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市民云总经理王兆进:手机APP中的智慧城市

市民云总经理王兆进:手机APP中的智慧城市

作者头像
数据猿
发布2018-04-25 11:50:53
1.2K0
发布2018-04-25 11:50:5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数据猿数据猿

12月1日下午,由上海大数据联盟、数据猿主办的第20期魔方大数据在上海宝华万豪酒店成功举办。本期魔方大数据以“政务大数据”为主题,邀请了技术方和产业方大咖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政务大数据落地实施的有效路径。以下本文是数据猿整理“市民云总经理王兆进”的发言实录

作者 | 王兆进

官网 | www.datayuan.cn

微信公众号ID | datayuancn

12月1日下午,由上海大数据联盟、数据猿主办的第20期魔方大数据在上海宝华万豪酒店成功举办。本期魔方大数据以“政务大数据”为主题,邀请了技术方和产业方大咖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政务大数据落地实施的有效路径。

以下是数据猿整理“市民云总经理王兆进”的发言实录:

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成为了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从早到晚形影不离。有人会因此产生想法,在互联网生活这么方便的情况下,政府办事,社区生活能不能像微信聊天、淘宝购物一样方便,能不能在政府公共领域里面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这就是市民云要做的事情。

今天我报告的主题就是“市民云提升智慧城市获得感”。

城市汇聚人,大数据是通过人的活动产生的,中国70%的GDP和80%的税收产生在城市里面,国家信息化的重点也是城市信息化,信息化现在进展到智慧城市的阶段了。

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上,相对而言上海是走在前面的。目前,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建设,光纤到户,WIFI的全覆盖等。

第二阶段是行业应用的建设,提升了行业效率,也留下了一些信息孤岛。

第三个阶段就是泛在、融合、智敏。

市民云是伴随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起来的。大家可以看到市民云的运营基础,十几年以前就有上海市民信箱公司,通过实名邮箱提供公共服务,近几年智能手机普及,我们的服务也智慧城市的建设而不断升级。提升智慧城市的获得感是市民云目标。

智慧城市有什么特征?我们概括是“三化一新”,基础是物联化,就是大量使用物联网采集信息。比如说上海的平安城市摄像头有一百万个,使用4G手机的有一两千万人,数百万的车辆GPS定位,甚至将来的智能路灯杆都是城市感知的一部分。这些物体的数据是实时采集的,为城市管理和服务提供大数据来源。因此,物联网让智慧城市的感知无处不在。

第二个层面是互联化,数据有了以后,仅仅一个部门掌握还不行,将来大数据需要解决一个关联关系,解决共享协同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危险品运输车翻车了,第一个处置的是交警部门,然而在具体操作中,运输管理部门知道危险物品处置方法,但这个时候运输管理部门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信息就难以及时科学处置。所以将来的城市应该是共享协同的,关联一个部门的数据与服务还不够,将来是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第三步就是智能化,让大数据发挥大能量。如果一百万的摄像头靠人工盯着看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视频大数据的智能处理。现在人脸识别非常普及,甚至嫌疑犯在坐高铁、地铁刷脸时都有可能被抓住。

智慧城市的新是新在哪里?将来有了数据,有了平台,会有新的服务模式。很多行业和就业机会是原来没有的,数据开放带动产业发展,例如气象数据的处理,即使不生产气象原始数据,但把气象数据做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提供行业API上,也是一种服务,未来智慧城市领域会诞生出很多新的服务。

是不是每个部门都去做互联网平台,都去做APP,都去开微信公众号,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方便了呢?国家的导向是城市级的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下面灰色的是前面二十年在城市信息化方面各个厂商和政府做的事情。这是行业一体化,就是通过行业的整合解决部门的壁垒。行业一体化之后会进入城市一体化的阶段,未来是区域甚至国家一体化的共享与协同。

国家发文明确表示,各部门分散的系统要打通,明年数据系统要向国家汇聚,从行业一体化走向城市一体化、国家一体化。行业一体化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医疗卫生行业。上海的卫生信息平台把500个医院连成一张网,你可以随时随地查到自己的诊疗记录,这是行业一体化后服务的提升。将来多个行业整合的基础上,还会形成城市级的大数据中心,包括城市的中央数据库和跨部门的信息服务体系。

