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抢红包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快”:
手快有、手慢无!
至于能抢到多少金额的红包
许多人都觉得纯粹靠运气。
但也有人直觉认为:
后抢比先抢的貌似能拿到更大数额。
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
有牛人终于研究出来了……
这两天,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毕啸天突然火了。
因为他常常一本正经地去研究一些看起来“不正经”的事,比如最近他研究的“怎么抢到微信群里最大的红包”就火了……
有段时间毕啸天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不管别人发多大的红包,抢到自己手里的每次都只有几分钱。而往往是抢红包比较晚的那些人,他们可以抢到一个比较大的红包。
这不科学吧?难道微信红包先抢和后抢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带着这个疑问,毕啸天马上开始实验了。(提醒:解析看不懂的、没时间看的,可以直接快进看结果哈)
毕啸天在周围借来了四部手机,连上自己的一部,总共是五部手机,建了个五人群开始发红包。
发红包之前毕啸天先做了这么一个先导实验:N个人抢N+1分钱。
大家都学过抽屉原理,就是N个人抢N+1分钱就应该有一个人抢到2分钱,剩下的人都抢到1分钱。 但实际做出来实验结果不是这样的,永远只有最后那个人才能抢到那个2分钱。
毕啸天做了非常多次实验,结果肯定是对的,他把这个东西命名为末位红包抽屉原理:也就是N个人抢N+1分钱,则必有最后一个人抢到2分钱。这个收益率很可怕,他的收益率达到了前面一个人的两倍。
这个结果虽然很简单,但是它反映出来一个现象:
微信红包的内部算法肯定不是均匀的; 先抢后抢一定是有区别的; 而且貌似后抢会占一点点优势。
那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毕啸天做了进一步的实验。
他用5个人抢50块钱的红包,发了150次,然后统计了每一次这5个人的数据,得到这样750个数据。
大家可以看出来,很惊讶的一个结果:
5个人抢50块钱的红包,第一个人从来没有超过20块钱; 做了150次,所以统计规律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个人从来没有超过25块钱,等到第三第四第五的人他们能抢到的钱数慢慢才上去。
也就说第一个人可能只能抢到0到20,第四第五的人才能抢到0到50中间的任一个数字。
毕啸天仔细研究后,终于发现了微信红包内部的算法规则是什么,每个人当前能抢到的金额服从一个0.01到当前剩余均值两倍的左开右闭区间的均匀分布。
什么意思呢?大概是说,5个人抢50块钱,那平均每个人能抢到10块钱。这个时候,第一个人抢的时候,他就只能抢到0—10×2也就是20块钱。你想第一个人多不巧,他只抢到了2块钱。那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了4个人抢48块钱,这个时候平均每个人能抢到12块钱。12的两倍是24,第二个人最大能抢到就变成24块钱。所以这个区间是一个不断放大的过程。
发现了这个规律之后,毕啸天还做了一些很无聊的脑洞。
比如说你可以编程给自己发红包。然后有一天他就给自己发了五千万个红包,得出来这样一个规律。
在五千万个红包下面这个规律就非常的明显了。你可以看到第1个人永远不会超过20,后面的这个规律分布在慢慢平缓下来。
此外,通过编程你还可以统计一个现象,就是最佳手气,这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点。最佳手气在各个人各个位置的概率是均等的吗?其实也不是。最后我发现最佳手气的概率在5个人抢的时候是依次递减的。
5个人是这样,那数量不同的人抢都是这样吗?于是毕啸天又做了一个编程,很无聊,就给自己发了两亿个红包,最后做出来这样一张图。
这张图可以说是微信抢红包里面包罗万象,它把所有的情况都概括了。它统计出了从3个人抢到27个人抢,不同的人在抢红包的时候,每一个位置抢到手气最佳的概率这个变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从这张图的最后他大概得出一个结论:
按照这分析结果,以后看到红包都先憋一会儿,等其他人先把前面的小红包都抢走了,你再去把那个大的捞回来。
不过毕啸天表示,后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就再也没有抢到过红包……
所以就算知道怎么抢大红包
但现实是并不好操作
还是先下手为强!
抢到总比没有好!!
大部分时候,微信或支付宝的红包金额并不多,大家也不过只是图个热闹。但是,个别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个机会,利用红包进行诈骗。因此,抢红包时应远离下面这四类红包。
第一类是设置提现门槛的红包,可以单纯地认为,它们只是诱取更多粉丝关注;
第二类意在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要求填写,从而出现信息泄露,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第三类,更为危险的不明公众号,它们打着“发红包”的幌子,实施诈骗之实,这一类一般需要点击不明链接、扫码。
第四“红包赌博群”可千万别进。微信红包兴起后,微信群里抢红包成了老中青乐此不疲的小游戏,但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建群玩起抢红包接龙游戏,成了变相赌博。
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直接领取,即便是商家搞活动的领红包链接,最多也只需输入手机号码,无需填写其他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