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独家 |“数”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2014

独家 |“数”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2014

作者头像
机器人网
发布2018-04-13 14:00:43
6700
发布2018-04-13 14:00:4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机器人网机器人网

时间一分一秒,日子一日一月的成为了历史。即将成为历史的2014年,对于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来说,可谓是悲喜交加的一年,中央及地方政策相继出台,让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人雄心勃勃,国产核心零部件的突破,让大家看到了不受制约的希望,然而外资品牌机器人的围剿、国外新型机器人的推陈出新又让人觉得有些追赶无望。Anyway,不管怎么样,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我们需要追逐光明的前途,下面我们用几组数据帮你看清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现状,以便更好的走向未来。

5万台

12月下旬举行的2014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上,业内一致预期,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销量可能突破5万台,且在未来5年内市场增速有望保持在每年40%以上,机器人产业井喷之势已经可见。 “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分迫切。不 管是欧洲的‘工业4.0’、美国的‘下一代机器人’,还是日本的‘机器人革命’,无不预示着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模式变革。”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指出。 在工业4.0背景下,业内对于机器人市场快速扩围预期的主要根据在于中国诸多产业自动化的提速。在此前中国传统工业企业中,只有汽车生产企业已经普遍应用工业机器人,有些工业如纺织服装行业中某些“柔性”工序仍必须由人工完成,工业机器人无法替代。中国机器人下游应用开发正在提速,机器人产业扩围已经形成趋势。

6400台

今年上半年我国共销售工业机器人6400台,是去年全年销售量的66.8%;预计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1.2万台,同比增长25%左。 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3万7千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 96%。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中国的国产机器人在很多地方还有待改进。 在产业政策的激励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近年来机器人领军企业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企业也积极投身于机器人产业当中。这无疑将带来国内机器人企业生产能力的快速上升,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从长远看,深度挖掘国内潜在市场、拓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行业,是促进国产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0家

在今年的各大展会上,机器人无疑是最热的话题,而比展会上的机器人更热的,是全国各地的建设现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中,又一家本土企业已经入驻,拟建机器人研发中心;10月14日,合肥机器人产业园传来消息:今年底,第一批“合肥造”机器人将正式下线……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上马机器人项目,想在急剧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近40家,相当于平均每个省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而更多的园区还在筹备中。

2家

市场前景广阔,让企业家们纷纷进军机器人产业。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透露,国内机器人企业增长数全球第一,已进入井喷时代。“目前全国有430家机器人企业,机器人概念公司50家,每周产生2家新的机器人公司。而位于欧美的国家,一国只有几家、十几家左右的规模。” 但这样的数据却并没有让在座的专家高兴起来。因为,大多数公司还是处于一哄而上、低端模仿的水平。“在浙江商人那里买几件机器人外壳,找几个大学老师做一些软件,就可以装配起机器人 来。还有些公司看见别人产品出来,就跟着模仿制造,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无法实现同等性能,就开始打价格战、搅乱市场。”罗军表示,这样造成的后果,不仅拉低了整个行业的评价,而且不利于创新研发的企业实现聚集资本,再做大的正循环。

100

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须形成完善的工业型机器人产业体系、高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由目前的约21达到100以上等,这意味着国家推动工业型机器人的数量将在未来6年成长约4倍。 《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具体的发展目标为: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55000台

令人瞩目的高增长,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全球主要机器人厂家的必争之地。占有全球机器人市场85%以上份额的国际机器人本体厂商 (Fanuc、KUKA、ABB、安川、川崎、Denso、Epson、Staubli、Toshiba、Adept、三菱、Yamaha),都已在中国 开设分公司,并且大部分都已经在国内拥有工厂或计划开设工厂。2015年这些国际厂商在中国产能将超过55000台/年,同时保守估算国内主要的三家机器 人本体厂商的产能将会分别达到1000台/年以上,总计3000台/年。粗略计算下来,2015年这些厂商总共能供应机器人本体能力为56500台/年,这个数据还不包括本土的新厂商,国际小厂商和可能的新进入者。按照IHS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报告》,2015年市场需求为50000台以上。在此看来,供应和需求能达到某种平衡,工业机器人本体行业似乎并没有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13%

中国作为机器人最大的市场,缺乏核心技术,核心部件存在严重瓶颈,国产机器人在国内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只有13%。 核心零部件指机器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对机器人性能起到关键影响作用,并具有通用性和模块化的部件单元,主要分成三部分,机器人减速器、交直流伺服电机和控制器。

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在单体以及核心零部件仍然落后于日、美、韩等发达国家,2013年12月3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在核心技术及零部件上实现突破。

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特别是减速机,国内企业购买减速机的价格是国外企业的价格的将近5倍。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也显着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从目前国内机器人生产模式来看,其单价如果不降低,产业化形成将面临挑战。机器人共4大组成部分,本体成本占22%,伺服系统占224%,减速器占36%,控制器占12%。三大关键零部件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及价格,因此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部件进口比例较高,特别是减速器基本被日本2家公司垄断。因此现在国内制造工业机器人成本较高。企业年产量1000台规模难以形成价格优势,只有年产量上500-1000台,才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因此,中国如果想要形成机器人产业化,必须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提上日程。

8000小时

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TR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田苗在前述论坛上透露,国产机器人的可靠性较外资品牌仍有很大差距,其寿命只有8000小时,而外资品牌可以达到5万-10万小时,主要在于主要传动结构件的精度上存在缺陷。 中国机器人的故障率是国外的8到10倍,小问题很多。国内企业至少落后国外20年以上,落后日本也要15年以上。在中国,年产量在5000台机器人以下的企业,很难赚到钱,这是一个盈亏平衡点。 曾经有家国内的机器人公司参加国内一家大型家电企业的招标,尽管价格比国外便宜接近一半,但最后,那家家电企业仍然选择了国外企业的机器人。 由于缺乏品牌优势,国内的用户对国产机器人的质量还是持怀疑态度。 有专业人士认为就算把国外的核心部件都拿过来,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也还是有差距,国内的系统软件、集成系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了一项关于机器人方面的会议。会议初步决定要牵头做机器人检测与评价平台建设,推进该检测平台的布局,全国应该会布局建设3个左右的检测平台。中国的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真正关键的细节核心技术并没有学会,该平台就是为了解决机器人的质量和品质问题。

13家

得益于国内工业机器人巨大市场需求和持续良好销售业绩表现,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放眼于工业机器人用减速器研发制造,为的不仅仅是努力摆脱目前受制于人的困境,也是为了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 据统计,目前有13家企业投入到了减速器研发生产中,其中有6家企业研发有阶段性进展。研究RV减速器的5家企业中,一半以上是上市企业,但是走在最前列的是较早投入研发的两家民营非上市企业,目前已经有少量成品出售。研究谐波减速器企业中,仅有苏州绿的的市场反应较好。另有北京中技克美和北京谐波传动所在谐波减速器方面具备相当研究实力,但目前并不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用途。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4-12-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机器人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小微
腾讯云小微,是一套腾讯云的智能服务系统,也是一个智能服务开放平台,接入小微的硬件可以快速具备听觉和视觉感知能力,帮助智能硬件厂商实现语音人机互动和音视频服务能力。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