将来,城市和政府、老百姓打交道的越来越多是各种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包括市民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体系,城市治理体系,以及产业服务体系等。我们的研究范畴是从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等行业板块,提升到城市的 “三云一中心”,即市民云、企业云、政务云和城市大数据中心。

另外,城市管理模式也将不断优化和升级,从国家、省、市、县的线性模式走向多功能中心网络化运行模式。市民云的设计与城市的运行模式、服务模式是相关的。

在整个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希望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在上海,我们有几十个委办局,16个区县,200多个街道。原来我们调研的时候,一个区就有四五十个公众号,将来的老百姓可能像当初在窗口排队一样,会陷入APP和微信的孤岛。北京前两年做了20几个政府APP,最后人民网评论说不要让政府APP成为“渐冻人”。很多政府APP开通的时候就像早期的网站,热火朝天,但后期就没有人响应了。

为什么我们要提升智慧城市获得感呢?我们认为政府在信息化方面投入比较大,但市民感受相对于信息化的投入以及我们经济发展速度是不相称的。按照联合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2014年在193个国家中,中国排第70位,2016年是63位。这当中除了数据的开放,在线服务能力是很重要的方面,线上互联网都做不到好的体验,线下就更难了。

所以我们希望改变这一局面,城市再怎么智慧,有多少部门、多少系统,是站在部门管理者的角度想这件事;而一个城市是不是智慧,谁说了算?当然是老百姓说了算,所以要从根上提升市民获得感。

这张图反映了我们的思路,这张图左侧是和老百姓接触比较多的部门,公安、卫计、人社、民政等。右侧是多种获得服务的渠道,让服务无所不在。如果各部门分别去做不同的服务渠道,就是一个高成本的网状结构。

例如,每个部门重复建设APP就是浪费。共性的“互联网+”内容谁来做?市民云跟各政府部门共建共享。市民云作为一个平台不是一个空的东西,有共建共享的内容,比例如跨部门数据服务和统一认证、统一查询与预约、统一支付等。这些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服务,还有统一的运营服务。

服务汇聚不仅是政府服务,还有很多社会第三方的。这样一个架构下面,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打破了政府和行政区划的划分,重新以“我”为中心,即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我本身关心什么数据,什么服务,服务要主动的过来。我生活的社区、周边的15分钟生活圈内的服务,在扩大外延整个城市哪些服务是跟我相关的,要智能化提供。

市民云平台做好三件事第一是统一实名认证体系,无论多么好的互联网服务,不解决身份问题,都很难真正做深。如果要真正办事,比如说要办出入境,报税等,最终都跟人的身份有关。这是做互联网服务要打通的第一步,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统一实名认证体系。在线下,市民可以去上海200多个社区服务中心办理市民云实名认证;线上,人脸识别、银行卡等多种市民方便的主流方式都支持。截止2017年11月,上海市民云注册用户超过750万。

通过实名认证好处多多,原来你报税要去税务局免签登记,今年有一百多万人在网上进行报税,市民云认证打通后不需要重复输入个人信息,所有的信息都是获取,对整个服务效率来说是极大提升。第二,希望在大数据时代,建立起个人的小数据中心。我们每个人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小数据。市民云要建立起个人数据银行,所有的个人数据不光个人能查,办事能用,将来在所有服务办事过程当中只要证明是你,剩下的事情都是数据驱动的。

比如说你的税单、信用报告、缴金的记录等,都会自动通过实名认证比对。所以我们希望个人数据银行是对个人免费开放的,目前我们已经跟上海将近40家机构打通了数据,在市民云地方,一个账号就可以获得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个人数据。

光有数据不够,市民云是一个服务平台,我们希望形成一个智慧城市便民服务的总入口,医食住行,家庭、个人的服务都在上面。很重要的一点,市民云是超级APP并不是说做一个应用商店,我们定出了一个轻应用的标准,各个部门聚焦于业务内容和数据内容的建设,直接形成轻应用,可以统一入驻市民云。这样各个部门不需要重复建设和运营维护多个孤立的APP了。我们看一下市民云的功能、场景。三个很核心的频道。

