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AR,新时代MMO

AR,新时代MMO

作者头像
CSDN技术头条
修改2020-04-29 16:28:58
1.2K0
修改2020-04-29 16:28:5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CSDN技术头条

笔者曾说过:增强现实(AR)再强调“现实”,终归也是以MMO(大型多人在线)或MUD(多用户层面)形式存在的虚拟世界,设计上老问题还没解决,反倒多了些新问题。最近全球掀起了Pokémon GO(口袋妖怪Go)热潮,看来是时候旧话重提了。

眼镜谬误

很多游戏玩家,尤其是骨灰级的,对设计问题深有体会,但开发VR,AR游戏的人反而浑然不觉,设计上的一些问题简直不能太扎眼。

但也有人感受不一样。现在最常见一种现象,笔者乐意称之为“眼镜谬误(goggles fallacy)”——就是很多人认为,不论是Pokémon GO还是别的,AR眼镜、智能手机、VR头盔都是用户端,作用最关键。笔者从来不这样认为,反而一直强调:用户端并不足以成就虚拟世界

  • WoW(魔兽世界)和Pokémon GO的服务器都是模仿现实世界的,但前者使用非真实世界地图,后者使用真实世界地图;
  • 两者的服务器都可以追踪联网的用户端并在地图上标出,且都有一些小AI元素能跟玩家互动。

比较两个游戏,除了数据库,其他都大同小异。

认为用户端更重要的人,往往把“浸入式体验”、“直观感受”或“难以言喻的‘存在感’”等词挂在嘴边——但别忘了,当初的“思科网真”体验使用的硬件哪有那么多讲究。

MMO,卫星图像、增强现实、生命记录等彼此密切关联,且使用同样的核心科技——这一点Pokémon GO开发者清楚得很,因为他们的CEO曾直接参与开发最早的MMO游戏Meridian 59(子午线59)和最早的卫星图像Keyhole(也就是后来的谷歌地球)。

用户比用户端重要

很多人觉得能抓住小小Pokémon的智能手机屏幕最为重要,其实并非如此。Pokémon GO会弹出很多“请求”,玩家同意了才能生成相应内容,很可能Pokémon会神不知鬼不觉侵入你的生活——能获取你的e-mail账户信息,发送邮件;能知晓你的足迹遍布的地方;能连接你的汽车;还知道你有哪些朋友。

用户端不重要,用户才重要。游戏体验的关键不在用户端,而是用户的真实生活——好友名单、位置、聊天系统……所有这些都浓缩成一个虚拟身份。的确,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的隐私越发容易暴露,但为了换取更好的导航服务,交通实况等信息,他们甘愿付出这个代价,这已成时代趋势,不可逆转。

然而用户就是100%值得信任的吗?

答案是“不一定”。最近有新闻爆出,说上千人下载的Pokémon GO实为后门软件,能够远程完全控制用户手机。

可惜“信任危机”远不止于此……

一个“用户生成”的世界

Pokémon GO的数据库可以说是Niantic开发的Ingress翻版,而且据说大部分都是众包的,于是很多脑洞大的玩家就设想用Ingress来控制Pokéstops位置或Pokémon GO道馆,不过后来也有人抱怨说市区外鲜见Pokémon踪影,这是因为Ingress玩家从未在那些地区建立数据。

新鲜事儿都发生在家门口了。Twitter上一位用户说,自己住的公寓被Ingress玩家标记为了Pokémon GO道馆,这个值得深思——除了个人空间被侵犯的风险上升之外,AR 还会影响房主对房屋价值和宜居性的绝对掌控权。有人觉得Pokémon GO可以是一种新的房屋增值点,但也有人被半夜两点在自家后院找Pokémon的陌生人搞到抓狂。

这个问题后果很严重吗?记得很久之前,Star Wars Galaxies(星际大战)的玩家几乎可以在任意地点自由建造房屋甚至城市,还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制定作战规则。于是有些自私的玩家就在游戏已经存在的建筑物上建造城市,还不让其他玩家访问,甚至更过分——干脆“杀”了其他玩家。(Pokémon GO倒没有这么血腥,但玩家之间也不完全友好,这一点稍后提及)。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刚刚提及了对房屋宜居性的影响,另外Pokémon GO 也要好好管理MMO虚拟经济。曾经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比如意外催生了实体经济和虚拟资产之间的二级交易市场才让我们了解到MMO早期开始就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些惨重的代价,Pokémon GO 绝不能重蹈覆辙。

不过嘛……要完全没有影响也是不可能的。现在有些咖啡店专门给Pokémon GO中特定的竞技团队成员打折,福布斯有篇文章专门讲商业如何借Pokémon GO热潮招揽生意。其实关于该游戏的实体经济影响已有诸多探讨,且影响是立竿见影的。Pandy Farmer在2004年的一篇相关文章可供参阅。

还有一个公平的问题。可能有的咖啡或酒吧是Pokémon收集点,有的则不是,那么Niantic或任天堂公司会根据这个来评估那些商店更吸引玩家,吸引玩家的规模等等。Pokémon Go若延续现在的发展势头,可能很多人就会发现自己的店嫣然变成了游戏地图上的一个坐标。

玩家对战

玩家对战模式在传统MMO游戏中很常见。Pokémon GO 在借鉴了Ingress和早期AR游戏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个人对战”升级到“团队对战”。

但还是那句话,用户才最重要。实在无法想象一所被标记为“道馆”的建筑物把玩家拒之门外——难道要紧锁大门吗?肢体语言恐吓吗?

