯云的智能服务系统,也是一个智能服务开放平台,接入小微的硬件可以快速具备听觉和视觉感知能力,帮助智能硬件厂商实现语音人机互动和音视频服务能力。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