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TWer 好读书 读好书# 美丽的架构

#TWer 好读书 读好书# 美丽的架构

作者头像
ThoughtWorks
发布2018-04-17 09:59:25
5450
发布2018-04-17 09:59:2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ThoughtWorksThoughtWorks

美丽的架构

文/张逸

美丽的架构究竟是怎样的?架构师们上下求索,孜孜以求,始终不得其解。归根结底,美丽这个词语总还是偏于感性认识,就仿佛音乐之美,绘画之美,不能以尺度来衡量,追求的其实是一种艺术的幽玄与妙悟,述之以规范,述之以标准,就未免落入下乘了。然而,软件架构终归属于工程学的范畴,不能一概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搪塞,因为架构知识是可以传递的,架构文档是可以共享的,最重要的是,架构自身是可以评审、验证与实现的。

Stephen J. Mellor在《架构之美》序中,画龙点睛地勾勒出美丽架构的模样,即必须遵循的一些普遍原则,分别为:

  • 一处一个事实
  • 自动传播
  • 架构也包含构建
  • 最少量机制
  • 构建引擎
  • O(G),增长的阶
  • 抵制熵增

这些原则,其实就是架构师的智慧,没有足够深刻的理解与深入实践,是不可能给出如此言简意赅的架构建议的。按照我的理解,这些普适性原则其实就是在说明所谓美丽的架构,就是简单、一致、适应变化并能去除重复的架构。其实,泄露天机的一句话还是Mellor所言——美丽的架构用更少的机制做更多的工作。这就是《架构之美》一书不凡的开篇了。

若是一本平庸的书,必然会惧怕这样精彩绝伦的序,因为它愈发的美,就愈发能照映出正文的丑;它愈发的言之有物,又愈发会衬托出正文的空洞无味。 然而,若是内容也是如此的精彩绝伦,那就无异于锦上添花,珠联璧合了。通透点儿,就是齐活!这就好比一首歌曲的领唱者,倘若一开始就飙出高音,声入云霄。跟唱者没有点儿本事,恐怕就难以为继了;可要都是高手呢?那就真是一场音乐的盛宴了。《架构之美》合唱团荟萃了全球最为顶级的那部分架构师,所以说本书是架构的盛宴,似乎也不为过。

让我们先看看本书的第一部分《论架构》。第1章《架构概述》延续了序言的高屋建瓴,全篇介绍了架构师的角色、软件架构的含义、架构结构,并展示了什么才是好的架构,美丽的架构。虽然仅仅是一些概念的阐释,却仍然不乏真知灼见。例如在本书1.2节,给出了创建软件架构的如下意见:

  • 软件架构师的首要关注点不是系统的功能;
  • 考虑折中;
  • 运用“分而治之”的架构原则;
  • 概念完整性是架构最重要的特征;
  • 一份更完整的清单;
  • 架构会影响组织架构。

第2章《两个系统的故事:现代软件神话》的角度又有所不同。首先它注重实例,讲述了两个软件城市的故事;其次它突出对比,比较了混乱大都市性质的项目与“设计之城”。对比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茫然不知一个系统究竟好在哪里,坏在哪里,通过引入对比,一切的好与坏都被放大,且清晰无比地被标示出来。Pete Goodliffe运用隐喻将设计看作是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有效地促进读者的理解,加深了整体认识。本章给出了设计的反模式与模式,引导我们对自己过往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印证。例如,本章图2-4给出的“设计之城”最终架构,就很好地阐释了什么才是好的架构,因为该架构图如此地简单,既能清晰地表达设计者意图,又能很好地保证架构的一致性。同时,该图又突出体现了整个系统的核心功能,并通过引入管道-过滤器模式,建立了一个利于扩展、结构清晰的音频架构。

因为自己工作性质的原因,我重点关注了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即对企业级应用架构的介绍。这也是我阅读本书收获最大的几章内容。例如第3章对伸缩性架构的介绍,以Darkstar开源项目的架构开发为例,较为全面地剖析了整个系统的架构过程。作者特别谈到了该项目支持游戏开发的特征,从而识别出可伸缩性以及并发处理对整个系统的重要性。这就好像是质量属性驱动,或风险驱动,先从最紧要、最核心的部分开始架构的分析,学会取舍,才能更好地遵循帕累托原则,将好钢用到刀刃上。作者对服务的分解代表了整个架构最重要的设计决策,每个服务承担了不同的职责,既保证了关注点分离,又能因为服务的独立性与自治性,保障系统的可伸缩性。例如通信服务中提供的会话服务(Session Service)与通道服务(Channel Service),就能够因为分离而降低通信机制的复杂性。这很好地体现了架构师的抽象能力,这种抽象既能简化模型,又能隐藏实现,保证系统的可移植与可伸缩。文章写到:

“既然所有通信都必须通过Darkstar会话或通道的抽象层,而这些抽象层又不暴露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的真实端点,那么在实体通信和通信起止端的实际位置之间就存在着一个抽象层。”

文中还提到了“元服务”的概念,我以为这是该架构设计的点睛之笔。

“这些元服务是网络层面的服务,对于游戏或虚拟世界的程序员是不可见的,但是它们对Darkstar栈中的服务是相互可见的。” “由于元服务对于游戏或虚拟世界的程序员是不可见的,所以它们在任何时刻都可以改变,不会影响到游戏逻辑的正确性。”

