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中国互联网巨头做汽车?与Tesla、无人驾驶汽车没多大关系

中国互联网巨头做汽车?与Tesla、无人驾驶汽车没多大关系

作者头像
罗超频道
发布2018-04-28 13:50:32
8060
发布2018-04-28 13:50:3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罗超频道罗超频道

原创2015-03-24罗超

2015年伊始,汽车与互联网的结合似乎“又加快了步伐”。3月23日腾讯、富士康和和谐汽车达成“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战略合作,三方将在河南郑州展开“互联网+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创新合作;同日,北京汽车与乐视控股在中国香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互联网智能汽车生态系统。3月12日,阿里巴巴与上汽子公司宣布各出资5亿元成立互联网汽车研发公司,首款互联网汽车有望2016年上市。李彦宏在年初则透露百度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年底推出,并愿与汽车厂商开放合作。这几天智能电动车翘楚Tesla创始人Elon Musk即将再访中国,在新帅上任之后力图中国市场。

看上去,智能汽车又“热”了,一些媒体将这样的趋势解读为“互联网汽车成为BAT的新战场”。实际上,这样的现象再熟悉不过:2014年,苹果CarPlay、Android Auto相继推出,BAT等互联网巨头便纷纷进入过一次“互联网汽车”领域了:百度推出CarNet智能车载系统、腾讯推出了OBD盒子路宝,阿里与上汽的合作在去年7月便已经宣布了一次,当时大家同样认为BAT要做智能汽车了。

中国互联网巨头做汽车,与Tesla不在一个层次

年初的举动,更像是“造势之举”。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越来越亲睐融入互联网概念,高科技概念以提升自己在资本市场的预期价值。互联网公司同样需要借助“互联网+”“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这些热门概念来吸引关注。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中国互联网巨头在汽车领域的动作,与Tesla并不是一回事儿。

腾讯与富士康、和谐汽车合作项目取名为“互联网+”,并且得到郑州政府扶持,或许是应景之举。“互联网+”是两会上被李克强总理普及到大众并成为2015年的新概念的,三方合作并没有表示要做汽车,而是在郑州就“互联网+智能电动车”领域展开创新合作,比较模糊。三个合作伙伴中并没有一家是造车的,和谐汽车是一家汽车营销和服务商。虽然收购了浙江绿野汽车具备做电动车的能力,但并不是汽车大厂,合作还明确表示在郑州展开。估计真正做的事情,是汽车周边、车载智能设备的研发,这是富士康具备的能力。

乐视与北京汽车的合作,与CarPlay、Android Auto,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不在一个层次。公开报道显示双方合作内容如下:北京汽车将为“乐视超级汽车”提供硬件层面的支持,乐视则将为北京汽车提供“互联网智能汽车”的智能系统、LeUI操作系统、车联网系统。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将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正式亮相。点对点的合作与CarPlay、Android Auto等大平台一下笼络数家世界知名汽车大厂,还不在一个级别。

还有,乐视并无自己的操作系统(乐视TV的OS是基于Android的),LeUI同样是基于Android定制。对于大部分汽车厂而言都可以基于Android Auto定制。选择与中国互联网公司合作,只不过是看中其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内容等相关资源,因此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汽车厂面前并没有话语权,无法做到像Tesla那样来定义一款汽车(Tesla车载系统基于Linux,而非Android,并不依赖于Google等巨头)。不只是乐视,与上汽合作的阿里巴巴、与富士康合作的腾讯,都没有自己的系统。

Tesla有两大创新,或者说出众之处:一个是完全基于互联网的车内交互控制,标志就是一块大平板取代大部分车内物理按钮;一个是电池以及充电技术。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军汽车领域,只有腾讯是明确表示要做智能电动车领域创新,乐视、阿里、百度是否要做电动车尚不可知。

