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平台 or伪平台? ——平台型OA选型误区

平台 or伪平台? ——平台型OA选型误区

作者头像
人称T客
发布2018-03-19 15:42:14
1K0
发布2018-03-19 15:42:1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人称T客人称T客

良莠不齐、参差错落的OA、协同市场本就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而不少纷纷号称“平台型OA”、“平台型协同”的软件厂商更是让众多客户企业在选型时倍感无措,极易陷入误区;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国内平台型OA软件主导厂商——飞企软件产品负责人,从专业技术角度对“平台型”、“伪平台型”协同进行深度类比和详细阐述。

近年来,基于平台型OA技术架构衍生出的平台型协同迅速发展,其功能在传统OA应用的基础上更增加了业务运营及协同应用,涵盖功能更为强大,因此也备受越来越多大型企业所青睐。然而市场上相关产品名目繁多,应接不暇,使不少企业客户在选择的时候,就容易被众多概念所迷惑。如何正确认识平台型协同,不要走入误区,本文和读者做一番探讨!

平台型OA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整个系统构建在通用的业务支撑平台上,使整个管理系统拥有强大的定制开发优势,易扩展、易集成,提高软件实用性。本文就平台型协同管理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解释概念,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技术平台与业务平台都是一样的?

当平台型协同出现在市场的时候,获得广大企业的认可,其他的传统OA厂商也纷纷宣称自己具有平台,其实是混淆概念,所谓的平台,其实是一个技术平台,在技术上处于一个低层次水平。市场上很多软件厂商所使用的现有java平台或者.Net平台,构建其整个系统,其实并不具备核心的技术,其基本特征就是不具备插件模式,难以给第三方软件开发商进行业务开发。这类平台构建OA系统常用的功能,并产品化,借用技术架构使整个系统拥有一定的定制、扩展能力,通常是预留很多API接口。

业务平台,架构在技术平台之上,使用模型驱动开发,实现业务与技术分离,有统一的元数据建模平台。具备积木式的可插拔业务插件,可以交付给第三方进行业务开发,具备统一开发规范。业务平台是平台中高层次技术,拥有自己核心技术。业务平台厂商往往具备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自己业务插件商城或者第三方合作开发商。真正的平台型协同,所有的模块都是一个个业务插件,具备可插拔,可移植,可配置,可监控的特征。并且插件与插件之间可以相互调用和整合;在业务开发上不受接口所制约,能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

我们通常认为平台型协同是指使用业务平台技术建构,这两者天差地别。

误区二、表单技术就是业务开发?

协同管理平台,可轻松维护表单或随时扩展业务需求应用,都少不了这个表单工具,表单建模不仅是所有系统的数据核心,也更是整个协同管理平台的核心所在。但是就可以说:拥有表单技术就能号称平台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一个对平台型协同的最大误区,使用表单技术来开发业务系统,也许简单数据少、业务逻辑简单的系统,还是可以胜任,但是往往在项目验收之后,才发现系统运行越来越慢,操作越来也难用!表单技术越来越傻瓜,基本客户通过培训后就能使用,使用表单不需要了解表结构、索引、排序等等开发术语,更不需要了解数据流,业务流之间关系。当数据还少的时候,感觉挺好,但是随着业务深入应用、运行时间和数据越来越多,系统性能就受到挑战,并且业务发生点改变时候,用户的工作效率也变低而且感觉系统很笨。

真正的平台型协同,必须具备数据建模、功能建模、表单建模、工作流建模、报表建模、性能监控等工具,能随着运行时间和数据的增加,可以建立索引,优化系统;通过各种工具的配置,维护数据关系;通过功能建模,改变输入方式,调整业务模型;通过报表建模,分析业务数据,甚至使用BI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建立分析模型。

业务功能,并不只是收集数据,展现数据。还必须可以流程再造,除了工作流外,还必须有业务流的支撑,必须做到更快捷、更自动、更智能。表单只是解决人与人的交流,但是只有平台的支撑,才能真正做好业务。

误区三、数据融合就是导数据?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推进,一些企业内部往往上了很多的系统,只是根据当时各部门情况进行部署系统,使得各系统“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平台,从而让信息成为“孤岛”。一些号称平台型协同的厂商纷纷出招,宣称已经解决“信息孤岛“;但是,项目上马之后,给用户就是一个导数据的功能,将其他系统数据导入到协同,可以供用户查询。这就是所谓的打破信息孤岛吗?不是,数据融合,不是导数据。

这种导数据建设方案只是解决数据展现问题,是融合的第一层。只要往系统中集成一个报表工具就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了;数据展现,也往往和门户技术进行配合,可以将其他系统的数据通过分析后,展现在门户的小窗口上,用户可以通过链接,单点登录到其他系统进行业务操作;融和的第二层次是数据互通,系统的数据可以和其他系统数据进行共享共用,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在ERP系统上发起表单,然后流转到协同系统中进行审批,再将审批结果返回到ERP中。在这个层次上,操作是一体化的,在整体效率上提高数据的使用率和及时性,能更好的给企业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企业与上下游供应链的数据整合,是第三步的融合,这里包括了业务模式共享,关系合作,数据安全等等问题,比如:如何与下游共享产品信息、共享客户信息、如何一起项目协作等等;这个层次的数据更加集中,业务效率更高,能加智能化。这层次融合需要行业龙头、或者政府牵头, 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并建立公有云或者私有云服务。

能够实现上述这三个层次的协同才是真正的平台型协同,平台之上,业务融合,平台之下,数据融合,并不只是简单的导数据!