第一个频道就是以“我”为中心。我的数据,我的服务有哪些,养老金、公积金、纳税报告都有,家里的水电煤账单等,不光可以看到,还可以直接线上交付。另外,驾驶证、行驶证,违章,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我们跟公安的信息实时同步,外地有些城市准备在电子驾驶证上面加二维码,交警扫描以后,这个电子驾照也是有作用的。

很多时候因为服务不及时造成生活的不方便,比如说验车到期了,你可能不知道,市民云就会主动提醒你去验车,有多少违章没有处理,也会提醒你,并可以在线缴罚款,就相当于一个超级管家。

第二个重要的频道就是社区。我们生活在社区中,将来会与社区的办事、生活、文化、家政、党建等服务中心打交道,上海大部分的区县已经把街道下属的各社区服务中心上线市民云了,这些区县、街道不需要自己重复做互联网平台,直接入驻市民云就可以开通服务。比如说静安区文化活动方面,你就随时看到社区文化中心今天晚上有什么演出或电影。

在比如杨浦区,很多街道的生活服务中心都入驻了,你可以预约修锁、配钥匙、修空调等等,这比你自己在互联网上找到的更可靠,这些服务人员都是有备案。这里面就可以看到,有了市民云无论多少项政府办事以及生活服务,我们只要一个账号,一个超级APP即可。

第三个频道就是城市发现。我们不是按照部门去做的,而是按照人一生当中服务的主题进行分析。以交通出行为例,例如实时路况、道路堵不堵,有没有哪里封路等。我自己去哪里都习惯看一下实时路况,快速路能精确到每一个匝道口。如果你坐公交,还可以看到附件有几条公交线路,几分钟之后哪个车可以过来。很多市民在用的过程当中会反馈这些服务,这些有助于帮助政府改进服务。

这些服务不完全都是市民云自己开发的,服务有多种模式。第一种是数据入驻,你给我数据,我给你发布应用。比如说上海计划生育药具管理部门原计划自己要做一个APP,担心成本高效果还不好,后来他们就把数据放在市民云,直接在市民云查询即可。旅游很多服务也已经入驻市民云,例如各景点实时客流。图书馆对接了以后,可以直接关联读者的借书证,还可以直接数字阅读。另外,出入境服务不仅展示你周边有几个办出入境的地点,内部排队情况,还可以提前预约。这些服务通过通过实名认证打通就比常规的超链接或者独立APP有更好的服务体验。

汇报一下进展情况。经过三年建设,市民云被列为2017年市政府的实施项目,目标是为600万市民用户提供100项政府公共服务。到2017年11月份,市民云注册用户超过750万,提供服务超过100项。

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呢?市民云提出“十百千”计划。即服务一生的十大类,百项政府服务和千项社会服务。当然,我们不希望让老百姓陷入汪洋大海去找这些服务,我们要形成主题服务直接呈现给市民,即根据市民个人需要去智能匹配相应的服务。最后要开放平台、,让社会服务更好汇聚。市民云引入一个社会化运营体系,初期我们来建,根据服务的效果政府买单,没有服务效果就不需要浪费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削尖脑袋琢磨什么服务是老百姓需要的,并且联合政府和社会把服务做好。

市民云的运营模式比较新,不是政府的项目,是一个社会化的运营,这个比较符合国家主推的PPP模式。就是政府和企业合资。这个模式上既做好自营的服务,又做好社会化运营。各个政府部门、区县、街道和社会服务机构会发现自建互联网孤岛,还不如购买云服务。我们希望把公共服务做得像京东、淘宝开店一样方便,标准服务当天入驻及时开通。还有数据授权。目前我们服务于个人,数据是对你个人权限的许可,数据不对外开放,信息安全非常关键。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在互联网社会,在这么多部门和机构,在海量服务的情况下,把市民和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市民需要的城市服务连接起来,真正地把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以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落到实处。市民云的追求是能够连接人和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谢谢。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12-0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数据猿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