第4章《记忆留存》的作者Michael Nyard是获得Jolt大奖的《Release It!》一书的作者,长期战斗在一线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架构实证经验非常丰富。而本章在整本书中,也是工程实证主义表现得最为浓烈的一章。Michael完整地介绍了Creation Center项目的架构过程。作者通过明确事实,发现重要问题,然后识别关注点的方式来剖析架构,理解需求到功能实现的映射。作者的讲述都是经验之谈,因而总是显得言之有物。例如在讲解架构模块中的渲染管道时,提出了一种“快速失败”模式,遵循“快速失败、大声失败”的设计哲学。之所以运用这一原则,是因为系统的核心功能是生产照片。这样的生产过程不允许因为软件的原因而导致生产线停下来。这就决定了渲染管道的设计,必须在最早的过程中进行验证。

整章内容让我唯一感到恼怒的就是篇幅太短,许多步骤、技巧以及设计思想都是点到即止,终究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作者自己写道:

“我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篇幅来描述每个类、每次迭代或每个设计决定,就像初为人父的人描述宝宝的每次打嗝和摇晃一样。”

我私心更希望Michael Nyard能做到这一点,可惜,这个说明读起来更像是偷懒的借口。

我很喜欢第5章《面向资源的架构:在Web中》。抛开Roy Fielding具有卓越远见以及超凡创造性的那篇博士论文不谈,就REST的讲解而言,本章很好地呈露了REST架构风格的原貌。其实,将REST架构风格引入到企业应用开发中,并非本篇作者的独特见解,譬如说《Rest in Practice》一书的作者,我的同事Jim Webber等人就是这一观点的坚决拥护者。如果对比本章与《REST in Practice》一书,感觉本章更像是《REST in Practice》的浓缩精华版,虽然作者完全不同。短短的篇幅,不仅给读者深入剖析了面向资源架构的本质特征,还对比了传统的Web服务,阐释了Web的性质,算是理清了REST的历史渊源,基本思想。这个基本思想就是“关注点分离”,REST就是将Web中的人机交互看做是人们感兴趣的资源、操作这些资源的动作以及选择收发这些资源的方式,从而得到名词、动词和表示形式三个重要概念。如文中所说:“REST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分离关注逻辑命名资源、操作资源的方式,以及选择的表示资源的方式”。

当然,如果从Richardson提出的成熟度模型来讲,本章并未过多提及第三级服务的特征,即“Web感知的服务级别,支持超媒体作为应用状态的引擎的观念。【注:引自《REST实战(REST in Practice)》第27页。】”因为就Fielding博士的本意而言,REST是要将超媒体作为应用状态的引擎(Hypermedia As The Engine Of Application State,HATEOAS)。这或许是因为篇幅所限的原因吧。坦白说,这其实也是本书最大的硬伤。因为荟萃了如此众多的优秀架构师,势必不可能给出太多的空间让作者自由发挥。容量的限制决定了整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是欲言又止的感觉。似乎讲解通透了,读起来又还不够明白。必须要再三研读,方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真意。

我仅仅是粗略地阅读了本书的第三部分,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对系统架构的知识远远不够,没有这种基础,也就缺失了理解这些内容的资格。于是就畏难而退,跳到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第12章介绍的Akonadi框架从最初的层划分草案到最后“从里向外、而非自底向上”架构的演进,可谓深得我心。虽然架构策略以及系统背景并不相同,但就我这几年的架构经验来讲,我确实越来越重视内核模式在关注点分离中发挥的作用。许多系统的架构确乎都可以从纵向与横向进行分解,从而获得系统的应用逻辑架构与业务逻辑架构;然而从内核的观点来看,则可以理解为系统多个核心功能的交集,是整个系统的共同品质。它并不一定处于架构的最底层,如基础设施层所包含的内容;也不一定是公共的体现横切关注点的切面(aspect),而是系统最不可缺失的处于核心地位的高内聚职责。

第13章是Bertrand Meyer的大作,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对比了函数式语言与面向对象语言的优缺点。其实本章的主要观点到如今已经没有太多人会反对。近几年函数式语言的迅猛发展,以及多语言开发的趋势已经说明了二者之间的互补性。本章最有价值的还是Meyer对函数式的推导与优势评价,以及包括对面向对象最基本要素如继承、多态、代理的剖析,这些内容对今时今日掌握面向对象设计技能,理解函数式编程本质思想,仍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在我这样杂乱的介绍下,本书听起来好像是一盘大杂烩。事实上它确实如此。因为全书涵盖的内容太多太广,以至于让人产生目不暇接之感。尤其对于术有专攻的开发人员来讲,要彻底吃透本书讲解的内容,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然而,如果从架构师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来看,本书的内容其实并没有超出架构的范畴,因为架构师必须要见识广博,你才能针对不同的需求场景,面对不同的实现技术,选出最适合当前场景的恰如其分的架构方案。当然,在阅读时,千万不要在太多的技术细节中迷失自己,关键还是要把握美丽架构的基本原则。而这正是本书的主线,使得本书能够在散乱的主题中,还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作者:张逸

张逸,怀揣梦想的架构师,沉迷于设计之美,希望写程序能写到老。游走于.NET与Java之间,但更偏好关注架构与设计本质,偶尔还会玩玩Ruby和Python。四川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是一只有着十余年IT从业生涯的老鸟,但还不是专家。著译作包括《软件设计精要与模式》、《WCF服务编程》等,个人网站为:http://www.agiledon.com。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3-01-2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思特沃克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美丽的架构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小微
腾讯云小微,是一套腾讯云的智能服务系统,也是一个智能服务开放平台,接入小微的硬件可以快速具备听觉和视觉感知能力,帮助智能硬件厂商实现语音人机互动和音视频服务能力。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