中国互联网巨头进入汽车行业,与Tesla做的事情并不是一回事,并未在一个层面竞争。

与无人驾驶汽车并无关系,无人驾驶汽车遥不可及

腾讯本次与富士康合作、阿里与上汽合作、乐视与北汽合作,与车联网有关系、与车载智能有关,但与无人驾驶汽车并无半点关系。智能汽车与无人驾驶汽车往往被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此前笔者曾做过一个归类,围绕汽车的智能化,或者说汽车与科技的结合可以分为7层,第1层最彻底,以此类推。

  1. 终极智能:无人驾驶,云端调度——Google无人驾驶汽车;
  2. 整车智能:汽车出厂便融入了互联网交互界面和服务,不依赖第三方系统,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Tesla;
  3. OBD智能:借助OBD接口,打破汽车信息壁垒,将冰冷的汽车指标数据变为可利用的信息,排障、告警、防盗、定位、胎压、油耗、驾驶技能等,譬如路宝、优驾;
  4. 车载智能:可拆卸、可拼装、可后装的车载硬件,胎压检测器、车锁、行车记录仪、导航仪、车载娱乐设备、后视镜、车载电话、车载空气净化器都在智能化。
  5. 汽车系统:汽车的车载系统或者导航仪运行智能操作系统,可安装和卸载第三方App。CarPlay、Android Auto和CarNet均属此类。
  6. 汽车应用:以汽车为场景的互联网应用,如路况应用、导航App、车内娱乐系统、打车App、车蚂蚁汽车服务App。
  7. 汽车周边:围绕汽车的智能方案,智能停车、智能车库、智能交通、Uber、P2P租车等都可以算,与车有关的科技应用。

全球来看,最彻底的终极智能,并未进入应用阶段。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最早2010年便已上路,几年下来依然处于原型阶段,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也承认其很初级。实际上中国一些高校和机构同样在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研究,包括百度。不管是在技术还是管理方面都还存在不少应用难题。如果它真的可以进入商业化阶段确实是一个很牛的产品,不过,不是现在。阿里、腾讯、乐视们的汽车计划,与无人驾驶汽车毫无瓜葛。百度作为最技术范儿的中国互联网巨头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同样只是为了研发和形象,就像筷搜、无人自行车一样,不是为了市场目的。

正如第一部分所描述,中国互联网巨头做汽车,也未进入第二层的智能,即整车智能,因为没有一家互联网巨头可以像特斯拉这样去定义一款汽车,从汽车到车内硬件到操作系统。它们更擅长的是上层应用——基于Android。传统汽车厂商不会坐以待毙,Tesla在交互控制、车内智能上能做到的,它们也要做到,选择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不失为办法之一。没有互联网公司,通过后装设备厂商,或者自己研发,同样可达成目标。只不过现在试着在概念、营销上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

OBD智能,互联网公司已尝试,腾讯路宝合作,市场反响一般,并没有像微信等腾讯系App一样占据市场。车载智能,硬件设备短期内,不会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菜。现在大家做手机这么积极,接下来也有可能在车载智能硬件上会开始布局。

中国互联网巨头真正能有所作为的智能化,恐怕还是汽车系统、汽车应用和汽车周边上。与其说它们要“造车”,不如说它们要进入汽车,让用户可以在汽车里面使用其服务,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场景,尤其是在线上与线下融合加速的情况下。

后记

问:中国会不会出现Tesla这样的新兴企业主导智能汽车?

答:不会。中国不大可能出现Tesla,汽车准入门槛高,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大的车厂基本都是国企。Tesla发展初期曾获得4.65亿美元政府贷款,在中国这样的事情不大可能发生,补贴也是利益输送为主。在电动车领域最积极的比亚迪,做的是公交车这些领域,不看好Tesla这类车在中国的接受度。新兴企业,可以参与其“汽车智能化”中。主导,还不大可能。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都无法主导。不过,汽车智能化,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智能汽车,大厂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是主流吧。

“罗超”(luochaotmt)。互联网给了我们自由,这是最好的时代。罗超,是虎嗅网年度作者,WeMedia联盟成员,百度百家首批成员。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03-2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罗超频道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