误区四、平台型协同等于项目型OA?

平台型协同的柔性,具备功能开发和变更配置化的操作方案,对技术人员要求低,对需求变更的响应速度更快,极大的提升了业务系统的敏捷性,灵活响应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业务需求和变更。但是,很多人都笼统认为购买平台型协同等于定制开发,属于项目型OA范畴。只有伪平台协同才具备这种特点,用户要什么,我就开发什么,号称DIY协同,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标。最严重的后果,实施前系统和实施后的系统变了样,变了味,系统改来改去,运行也就不稳定了。

平台型协同就不是产品吗?平台型协同就没有管理思想吗?不是的,平台本身就是一个产品,也是可以容易安装,容易实施的。为什么需要平台型协同呢,著名战略问题权威威迈克尔.波特指出:对公司下属各业务单元相互关系的管理,是公司战略的本质内容;协同是一种战略高度的安排,以管理思想为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为基础的整体运营管理平台。所以,平台型协同是含蕴这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智慧:在实施时候,具备丰富的组件、组织模型、工作模式等协同思想,并能结合企业本身文化进行融合,达到改进组织效率、推动企业生态的进化。

真正的平台型协同,强调平台,不是像某些协同厂商强加给用户的管理思想,而是融合企业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管理思想,才真正彰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误区五、中小企业不需要平台型协同?

这种观点认为,中心企业使用固定的功能模块就可以了,需要平台干什么呢?尽管产品型OA曾经在协同领域内风光无限,但并不适用中小企业实际运营却是不争的事实。产品型OA被引进中小企业后,带来的通病是策略不清晰,落实不彻底;用来用去,就那么几个模块,其他的业务系统,也变成售前的忽悠,就是个摆设,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此外,产品型OA还会因为僵化的业务应用、隔绝的数据信息、离散的业务过程,给中小企业造成数据孤岛、流程孤岛,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套上沉重的枷锁。

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小”、“灵”、“快”,不管业务还是组织,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变化总比计划快,并且在关键变革上,更需要协同思想支撑。真正的平台型协同全面抽象管理业务要素,以“人”为中心,业务流为纽带,组合、关联各关键要素和经营资源;“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这时候,平台型协同以其管理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引导企业方向,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通过组织变更、流程重组等手段,达到企业高速发展的目标。

如上所述,平台型协同是以管理思想为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为基础的整体运营管理平台,规范组织中的制度、事务和人文,激发员工创新精神和集体智慧,让各级管理者及时掌握各纬度决策信息,支持企事业单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顺利变革。作为协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飞企FE业务协作平台属于第四代OA,即“平台性协同”,它打破了传统OA的概念和模式,具有可视化、可自定义的表单与工作流配置功能,能快速构建和落实组织制度,实现高效协作、资源共享、移动办公等综合事项,并具备强大的二次开发及信息整合、扩展功能;同时,真正能与PM、CRM、ERP、财务、HR等各类业务系统进行深度整合。其强大的“平台性”、“融合性”功能已在业内件数千家政企事业单位客户中得以成功实践运用。

相信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深入和扩张,真假“平台型”协同的面目都将更为清晰可辨,其以“人”为中心、“业务流”为纽带的理念将会进一步得到延伸,真正发挥其作为企业实施战略信息化最佳平台的强大功能,为客户创造更大、更长远价值。

创新升级——FE业务协作平台与传统OA的差异

比较项目

FE业务协作平台

传统OA

系统架构

三层平台架构;B/S结构;提供可配置的开发组件,支持不同应用组合;具有标准化的整合机制,全面支撑跨平台、跨数据库的应用。

二层技术架构;B/S结构,少数的使用C/S结构,功能模块通过代码开发而成;只有少部分厂商的支持跨平台、跨数据库。

系统特点

产品化和基于平台的定制开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能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

产品化为主,定制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或项目模式的定制开发,但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

系统功能

涵盖传统OA标准功能,内置的平台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个性化,周期短、质量高,大大提高实用性。具备良好集成性,可以作为基础的框架平台。

OA标准功能,功能看起来全面却不深入,业务功能比不上专业的ERP,个性应用不足,二次开发困难,集成性差。

二次开发

基于平台的二次开发,大大降低技术难度,降低实施成本和风险,无需开放源码,最终用户可以使用平台进行定制开发。

需要开发源码,二次开发周期过长,二次开发一般需要厂商进行,对厂商依赖比较大。

生命周期

提供软件运行和开发的基础框架平台,扩展性好、整合性强、保值性高,能伴随企业发展,因需而变,软件使用年限较长。

一般使用年限不长,往往因为无法满足企业成长需求而停用。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4-10-1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人称T客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 BI
腾讯云 BI(Business Intelligence,BI)提供从数据源接入、数据建模到数据可视化分析全流程的BI能力,帮助经营者快速获取决策数据依据。系统采用敏捷自助式设计,使用者仅需通过简单拖拽即可完成原本复杂的报表开发过程,并支持报表的分享、推送等企业协作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