最近美国发生的警察枪杀黑人事件以及德拉斯“黑人的命也是命”和平抗议运动期间警察被枪杀事件后,有人明确表示黑人群体玩Pokémon GO可能引发致命隐患,但最近另外一则新闻颇具喜剧色彩,让人们的心情也没那么沉重了——公园里大半夜逗留着一群人,其中有白人也有黑人,引起了警察的注意。他们起初以为是毒品交易,后来才发现是一大群人在玩Pokémon GO,甚至还被邀请加入游戏行列。

但至于担忧,究竟是不是小题大做呢?当然不是。游戏是游戏,没听说过现实中遇到危险还能“大变身”的。大约1998年,Ultima Online(网络创世纪)风靡中国香港时,一些黑道帮派不但沉迷于网上PK,甚至把游戏战火烧上了现实的街头。Pokémon GO倒不至于引发严重的社会恐慌,但有玩家对其他玩家心怀敌对情绪——开发者希望这种敌对情绪只限于游戏中。

没发生不代表不会发生

别误会,我的意思是社交的力量不容小觑。Pokémon GO拥有当前全球最先进的感应系统——人体;拥有最讲究但最耗费精力的聊天系统——让聊天更立体鲜活的智能手机系统加本地语音;拥有最相近以及高度模仿真实世界的游戏地图……总之,这个游戏让人们高高兴兴走出家门,去交朋友,去看世界了。

但MMO带来的转变也会在AR中重演,因为毕竟AR也是一种MMO。每个漏洞,每个WoW或者EVE Online(星战前夜)的亮点,都可能出现在AR中,只不过地点在你家门口的公园或教堂。

Niantic在游戏发布数天前决定雇佣一个社区管理人,这个决定很明智。

但话又说回来,他们早就应该意识到管理社区的重要性,因为这太明显了。游戏中这么多用户,聊天、互动、交易、寻找,还有探索世界,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地图,影响着实体经济。随着游戏的发展,相信不久之后用户的在线档案会变得一目了然,肯定会有人起诉游戏追踪自己的行踪以及更甚的隐私侵犯。就算Pokémon GO不遭这一趟,也难保其他游戏逃过此劫。

虚拟世界的政府

真实世界里能触碰个人隐私数据的,能控制经济的,能影响房屋价值的,能给沟通互动设立条条框框的规矩的,是政府;虚拟世界里,能掌控世界的,是神,是不朽,是传奇。

Facebook、谷歌以及如今开发了Pokémon GO的任天堂和Niantic进军AR之后,称之为虚拟世界的政府也不为过,他们离神、离不朽和传奇也不远了。如果这些公司认真起来,影响公众并非难事,就算要承担一些后果,他们也不见得会在意。

在密苏里州的奥法隆市,有犯罪分子曾用“Pokémon诱饵”来吸引玩家,并实施抢劫。这是游戏机制漏洞直接引发的恶果之一,在游戏史上实属首次。

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吞鲁日室,有人还把Pokémon PS在了武装特警身上。原本无伤大雅的游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引发什么,值得思考。而每年都会出现像以下(节选)这样脑洞大开的文章:

总有一天“管理员”这个名词将不复存在;总有一天你的银行账户、购物清单、信用报告以及包含私人信息的页面都会成为虚拟身份的一部分;总有一天《雪崩(Snow Crash)》、《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以及《异域(Otherland)》的剧情会通通上演……这岂是区区一份“客户服务”就能详尽的?未来,也许虚拟身份将成为新的信用,能力和学术成就的评价标尺。 当这一天到来时,我敢肯定,面对巨大的分布式服务器,面对缺乏统一管理、难以自由选择服务提供者的虚拟世界,人们会恨不得再多争取些权利呢。

不久前,笔者跟硅谷一位高级主管聊了聊,我问他对社交型VR和AR产品的道德影响怎么看,他反问:“你说什么道德影响?

说实话,他的反应让我打了个寒颤。这些人有意无意间塑造着这个社会,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然而他们却浑然不知。

扩展阅读

一些科幻小说也许能给你启发:

  • 对AR游戏的探讨最为透彻的当属Vernor Vinge的《Rainbows End(彩虹尽头)》
  • 好奇虚拟和现实世界行为的交界线?读一读Cory Doctorow的《For the Win》以及Charles Stross的《Halting State》吧。

而且笔者强烈请求社交型VR或AR产品开发者了解了解虚拟世界发展史。要知道,有时无知会在历史上留下丑陋的印记,游戏设计的漏洞也会引发严重生理和心理风险。很多人肩上的责任很重大。

  • Julian Dibbell的《A Rape in Cyberspace》以及更为精彩的《My Tiny Life》对未来的虚拟世界作了大胆设想,虽然如今的AR或VR还没到那个境界,但它们的发展都很迅速。
  • 黑玫瑰日志则反映了玩家在虚拟世界中的心理状态——太癫狂的人,甚至会很快失去人性。
  • 刚刚节选的,关于玩家权利的文章,可以让人们更好了解游戏可能对自己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 Richard Bartle博士的《Designing Virtual Worlds(塑造虚拟世界)》涵盖虚拟世界发展的诸多问题,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或者雇用一些这方面有经验、有见解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6-07-2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CSDN技术头条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